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的哭诉:为什么不选我?
2015/7/10 现代护理报

又是一年高考季,经历十二年苦读的莘莘学子们,终于可以倾述藏在心中的抱负与情怀,填报了自己心仪已久的志愿院校和专业。学子们焦急等待着回音的同时,也是医界领导、医护们心情忐忑的时刻。到底还有多少人倾心于医学、倾心于这个曾几何时被人们崇拜和仰视的神圣职业?
“我”是不是你的选择?
事实却是,“同过去相比,报考医学专业的学生的确减少了很多”,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葛建一如是说。他告诉记者,填报高考志愿是关系到考生一辈子的大事,学生和家长也是随着国家和社会需要在做选择。
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类、管理类专业会更受人追捧。当然,被冠有“高大上”头衔的法律、外语、媒体等专业也是许多考生和家长们的考虑范畴。
有时,或许不仅仅是因为家长“干预”,才影响了孩子填报志愿的结果,孩子们也有他们自己的决定权。瑞慈医疗集团首席医疗官缪晓辉以两个儿子为例,向记者讲述这样一个无奈的事实:他的大儿子在三岁时,曾告诉他,“爸爸是博士,那我要做比爸爸更高的”。而仅过两年,当他再问及儿子未来志向时,孩子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才不要学医呢!”问孩子原因,缪晓辉被儿子的两句话讲到语塞:“爸爸两天才回一次家,连晚饭都没法陪我吃。”面对孩子单纯而又现实的回答,他找不出一句可以反驳。回想从医这些年,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等各个方面工作让他无法分身。事实上,不仅缪晓辉一人如此,记者询问过许多医护工作者,答案都不约而同。
而后,缪晓辉将希望寄托于二儿子,但同样的结局:孩子不懂事时还承诺他将来会做医生,但长大几岁后,又坚决否定了自己的意愿。
同时,缪晓辉坦言:“从家长的角度讲,绝大多数家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医的。因为做医生后有许多现实的要求可以被满足,比如看病方便、入院便利等等。”
不仅如此,一些三线城市的家长也处于对孩子未来就业考虑,医学专业仍是报考的头号选择。记者联系到河北省三线城市内,一些从医两年内医务人员的家长,他们坦白告诉记者:“其实,孩子报了医学专科、本科,毕业了回老家,通过一些社会关系,在本地医院做个医生、护士的,离家近,工作又稳定。”
对于此说法,河南省某县医院医生调侃:“学医,估计也就这些好处了吧。”他告诉记者,几日前,他的孩子刚刚填报完志愿,专业就是临床医学。但他同时坦言:“如果有更好地选择,或许就不会这么选了。”
另外,“一些农村的考生、家长,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80%的考试还是愿意填报医学志愿的”,河南省原阳县人民医院孟庆远告诉记者,但即使这些人选择了学医,基层的医生队伍也得不到壮大,因为“人们学医就是为了走出农村”,就原阳县人民医院而言,2010~2015年仅招聘到5名本科生。
为何不选“我”?
选择高考志愿是人们的主观选择,当然这其中也因受到了客观因素的影响。
河北省保定市卫生局肖建军告诉记者,现在主观意愿学医的人越来越少了,其原因很简单:近些年来,屡屡发生伤医事件,让医者心寒、观者胆寒。期间有很多医生都转了行,怎么还会有那么多人热衷于学医呢?再者,学医的门槛儿太多,从踏入医门到助理医师,再到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层层严格的考核,每一步都走得艰辛,这让许多学生都望而却步。肖建军补充,主观方面,一些年轻人因为晕血、害怕解剖或者嫌麻烦,自然就不会选择学医了。
肖建军无奈地告诉记者,他了解到许多有志青年怀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抱负步入医门,但看多了暴力伤医事件和令人头疼的医患纠纷后,每天承受着专业和“人际”的双重压力,实在不忍心再让自己的孩子“遭这份儿罪”了。
关于医护工作者的压力之说,也算不得新话题了。湖南省在2012年就对医务人员的压力状况做了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省医务人员中,感觉有很大压力者占34.22%,有较大压力者占43.84%,压力一般者占19.10%,没有压力者仅占1.61%。其中,因工作压力过大,九成的医护人员不愿子女未来从医。
医护人员压力之大,已成不争事实,但其待遇却与付出和压力不成正比,葛建一提到,“以医护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强度,他们应该获得最好的待遇,但现实却没有”。医护们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地拼搏、磨练,才能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获得一份差不多的收入,这些“都让原本有欲望学医的学生都望而却步”。可以说,学医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它既需要有优势的天赋,又要求后天不懈努力,所以让学生对医学始终保有一份强烈地热情也是一件难事。
医护待遇问题是一个全国范围的普遍存在,孟庆远以自己女儿为例,“我女儿今年被聘新乡市中心医院后,月收入只有2000元,扣除房租所剩无几,生活十分拮据”。除了待遇不高之外,孟庆远还提到就职环境,“有些人可能唯恐在医院工作会有被传染的危险”,而且医疗行业基本没有太大的发展前景,“一辈子给人治病到终老”。
后记未来医生从哪儿来?
缪晓辉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不比我们那时候了,他们有自己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而且选择的机会也远胜于从前,炒股票、经商等等都可以赚钱,有些孩子还需要有时间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果真的做了医生,谁敢、谁又可以来一次这样的旅行?”
河北省衡水中学拥有几乎全河北省最好的生源,每年为全国高校输送了大量优质学生,于是记者联络到几名学习成绩靠前、且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他们的回答让人瞠目结舌:其中有人认为自己的分数,已经可以报考一本中不错的专业了,对于学医尚未在考虑范围。另有一部分人也考虑了医学专业,但“想想学医既漫长又艰苦”,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过,但凡有问题都会找出相应对策。关于学生是否选择医学院,缪晓辉乐观的表示:高考报志愿,学生、家长都会在现有分数中选择一个名牌大学。以上海复旦大学为例,大学内也设有医学院,一些考生因为分数原因,就有可能被调剂到医学院,同时也不排除一些考生为了进入名牌大学而选择学医。因此,缪晓辉认为,或许大家报考医科院校的意愿会减弱,但就高考报志愿本身而言,医学院的学生不会有大数量减少。他预测,或许未来医学院为招满考生,而降低录取分数线。
关于降低医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记者联想到几日前一个被微信、微博疯狂转载的“惊悚误会”:河北省“人医”与“兽医”高考分数线PK,结果“兽医”的本科分数比“人医”还高出125分。后经认定,这只是一场不知从何处传来的恶梦。许多人也曾为此调侃:“未来,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医生给人类看病?”或许,不仅是医护、患者,乃至全社会,都应该好好考虑这些问题了。
来源:现代护理报
-THE END-
做白衣天使知音,为医护发展服务
做家庭护理顾问,为百姓健康导航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现代护理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