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事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2016/1/18 现代护理报

欢迎订阅《现代护理报》2016改版升级 点图放大看详情

这些话,在朋友圈刷屏了。
纷纷扰扰的一周终于过去,北医三院用最大的诚意,最短的时间还原了真相。我们痛惜患者的逝去,也深知医学艰深,医路坎坷。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们会对得起这个职业。也希望全社会增加对医学的了解,更希望这一事件的后续处理能成为中国处理医闹的里程碑式的范本,避免医闹事件在国内愈演愈烈的趋势。
其实,医闹最伤的是年轻医生的心,也可能会有人因此对中国的医疗环境失望透顶,放弃这一职业。培养一名医生的周期太长,任何一个人的离开和任何一人的拒绝进入都是这个行业的悲哀,最后影响的必然是广大患者。所幸看到一位住院医写的一段话,冷静,理智,未来还有希望!!
今天被刷屏了…患者已逝,留下身后事纷纷扰扰,熙熙攘攘。特别感动公告里用了杨女士,对比网上暴露的那份有名有姓有工作单位的公函,我读出了对逝者的尊重,斯人已去,愿她安息。随着高龄产妇的增加,合并症的增多,以前觉得孕产妇年轻身体好的观念该update了。妊娠特发性疾病是我们的专长,但是面对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我们依然是第一线的fighter,大内大外神内急诊医学与妇产科学一样应该时不时拿出来翻看,求人不如靠自己。
在面对医闹时,没有人骑着白马从天而降拯救我们,首先保护我们的是我们自己,这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尽管委屈,愤怒,甚至暗自流泪,但是没有停下日常的工作,依然在保证其他孕妇的分娩安全。医院没有妥协,也没有舍弃谁,在保证大家安全的同时,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面对这种病死率特别高的疾病,没有谁比抢救的大夫更希望患者活下来。可是,不是每一次抢救都有好运气。面对抢救无效,当事的大夫一样会心情沉重。大面积肺栓塞的患者抢救成功推进监护室时,交代完病情后患者家属说,大夫,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一夜的辛苦。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年代,谁听到这样的一句话不会动容呢?在监护室让患者握住我的手时,手上的力度让我在床边默默的流泪。有一颗柔软的心,会感动会愤怒会吐槽会哭泣,因为我们是普通人。
但是,即使没有病人和家属的感谢,即使有误解有争吵有伤害,再一次面对危急重症抢救,我们还是会拼尽全力,因为我们是大夫。我们治病救人,不是为了别人的感谢和感恩,某些人的不理智行为,也不应当阻挡在别人活下去的道路上。外界的纷扰又算得了神马,我们内心自有骄傲!
如果问我医生该是什么样子的,那就是北医三院产科的大夫:在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的年代,越来越多的医院为了规避风险避开了一些危急重症,三院的大夫理解同行们的选择,也理解患者们的痛苦,她们勇敢的承担起了医者的责任,同时也承担了随之而来的风险。面对患者家属的不理智和极端事件,她们痛苦过,自我怀疑过,但是,她们团结,坚强,短暂的消沉过后她们依然如初。从老师到新入科的师妹,我觉得她们每一个都如此美丽。
如果说我从这个事情上学到了什么,愤怒之后,是坚定,有位老师说,面对这样的医疗现状,要么变强大,要么离开。
逝者已逝,愿她安息。
事件回顾: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官方声明:
来源: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官方网站
我所杨冰同志因妊娠于2015年12月28日进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住院。2016年1月11日凌晨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并于当日上午抢救无效离世。
杨冰同志是我所青年骨干,她的不幸离世,全所职工对此深表悲痛。本着尊重生命、死者为大的原则,我们于2016年1月14日致函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请求该院对杨冰离世的原因做出公正透明翔实的调查,给出一份真实、完整的结论,给杨冰同志及其家属一个明白、公正、合理的交待。
对于近日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有关信息,我们说明如下:
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是国立科研机构,我们积极支持职工家属以合理合法的理性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我们全力支持和配合有关机构积极维护正常的诊疗秩序和依法保障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不支持、不鼓励任何过激行为。
