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池穴,7种刺法治病各不同
2016/7/31 中医理疗康复

     ?

    


     公告通知

     中医正骨学习班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医理疗康复”(zyllkfw),回复“正骨”“推拿“针灸”减肥”查看招生简章。回复“4”查看教学视频。

     欢迎各大药厂,医疗机构,美容养生机构来电咨询合作开班!咨询合作:15801518635

    

    


     风池穴出自《灵枢·热病》篇,别名热府,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和阳跷脉之会,是临床最常用的穴位之一。

     据文献记载,风池穴可主治多种疾病,尤其对风邪引起的疾患更佳。临床应用也很广泛,如治疗感冒、头痛、颈椎病、三叉神经痛、高血压、中风、神经衰弱、癫痫、视神经萎缩、近视、耳鸣、足跟痛等。关于风池穴的针刺角度和进针深度,各家说法不一。多数古籍记载风池穴宜直刺3-7分,《针灸资生经》、《针灸大成》提出可针1寸2分,《循经考穴编》提出透刺1寸5分。

     上海市名中医严君白教授认为:针刺或艾灸(间接灸)风池穴,可以振奋人体一身之阳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阳气盛,气血通,风寒之邪自然容易消散。因此,风池穴的临床运用绝不限于上述这些疾病,只要患者出现阳气不足、正虚邪恋的证候,都可以从风池穴入手。

     严教授对风池穴常施以下7种刺法。

    

     常规浅刺法

     1.针尖向鼻尖方向斜刺,主治多种疾病。用1.5寸毫针向鼻尖方向刺入0.5-1.0寸。感应要有局部酸胀,或向头顶、颞部、前额及眼眶扩散,可主治各种头痛、颈性眩晕、耳性眩晕、感冒、不明原因的发热、过敏性鼻炎、副鼻窦炎、耳鸣、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癫痫、颈淋巴结肿大、甲状腺功能紊乱等多种疾病。鼻为肺之窍,向鼻尖方向针刺可增强其祛风散寒、宣肺解表、宣通鼻窍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效果更为显著。

     特殊深刺法

     2.针尖斜向内上、对侧眼窝方向深刺,主治头面部疾病。取2.5寸毫针,用小幅度捻转法,向对侧眼窝方向靠颈椎深刺,可达2寸以上,针尖所到之处相当于眼窝下1寸。此时多出现较强的针感,循胆经向上,传至耳颞部及头顶部,再向前传至前额,直抵眼部。患者得气后,可感到头痛、头晕、头沉、目眩、面痛、耳塞等症状减轻或消除。

     3.针尖向同侧鼻旁平直刺入,治疗中风后遗症。刺法同2,针尖所到之处相当于

     眼窝下2.3寸,针感或同2,或向上、下肢及躯干传导。对于中风后偏瘫或半侧肢体麻木等疗效较好。

     4.针刺向咽喉方向,主治假性延髓麻痹等症。取2寸毫针向咽喉方向刺入1.5-2

     寸。风池穴深层解剖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分布,故针刺可改善椎动脉供血。另外,风池为胆经要穴,“胆主决断”,向咽喉方向深刺,可增强其醒脑开窍,通利咽喉之功效。

     5.针刺方向微向外(颞侧),主治偏头痛、重度失眠等症。取3寸毫针,针刺方向对喉而稍向外,进针2.5寸,针感向头部同侧阳白穴放射。风池穴向外斜刺,直达病所,有行血祛风止痛之功效,不仅对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效果显著,对肝阳上亢、瘀血阻滞、痰浊上扰、气血亏虚之头痛亦有极好的疗效。

     6.针尖向同侧口角下方刺入,治疗躯干、颈项、四肢以及咽喉、气管等疾患。针刺向同侧口角下方,过颈椎,深度可达2-3寸,针尖所到之处,相当于眼窝下3.3寸,此时针感除循胆经上传外,向下可达同侧上、下肢和躯干,局部可传到喉部附近。

    

     透刺法

     7.针向对侧风池(风府)透刺,主治颈椎病等症。取2.5寸毫针向对侧风池(风府)透刺,进针1.5-2寸。向对侧风池(风府)透刺,类似于颈椎夹脊穴,可疏通经脉,调和气血,改善脑供血,故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更为显著。

