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医院是如何缓解“急诊拥挤”现象的?
2015/7/29 现代护理报
过度拥挤是急诊部普遍存在的问题,既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也不利于对患者的救治。急诊科拥挤现象已逐渐被世界各国政府和急诊医学界所重视。丹麦的医院对急诊科过度拥挤问题也极为关注。本文描述了丹麦欧登塞大学医院急诊部在董事会的支持下针对过度拥挤现象开展的大规模举措,其中也强调了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医院文化的重要性。丹麦欧登塞大学医院投入了很多精力处理这些问题,并且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但仍有改进的余地。
最大急诊部的管理目标
在丹麦,患者在一般情况下首先会选择家庭医生,如果有需要则会到急诊部门接受急性评估后再治疗,患者在急诊部由技术熟练的医生进行初诊。
丹麦欧登塞大学医院是丹麦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之一,成立于2012年1月的急诊部是丹麦最大的急诊部门,其主要工作是处理创伤和急性评估,每日患者量约为250~450人,其中拨打“112”急救电话入院的患者不到20例。新急诊部的建筑面积共10000平方米,其中一楼4000平方米,顶层4000平方米。一楼有15间诊断室,4间创伤患者收治室,1间放射室,1间重伤患者室,还有1间社区服务协调室。顶层最多可容纳48名患者,平均停留时间为18个小时,最长停留时间不超过48小时。
急诊部医务人员由护士、秘书、8位初级医生和12名医学顾问组成,其余还包括放射科医生、实验室医生和清洁人员。由于在丹麦急诊医学专业并不算一个专科,所以急诊患者会交由某个专科和专家治疗,患者在急诊部期间由专科医生对其负责,因此在急诊部也可以看到外科、神经科、骨科的医务人员。
丹麦欧登塞大学医院急诊部在创建时就把解决过度拥挤问题作为主要管理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该院使用标准化的数字信息工具监测和控制患者流动数量,统计数据表明该院急诊部拥挤度从2012年的11%降低到2014年的6%。此外,该院也实现了所有患者在抵达急诊部41分钟之内均被收诊,完成最终诊断和确定进一步治疗计划均未超过3小时52分钟。
急诊部流程大变身
最高医疗水平优先
在急诊部开放之初,患者首先由初级医生进行诊治,遇到不能处理的患者则交由医学顾问和其他医生。
后来经董事会决定,欧登塞大学医院改变了这种做法——让有最高医疗水平能力的医生提供患者最需要的专业服务。以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为例,其病程长且多伴有某些并发症,这就要求医生具备更高的专业知识来发现易被掩盖和忽视的严重症状(如败血症)。实践经验表明,这一做法是正确的。在过去3年,急诊科收住院率由40%降低至27%,住院患者减少约5000人。
疾病“打包”诊断
34种常见肢体症状和5种精神症状“打包”诊断,即每一种疾病有一定的诊断流程规范,包括采集血液样本、心电图、CT和X光检查等。据估计,这一做法可涵盖97%的就医患者,每当有新患者就医时可以立即开始诊断流程,之后划分其专属哪一科的疾病,这就大大提高了急诊部的工作效率,也节约了患者就诊时间。一项针对17000位患者的调查表明,78%的患者能够就此得出明确而正确的诊断,有2147例患者需要进一步的确诊。此外,放射科的总体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关键要素结构化
患者入院和出院模式不能反映患者的需要,主要原因是固化了的管理过程,如查房方式、手术操作、放射检验、门诊处理、住院测试等,这导致急诊科患者院内停留时间的长短不同。以时间长短作为趋动目标,可以结构化急诊科患者处理所需的5个关键要素:在一个综合急性病房内汇总急性患者;轻伤提供快速通道治疗;住院患者4个小时内必须拿出专家团的最终诊治方案;住院患者的出院计划也必须在同一4小时之内制定完成;根据患者分流原则,调整人员配备、操作仪器、实验室和放射室。这一系列措施的目的是在一天24小时内,完成所有急性患者的诊断、护理和治疗,整套过程实现制度化、高效化、科学化。
监控患者流量
在监测和控制患者流动数量方面,欧登塞大学医院急诊部根据患者管理系统和患者流转系统建立了患者流量的数学模型,可以模拟出1小时、24小时、1周、1年内的变化。该模型的构建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满足“标准化”的要求,即如何明确某个时间节点患者在医院内的流向。
该院采用特殊的逻辑板提供所有患者的物流数据,监测患者进入医院4小时之内的动态。连续监测的工作由物流管理师(属高级顾问)来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讲物流管理师也是医生的领导者,因为每隔2~3小时医生会向其做一个约5分钟的简报,每4个小时和护士、秘书进行一次沟通,总体目的就是防止急诊部的过度拥挤和缓解就医压力。
临床研究表明,超过4个小时未接受治疗及诊断的患者,每延迟1小时,死亡率增加3%。而且通过分析患者流量的模型也发现,如果患者的就诊时间超过4小时,其数量就增加到一个临界水平。这些信息就为急诊部的领导者提供了可参考的管理依据,及时找到某时段或环节的就医瓶颈,从而做出改变以克服过度拥挤的现状。
急诊部的推广变革
美国《急诊医学年鉴》上发表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急诊室拥挤不仅与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增加相关,还与确诊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轻度增加相关——在急诊室高拥挤期内,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增加5%,住院时间延长0.8%,人均费用增加1%。
麦肯锡克里夫兰分公司董事Brandon Carrus指出:“如果想持续缩短急诊科等候时间,不仅需要对医院诸多流程进行端到端的改变,还需要变革医院文化、提高员工技能、改善绩效管理并加强领导能力。即便像转移患者这样看似简单的工作,也需要6~10名临床及非临床人员参与。因此,要大幅度提高急诊科的运营效率,唯一的方法是在各相关环节也实施相应的变革。”
急诊科的拥挤是多系统、多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为减少急诊科应对能力下降、患者满意度下降、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增加且质量下降、医疗费用增加等不良后果,控制急诊科流量、改进急诊系统和优化患者分流是值得推广的做法。
来源:现代护理报
-THE END-
做白衣天使知音,为医护发展服务
做家庭护理顾问,为百姓健康导航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现代护理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