三、我们坚决反对任何人利用互联网渠道散布不实信息,损害死者本人及家属名誉的行为。死者家属为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2016年1月16日北医三院说明: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关于网传“中科院理化所杨女士死亡”有关情况的说明
来源:北医三院官方网站
北医三院产科患者杨女士,34岁,妊娠26+周(自然受孕),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2015年12月28日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十余年,胆囊结石等。
住院后行系列检查和专家会诊,经治疗病情相对平稳。2016年1月11日出现胸痛继而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经多科室联合抢救无效死亡。我们对杨女士死亡深表遗憾。
经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和多学科专家讨论,初步判断猝死原因为主动脉夹层破裂。尸体解剖所见符合主动脉夹层破裂出血。
主动脉夹层初期症状不典型,一旦发生主动脉夹层破裂导致心包压塞,抢救成功率很低,死亡率极高。
杨女士死亡后,医院非常理解家属失去亲人的悲痛,产科主任、医务处及时与患者家属和单位领导多次沟通,说明病情及抢救经过,并建议尸体解剖查清死亡原因。其后,家属数十人聚集并滞留北医三院产科病房,在病房大声喧哗辱骂,打砸物品,追打医务人员,严重扰乱北医三院正常医疗秩序,对其他孕产妇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经上级主管部门及各级公安机关介入,患者家属离开产科病房,医疗工作秩序得以恢复。
北医三院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构或法院处理解决医疗纠纷。
北医三院将一如既往地秉承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服务于患者。
感谢社会各界关注和理解!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016年1月16日
患者家属:
我是逝者杨冰的老公张自强,2016年1月16日上午开始,网上开始出现颠倒是非的1月15日北医三院医闹事件的报道,报道里面有多处恶意造谣中伤逝者及家属的内容,这里仅特别就医闹传闻做出澄清。为了让岳父岳母尽快走出痛苦,我一直保持克制,已聘请律师通过调解或诉讼的途径尽快了结此事。
但是,没想到网上出现这么多不实的报道,给我和家属们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为了说明事实真相,为了保持逝者的尊严,张自强以逝者老公的身份,希望爆料者:
1.公布2016年1月15日50人医闹占领打砸的录像,看看是否发生过此行为!1月14日患者家属们全都离开了产科病房。
2.公布患者家属要求1000万赔偿的证据!患者家属已经请律师介入,一直在理智的处理此事,最主要的诉求是公布事实真相,以告慰亡灵。对经济赔偿之事,至今从未向院方提出过涉及赔偿金额的要求。
杨冰于2016年1月11日上午10:50宣布抢救无效去世,之后出现近20多名声称是保卫科的便装人员,跟随看守患者家属。由于院方迟迟不能提供全面的医疗记录和死因报告(部分病历资料直到周五晚才提供封存),家属找到护士,要求见主治大夫,被告知“不认识”,因此1月12日上午和1月13日上午曾发生两次冲突。
关于1月12日“打砸真相”的说明:
1月12日,爱人突然离世的第二天,岳母已经极度的衰弱了。悲伤的岳母想起因为爱人喜欢孩子,为了孩子而早早来到北医三院保胎。没想到因为医生的极度不负责任而丢掉了性命,而孩子也没有保住。
岳母想,就让爱人带着孩子一起走吧,就让我姐姐去办公室找医生想把孩子要过来。可是护士不是推脱说不知道,就是说让我们等等。岳母和小姨听说后,情绪崩溃的不能控制,周末还是好好的大活人,转眼大人没了,孩子也没了,还不让我们看到孩子!小姨扶着虚弱的岳母来到值班室找大夫要说法,没想到拥上来一大帮穿着便衣的北医三院的保安,对我们推推搡搡。在我们家人极力要求下,大夫最终把孩子还给了我们,让孩子可以安心和妈妈一起上路。事后,我们也就回到了病房,期间没有发生任何“打砸”行为。需要说明的是,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保持着很大的克制,只有大姐,三姐和外甥去了办公室。后来在没有要到孩子的情况下,也只有我岳母及小姨去了办公室。
关于1月13日“打砸真相”的说明:
我正在屋子里面照顾岳母,突然听到外面有人骂道“混蛋”。然后就听岳父愤怒的问,“你骂谁混蛋,你说清楚!”这几天我一直处于极力压制情绪的状态,猛然又听到有人辱骂岳父,我就冲出去寻找骂人的人,要求给我岳父道歉,又有一大批穿着便装的自称保卫科的人对我推推搡搡。我听说还有人把我姐姐关在会议室里,我感到愤怒难以控制,想去解救姐姐,在会议室门口与保卫科的便装人员发生了推搡,并要求家属报警。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没有打过任何人,没有接触到任何医务人员,也没有打砸任何东西,只是要求骂人的人向失去孩子还要遭到辱骂的老人道歉。后来,民警及时赶到,我回到护士站,发现三姐倒地,据说是保卫人员推搡倒地,我也在极力安抚她们的情绪。在民警的调解下,事态很快平息。
1月14日晚,在民警的协调下,院方承诺尽快提供相关资料,家属离开产科病房。
针对1月12日和13日的冲突,当时现场有大量保安,家属首先报警,随后院方报警。网上传言的15日50人医闹子虚乌有,请医院辟谣,或者公布所谓15号医闹的视频监控。
