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我不相信鬼神,饱受疾病痛苦之人,都会有好的归处
2015/8/27 现代护理报

    

    

     归宿文‖荚娟华

     成长的岁月里,从未直面死亡,也没明白这世间的人死亡以后,“天堂”、“地狱”或者“人间游荡”会是他们的归宿吗?我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开始摆脱这“唯心主义”世界观。

     护生的学习征途上,解剖学从结构上将一个完整的人剖析得淋漓尽致。面对一具具完整的骨骸,第一次勇敢地触摸,想象着摆放在我们面前的,曾经是怎样的肉躯?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忌讳的。解剖楼里的种种,仿佛都被作祟的心理笼罩了一层诡异的色彩。有同学提及在解剖楼里进行晚自习的各种忐忑,让听者叹其勇气可嘉。后来,学习“临终关怀”一篇,才明白:直面死亡是我们成为一名临床医务工作者必须经历的考验。

     这样的考验,在我进入临床正式工作的半年后出现,而主角竟是我全程参与护理的一名患者。先前数次祈祷当班时病房里平平安安,不要有患者死亡,不要直面死亡,却无法刻画出倘若真是直面死亡时又会是怎样的心情。第一次参与抢救,却未能成功,虔诚的完成尸体料理。我推着单车,回到空旷的家中,有一丝害怕,努力地回忆抢救中的种种,“唯心”的想着如有不当之处会否招致患者前来“谴责”?

     身处内科系统,又任职于呼吸内科,感慨着慢病给患者带来的负面情绪,也经历了不同病情同样场景的抢救画面。每一次与死神的拉力赛,仿佛都能听见久卧病榻患者在嘶哑地哀求“加油”。我们为每一场胜利而心潮澎湃,却少有人了解——面对临床不可逆的病情,努力后的“败局”,选择沉默,成了我们无所适从的状态。

     有同事曾提及自己很容易被情绪感染,见不得临终患者的家属流眼泪。我亦是感同身受,只好用口罩遮住情绪,会担心被误解:你若不能淡然处之,亲人命悬一线时,你值得信任么?

     人在迷恋这个世界的时候,真的是无奈又无力。那个坚强活着的老太太,所有生存的希望都寄托在那台基本24小时为她“工作”着的呼吸机,以至于弥留之际,她都不敢摘下那戴着的面罩喝点儿水,解解渴。丧事结束后的某天,其子女办理结算,遇见当班的医务人员,都是深深地一跪、磕头,我无所适从,她们说这是老家的规矩,是对自己母亲多次住院得到科室照顾的感谢之意。

     中元节,我不相信怪力乱神,而我却相信,每一个饱受疾病痛苦之人,都会有好的归处。那夜景下虔诚放行的河灯或孔明灯,是为已故之人的归宿在祈愿,满目星光,照亮了前行的路……

     来源:现代护理报

     -THE END-

     做白衣天使知音,为医护发展服务

     做家庭护理顾问,为百姓健康导航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现代护理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