     严教授经验:施针者宜气定神闲,抱元守一,仔细感觉针下气血之流动和患者的反应,深刺进针后若无针感,可退针稍变方向再刺入,随着针刺的逐渐加深,可出现第1次针感(浅刺),第2次针感(深刺),后者较前者更为强烈。深刺法对顽固性疾病疗效较好。但是,在进针时,要时时与患者沟通,针感过于强烈的,或患者有眩晕、恶心、出冷汗、心悸等不适症状出现时,要及时停针。

     风池穴的安全深度

     针刺风池穴不当所致医疗事故,虽然不及风府、哑门两穴多,但也有报道。针刺过深,位置偏斜可以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风池穴的中间深部为生命中枢——延髓,如针刺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对于风池穴的安全深度,人体解剖学家也做了很多研究。

     杨占林《关于风府、哑门、风池穴直刺深度的研究》结果表明:针向对侧眼球方向1-2寸,无进颅危险;针向前方直刺和针向鼻尖同样深度,以及左右透刺(横刺)更深(50-75mm),亦无进颅危险;针向对侧耳屏或耳屏前缘方向,最易进入颅腔,此方向与椎动脉从枕骨大孔进颅腔方向相对应。

     针向对侧耳屏至颅腔的深度如下,左风池(向右耳屏):男性均值(41.21±3.82)mm,女性均值(43.88±4.61)mm;右风池(向左耳屏):男性均值(41.21±3.6)mm,女性均值(43.19±4.71)mm。安全深度应在此范围内。但数据只作为参考,临床运用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考虑个体差异,对瘦人适当减少进针深度,经验不足者还可使用艾灸和推拿手法,假以时日,也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严教授在实践中总结:风池穴的进针方向、深度不同,针感将随之而异,所获效果亦不相同,换言之,要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应采用不同的进针方法。想要验证是否达到治疗要求,则需通过“气至病所”的客观反映来判断。

     ?投稿邮箱:675739663@qq.com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即刻删除)

     腰功能障碍

     颈椎病针刺实例

     苏州08.22 吕晓峰“筋结点疗法及平衡针灸临床应用研修班”

     筋结点疗法是吕晓峰老师在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总结而来的一种综合疗法。其优点是安全、治疗速度快、疗效立竿见影,不易复发,从而被广大医生所青睐。

     筋结点疗法的适应症:

     1.一切急性软组织损伤及慢性劳损性软组织损伤而无皮肤破损及完全断裂者。

     2.急性软组织损伤后或是因为治疗不当引起的关节僵直者。

     3.骨关节及软组织解剖位置紊乱的患者。

     4.骨折 脱位后期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患者。

     5.因骨关节病及痹症而致肢体疼痛 关节功能受限的患者。

     筋结点疗法的原理:

     1.平衡理论。

     2.力传导理论。

     3.主动肌,拮抗肌失衡理论。

     4.人体空间理论。

     主讲内容:

     1.筋结的产生、好发部位、诊断及治疗方案。

     2.软组织损伤的诊断、软组织损伤机理、临床表现、临床特点、适应症和禁忌症

     3.颈椎相关疾病检查、诊断及治疗(主讲各种类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及针法)

     4.其他疾病的临床诊断及针法治疗演示(包含中风偏瘫、肩周炎、肱骨外上髁处炎、心脏病、乳腺增生、腰部疾病、膝关节疾病、足跟痛等)。

     5、讲解平衡针灸在临床应用中的经验及特色疾病治疗。

     吕晓峰:中国针灸推拿协会针灸专题讲座专家,并独创筋结点疗法,在临床应用中效果卓著,受广大学员好评,是医术高超经验丰富的外科执业医师,亚健康针灸师,平衡针灸医师,擅长浅筋膜平衡调理,筋结点疗法,对多种针灸针法有一定的研究,对各类慢性病具有较好的效果,针到痛消。

     时间与地点:

     第三十二期:2016年8月22日—8月25日(22日全天报到)苏州

     研修费每人2900元(包括:资料费、光盘、合影以及三次免费复习的费用)。

     报名电话:孙杨15801518635(同微信号)

     更多精品课程推荐......

     附:2016年8月课程计划表(长按下图—保存至手机)

    

     ****关注中医理疗康复订阅号:zyllkfw

     回复“1”查看中医针灸正骨培训课程

     回复“2”针推医书教学光盘学习资料

     回复“3”“我是名中医”技术合作推广

     回复“4”自学中医,观看名师教学视频

     正骨整脊课程介绍,回复“正骨

     推拿按摩课程介绍,回复“推拿

     针灸针刀课程介绍,回复“针灸

     减肥美容课程介绍,回复“减肥

     猛戳阅读原文,肯定有你想要的!!!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理疗康复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