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录音录像,医生如何应对?
2016/1/12 现代护理报

    

    欢迎订阅《现代护理报》2016改版升级 点图放大看详情

    

     导 语您还记得几年前发生在广州的“录音门”事件吗?1岁5个月的男孩小涵因手足口病被送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治疗,随后经历治疗、回家、重新返院治疗的一系列波折。在此期间,男孩父亲因对医生的一些做法产生质疑,要求全程参与专家会诊讨论并进行录音,同时复印孩子病历、检验结果等咨询院外专家。其实不少医生都遭遇过患者或其家属录音录像事件,该如何应对?

    

    


     理解

     在医院挂号窗、收费窗、药房取药窗、诊室外候诊区等地方,经常可以听到患者对医疗过程及医护人员的抱怨甚至辱骂。在某些情况下,与医生面对面交流的患者和家属口袋里揣的是录音笔。部分人甚至直接掏出手机拍摄诊疗过程。

     钟南山院士曾说:“录音门事件我常常有体会。有30%的病人来找我看病,都用相机来拍照,可能他们想拍个照留念吧,但我也知道有人的背包里放了录音笔。”

     他表示理解病人的心情,更希望患者录像录音,录了反而更好帮助他们记清楚病情及医嘱。因此他认为,医患关系的提升空间很大,并打比方说明:“医生跟患者不是对立的,我们(医患)应该站在一起,另一边应该是疾病,医生与患者共同对抗疾病。”

     其实,由于诊治时间“紧迫”,有些患者为求在短时间内记清楚医嘱,就养成了带录音工具进诊室的习惯。反对

     但是,绝大多数医生对此持反对意见,称如果病人把一个录音工具放在就诊台上,他们多少会感到一些不自在。“倒不是怀疑自己的医术,但有时脱口而出的表达可能不够严谨,担心说错了的话被记录到。”某三甲医院医生表示,一般写到病历中的语言会严谨一些,而口头的医嘱会更直接的表达,有时难免出现差错,此时最重要的是医患双方的沟通,而不是单方面一味的记录接受。

     也有医生客观地表示,这种行为很难判定对错,一方面患者记录后可能会获取更多现场一时捕捉不到的信息,但如果因此而导致医生讲话更谨慎,则有点得不偿失;其次,如果有疑问还是在现场向医生问清楚,以免事后自己揣测产生误区。

     家属录音,一大原因显然是出于对医院、医生的不信任。医生是专业人才,在自尊上要比一般人更敏感一些,更何况他们的工作压力本身也不算小,而录音不仅是对他们的专业技术、职业素养没信心,进而也殃及到他们的人品上去,遇到这种情况,谁也很难坦然,不过医生的想法不必太过激烈。

     您准备让患者信任了吗?如果考虑到患者的信息饥渴和权利虚弱,应立即着手的事情大概有这样一些:首先尽量满足患者的知情权,医疗当然是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专业性强不是傲慢的适当理由;其次让患者看到,他要维护自己的权利,有比录音更有用的东西,比如权威、独立的医患纠纷调处机制。

     相信谁也不愿意出现这样的局面,究其原因,无非是当前医患关系紧张、互不信任、难相互理解体谅的一个缩影。不管当前医患关系如何紧张,一家医院要想得到患者信任、赢得口碑,也非难事。只要院方尽可能地释放出最大的善意和真诚,医生们都恪守职责、禀着医者父母心的理念、多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让病人能安心看病,就差不然了。相关法规

     私自录音、录像证据只要符合条件的私自录音录像证据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根据该规定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的资料,不具有当然的非法性,原则上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司法实践中私自录音录像很少被法院采信。

     医疗过错的判断,法官靠的是鉴定,而鉴定中病历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想用录音录像动摇病历的地位,就目前来看似乎没有可能。

     来源:环球医学

     -THE END-

    

    


     现代护理报

     中国护理第一报 最权威护理公众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现代护理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