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穴位捏一捏 脾胃问题轻松调!
2016/10/1 中医理疗康复

     ?

    


    

     脾胃强,则气血生化有常,吃嘛嘛香;反之脾胃虚弱,则会变得不思饮食,气短乏力。此外,脾虚还容易生湿,是导致身体肥胖、肢体困重、湿疹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现代人由于不良的饮食作息习惯,影响了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出现免疫力下降、易感冒、消化不良等小毛病,其实,这些都通过简单的自我按摩来达到有效的缓解。

     腹宜常摩,可祛百病

     中医认为,腹部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唐代名医以及养生大家孙思邈对此推崇道:“腹宜常摩,可祛百病”。

    

     方法:选择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取仰卧位,双膝微曲,全身放松。左手掌心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神集中,呼吸自然。

     按摩穴位

     以食指与中指并拢的指腹或者大拇指指腹进行按揉。寻找相关的穴位后,放松肌肉,把指腹按压于按摩部位,做小幅度的回旋按揉动作,然后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常用的按摩穴位有以下:

     1中脘穴

     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每次点按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

    

     2天枢穴

     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可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证包括消化不良、胃胀、腹泻等。

     3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的主要操作与脊柱及两旁部位,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路线,刺激其穴位,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的作用。

    

     具体手法:双手呈空拳状,小指、中指、无名指自然弯曲,食指半曲,拇指对准食指前半段,在食指向前轻推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皮肤捏拿起来,沿着脊椎自下而上推至大椎穴。

     捏腿肚

     小腿肚内侧有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等调节脾胃功能的经络,经常按捏、拍打这一部位,对上述经络所在的穴位均产生刺激作用,增强脾胃功能。

     进行以上按摩时,应同时避免暴饮暴食和吃刺激性食物等对脾胃不好的习惯,每日进行2~3次,坚持一周,即可感受到效果。

     ?投稿邮箱:675739663@qq.com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即刻删除)

    

     附:2016年10月课程计划表(长按下图—保存至手机)

    

     ****关注中医理疗康复订阅号:zyllkfw

     回复“1”查看中医针灸正骨培训课程

     回复“2”针推医书教学光盘学习资料

     回复“3”“我是名中医”技术合作推广

     回复“4”自学中医,观看名师教学视频

     正骨整脊课程介绍,回复“正骨

     推拿按摩课程介绍,回复“推拿

     针灸针刀课程介绍,回复“针灸

     减肥美容课程介绍,回复“减肥

     猛戳阅读原文,肯定有你想要的!!!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理疗康复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