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之家”:一位退休英国护士和她的中国儿童临终关怀中心
2015/11/6 现代护理报
欢迎订阅《现代护理报》2016改版升级 点图放大看详情
“希望孩子在天国没有遗弃和悲伤,一路走好!”长沙市第一福利院“蝴蝶之家”,正举行一场追思会,为不久前离世的两个孩子点上两只蜡烛,为他们进行最后的送别。
护士金林(Lyn Gould)和丈夫古英俊(Alan Gould)
“蝴蝶之家”——国内首个儿童临终关怀中心,由英国退休护士金林(Lyn Gould)和丈夫古英俊(Alan Gould)于2010年4月共同创办。福利院里16岁以下、预期寿命6个月以内的孤残儿童,最后都会被送到这里,让他们在生命最后的期限里,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关爱,“走”的时候能够尽量不留太多遗憾。自蝴蝶之家成立至今,共收留了150多位孩子,有将近一半的孩子通过治疗重获新生,10多位孩子被国外爱心家庭收养。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走进“蝴蝶之家”,一面彩色画墙上,贴有许多儿童照片的“小蝴蝶”分布在彩虹、蘑菇、天空上。彩虹之上的小蝴蝶已经离去,彩虹里面的是现住在蝴蝶之家的孩子。
蝴蝶墙上的“小蝴蝶”们
走进孩子们的房间,干净的小床,五颜六色的贴画,小朋友爱玩的玩具、拼图……温馨的房间,孩子却正承受病痛。阿姨怀抱着一个哭闹的孩子,孩子看起来只有两三岁,然而他的腿细得与身体完全不协调,阿姨一边抚摸他一边轻声唤道:“宝宝乖,不哭不哭……”他才慢慢平静下来。
另一间房里,小男孩与病魔艰难抗争。小男孩戴着氧气罩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随着每一次呼吸无意识地发出“啊,啊”的声音,可以切身感受到病痛对他的折磨。“他的情况很不稳定,前阵子还活蹦乱跳的,昨天突然感冒发烧,就开始呼吸困难。”护工阿姨说。
“有时候我也会听得心烦意乱,总是希望他不要哭。现在他去了另一个世界,我却好想念他的哭声,好想再听听他的哭声。”护工阿姨告诉记者,有个叫龙贝乐的小孩,让她终身难忘。因为遭受病痛的折磨,龙贝乐总是疼得哭泣不止,“他哭起来整层楼都能听见”。
蝴蝶之家的孩子们中,最大的不过四五岁,最小的刚出生没多久。他们被父母遗弃,大部分来都是天生重病缠身,有着或多或少的生理缺陷。
让每个孩子都走得有尊严
“蝴蝶之家”里孩子们的生命很脆弱,他们身体和心灵上都遍体鳞伤。
音乐是蝴蝶之家日常生活中很大的组成部分
这里的孩子没有父母,护工阿姨就是孩子的“妈妈”;这里的孩子没有名字,护工阿姨给每个孩子起名字;这里的孩子没有玩伴,护工阿姨随时陪在身边,把关爱无私倾注给孩子,只愿孩子每一天都开心。
为照顾孩子,“蝴蝶之家”有着严格的规定。食物量根据孩子年龄、病情来,吃什么、牛奶量、喂食量每天都需要仔细分配。“因为每个孩子都有病症,我们每天分时段要给他们量体温,按病情喂药并登记。”阿姨们每日给每个孩子单独制定表格。
周阿姨是Skyler的专职护工,Skyler在这里只呆了19天就离开人世。周阿姨既惋惜又遗憾:“照顾她的时候,她特别乖巧安静,不哭不闹。” Skyler的追思会上,周阿姨眼里泛着泪光,“孩子,阿姨已经尽心尽力地照顾你,可惜依然挡不住病魔夺走你的脚步。”
有孩子刚送到蝴蝶之家,由于病痛瘦的只剩皮包骨,肌肉完全萎缩。在护工精心照料下,孩子开开心心活到最后。“同正常孩子一样淘气,看到‘妈妈’抱别的小孩会生气,想吃好吃的,想穿漂亮的衣服,她很开心的活到最后。”护工符晓莉说,虽然最后没办法留住他,但起码他能感受到这个世界对他的关爱。
奇迹是坚持下去的动力
“蝴蝶之家”见证过太多奇迹,也正是这些生命奇迹,让工作人员和护工阿姨们每每在犹豫徘徊时找到坚持下去的动力,坚定走到现在。
蝴蝶墙上,有个孩子脑袋很大,送进来时医生诊断重度脑瘫,终生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在阿姨的精心照料和呵护下,他慢慢的会说几句话,也会自己走路。“不得不说,有时候爱心真能创造奇迹,爱真的是很神奇的力量。”
护工郭阿姨很坦诚:“曾经我也想过要离开这里,可每次想走的时候,又会忍不住想留下来陪陪孩子们,我想通过自己对他们的关爱,能够创造奇迹,每一个奇迹,每个孩子的欢声笑语,都让我打消想走的念头,继续和孩子们在一起。”
“无法追求生命的长度,就追求生命的厚度。如果生命只有很短的期限,让这些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好好活。”一位来自爱尔兰的护士说,在蝴蝶之家,看到孩子身体稍微的好转,甚至不需要看到孩子的微笑,只要孩子睁开眼睛,就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
“如果没有这些护工阿姨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些可爱的“蝴蝶”都只能在外漂着,现在他们找到家了,好似天堂,没有病痛。”一位曾经到访的外国访客如是说。
来源:人民网
-THE END-
做白衣天使知音,为医护发展服务
做家庭护理顾问,为百姓健康导航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现代护理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