千万别在背后说人闲话了!!看完你会知道有多可怕。
2016/8/25 大爱普度健康营养管理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这样的故事。
伊索做奴仆的时候,一天,主人要宴请一些哲学家,吩咐伊索做最好的菜招待贵宾。
伊索收集来许多动物的舌头,准备了一席舌头宴。
开席时,主人宾客都大惑不解,伊索说:"舌头能言善辩,对尊贵的哲学家来说,这难道不是最好的菜肴吗!"
客人们都笑着点头称是。
主人又吩咐他:"我明天要再办一次宴会,菜要最坏的。"
到了第二天,宴席上的菜仍是舌头。
主人大发雷霆。
伊索却说:"难道不是祸从口出吗?舌头是最好的东西,也是最坏的东西啊! ”

是啊,舆情昭昭,舆情昏昏,皆因言辞而起。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伤人六月寒,亦借话语而生。
在这个意义上, 它就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辨是非、知对错、分善恶;也可混淆黑白、颠倒乾坤、逆转美丑。
周华健唱得好:你这样一个东西,让我欢喜让我忧……唱的就是这种爱恨两难的尴尬。
语言能造福,语言也能作恶。
照说,任何一个自由人,有基本的理性,都会选择前者,而规避后者。
但问题是,这世上有太多人,行事说话,与“理性”二字,都是背道而行的。
比如,长舌妇、长舌男。
嗜痂成癖,传谣成瘾,闻膻而起,以窥人隐私为快,以暗箭伤人为乐,以恶意攻击为荣……实在是令人恼火至极。

曹仙源先生有一篇文章,专写对此类人物的痛恨:
大千世界,无才不出。
其中之一变异者:舌头长,性情刁,不务实,专伤人。
此辈拿了工资,饱食无事,癖好穿门窜户,说东道西,蜚短流长,拨弄是非,旨在毁谤他人,装点自己。
其意险恶,其术卑鄙!
这些屑小之徒有时还是一个小小群体,活像泰戈尔在《戈拉》中描写的那样:“如果他们当中有一个人撒谎,整群人就像豺狼那样跟着他齐声嚎叫,他们跟我们不一样,不以随声附和为耻……”
对此,极端斥为“人际公害”,民众骂为“人间无赖”。
来说是非者,必为是非人。
因为你以是非为食,以谣言为营养,以他人隐私为饲料,长期服用,必然成长为一坨腥膻的人渣。
《圣经》亦云:
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
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就是这样的。
与人交往,分享信息,都自不可免。
情绪使然,背后说人,夸大其辞,也会有冲动的快感。
但是,如不严守界限,轻易侵犯他人,必然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59秒心理学》,提到一个心理实验,由内瓦克俄亥俄大学的约翰·斯克朗斯基发起,用以调查散播他人坏话的负面效果。
一批参与者们进入实验室,观看一些演员谈论第三方——比如朋友或熟人——的录像。
有一些演员,一直在揭发他人,说别人的缺点。
有一些演员,则一直友好而温和地,谈论他们的朋友。
事后,参与者需要对演员的性格进行评价。
令人惊异的是,虽然前者批评的是别人的缺点,但参与者却把这个缺点,与批评者本人联系在一起。
也就是说,当你在说别人“很贱”时,在听众的心里,你也等于“很贱”;
当你在说别人“不要脸”时,在旁观者心里,你也有了“不要脸”的气质;
当你在说别人喜欢“走后门、潜规则、肯定是睡到了今天的成就”时,在他人眼中,你也是这样一个“不择手段”的人。

这就是“同步特征转移”效应。
当你谈论另一个人时,倾听者会无意识地,把你与你所谈论的性格特征联系起来,最终,这些特征都会“转移”到你身上。
心理学家指出,多说和善之语的人,也会被视为一个好人。
他们是对的。
因为,根据闲谈效应,不论你评论别人什么特征,这些特征最后都会被反馈回来,并视为你的特征。
最后,想告诉大家,如果你身边有这种人,有多远,离多远。
与他们过招,不论是讨好,还是对抗,都太浪费心力。
如果你还算理性,就应尽早地、果决地、最大限度地,为自己规避麻烦——远离他们。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大爱普度健康营养管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