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医生妈妈致孩子的信|看完所有人哽咽了
2015/4/3 现代护理报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现代护理报》

     __办报宗旨:做白衣天使知音,为医护发展服务;做家庭护理顾问,为百姓健康导航。《现代护理报》是我国惟一的综合性健康护理类报纸,在全国卫生领域具有权威影响力。欢迎关注!

     今天晚上值班,宝宝打电话给我:“妈妈,今天晚上回来吃饭吗?”“宝宝,妈妈今天晚上要值班哦。”“妈妈是要给生病的阿姨做手术吗?”“是啊,阿姨做了手术才能回家陪她家的宝宝。”“宝宝也不舒服,妈妈可不可以回家给宝宝做手术?”

    

     对患者包容,脾气只对老公发

     最近,湖南省肿瘤医院门诊大厅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宣传栏,展出该院7位女性医务工作者写给孩子的一封信。

     “很感动,医生、护士们真的不容易。” 读到乳腺外一科何雯霏写给儿子的信,一位驻足观看的患者感动地说。

     7位女性医务工作者中,超声科医生彭惠是特殊的一个。在该院,无论是内科患者还是外科患者,到超声科照B超是所有检查的“第一关”,医院每天要接诊全省乃至全国的数千名患者,这意味着巨大的工作量。

     彭惠和丈夫都是医务人员,丈夫是忙得一周也难得和家人吃口饭的普外科医生,彭惠的工作时间相对规律,但由于工作量大、工作人员少,经常需要值班。

     有一次夜里值班出诊,丈夫还在手术台上抢救肠穿孔的急救患者,她只好将小孩一个人锁在家里,“家里的事不能影响到工作,检查患者要心无旁骛,回到家看到自己睡熟的儿子,心里五味杂陈,我含着泪,任性地对着丈夫发着脾气,可是看着他比我更疲惫的脸,却几度言语哽咽。”虽已过去许久,谈到对儿子的愧疚,彭惠依然眼中带泪。

    

     现在,38岁的彭惠即将迎来第二个小孩,身怀六甲的她身体日益笨重,却仍努力服务好每一位患者、耐心地解释、包容、沟通,“在家里可没少发丈夫的脾气啊!”彭惠不好意思地说。

     “在医院里,最辛苦的妇女就是妈妈们,她们不仅是妻子、女儿、即将或已经是母亲,同时还要承受医疗行业高负荷的工作量。我也要向她们致敬!”谈到这些奔波在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女汉子”,该院院长刘景诗很动情。

     对孩子唯有感谢和歉意

     除彭惠外,其他6位女性医务工作者分别在医院外科、中西结合科、放疗科等各个科室。在医疗行业超负荷运转的今天,这些对男性来说都不轻松的岗位,对还需兼顾家庭、孩子的女医生而言,其辛苦可想而知。但在这些信里,我们看到的是每位妈妈对孩子的歉意和感谢。

    

     “妈妈要感谢你,你4岁不到就被送到幼儿园全托,每到周一去幼儿园,你总是6点钟就被妈妈从被窝里拖出来,因为妈妈不能迟到,不能耽误早上查房……”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向芳说。

    

     “妈妈对你有非常多的愧疚,在别的妈妈积极备孕,提前休息、加强营养、小心翼翼地避免生活中微乎其微的辐射时,我却每天在X线模拟定位室、CT模拟定位室、放疗机房等这些有高度辐射风险的工作区域给患者定位,摆位……”放疗科袁媛说。

    

     但孩子带来的幸福,却也和从事任何行业的妈妈一样。“妈妈工作太忙,没有太多时间陪你,每次上班去,你都还在睡梦中,有时候加班回家,你也已经入睡。无数次看着你熟睡的样子,忍不住狠狠亲你,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感觉!”胸部内一科杨华这样写。

    

     “只要能挤出一点空闲时间,我都愿意和你一起出游,去爬山,去骑车,去打球。只要和你在一起,笑容就会一直在我脸上凝固。我们一起合照,相片上的你只要是和妈妈在一起,哪怕只是一次普通的吃饭,你都会笑得合不拢嘴。你是我的心肝宝贝,祝你健康快乐地成长!”妇瘤二科夏易曼娜说。

    

    

     即使有对孩子太多的不舍与歉疚,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医生李东芳说出了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心声:“面对将生命托付给自己的患者以及职业的神圣感,将美好的青春及精力奉献给这份事业,仍是我无悔的选择!”

     本报特约记者 彭萍 彭璐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现代护理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