针对1月12日和13日的冲突现场视频监控,为澄清没有对院方任何人员造成伤害,也请医院辟谣,公布所谓医闹视频监控。
关于网上出现的恶意中伤的事,我已报警。
逝者杨冰的老公:张自强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医师协会发布声明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官方网站
2016年元月1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一名职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因病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尸检肉眼所见证实为主动脉夹层破裂。
患者死亡后,家属以五十人之众伤害医务人员、破坏公私财物,目前该案警方已经介入。
2016年元月16日网上出现一份加盖“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公章的公函,该函“望贵院(注:北医三院)本着尊重生命、实事求是的原则……作出公正、透明、翔实的调查……给一个明白、公正、合理的交待”。
我们认为,一个单位关心自己的职工无可厚非,向医疗机构提出要求也是单位及家属的权利,医院对患者的死亡已经做出说明。
问题在于: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在出具公函前是否知道家属有伤害医护人员、打砸公私财物的行为?
中国科学院理化研究所有没有要求家属依法维权?
中国科学院理化研究所的公函何以送达医院前在网上出现?
2014年4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国家卫计委、司法部共同发布了《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2015年11月1日,医闹也列入《刑法》所打击的范围。“徒法不能自行”,法律的实施要去全国各组织机构、公民严格遵守,任何违法犯罪,单位和个人都有与之斗争的义务。
如果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明知家属有伤害医务人员、打砸公私财物的行为还出具上述公函,其性质是十分严重的。
如果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在家属伤害、打砸前出具上述公函,那么该所是否要求家属约束自己的行为,依法维权?
更需要问的是:公函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以合法的形式送达目的地是函件送达的基本原则,何以出现公函泄露的事件?
医学不是万能的,出现医疗意外事件理性面对、依法维权是任何公民的义务。医护人员是生命的维护者,尊重生命就应当尊重医务人员和他们的劳动,这是文明社会的基本准则。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职工或其家属以违法乃至有可能是犯罪的行为对待医疗非正常事件;更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在公函的问题上有多处值得向公众说明之处。这不得不让全社会警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是一项长期任务,全社会都不应掉以轻心!
关心职工首先要教育职工!
关心职工不能没有原则!
守法是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普通公民如此,科学工作者更应如此!
目前警方已经介入,我们相信国家的司法机关会给医务人员一个交待;我们同样相信人民调解或法院会给本纠纷的患方一个交待。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我们相信法律对违法涉医犯罪的打击一定会给医患双方带来福祉!
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
2016年1月16日
法律界:
法律人士对此医患纠纷和“红头文件”的看法
北京京润律师事务所 韩骁律师:
根据目前披露的情况,即使本案中医闹的行为不构成刑事犯罪,按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其在医院打砸的行为,也将面临最多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具体行为可根据病患家属做出的行为轻重进行判定。
就“医闹”行为来说,打击力度越大,通过正当司法途径解决医患矛盾的渠道才会越畅通,这将促使更多患者采用理性的方式维护合法权益。
张新年律师:
中科院理化所发布的“红头文件”,属于一家单位基于对员工的保护,向另一家单位发函,但双方没有民事法律关系,也不是上下级主管关系,不涉及行使行政职权,所以该函件不具法律效力,不会产生法律上的效果,但这种提醒可能会基于其他社会关系,产生法律外的实际效果。
来源:华医网
-THE END-

现代护理报
中国护理第一报 最权威护理公众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现代护理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