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临床输血11大注意事项,你够规范么?
2016/2/17 现代护理报
↗点击“现代护理报”关注最权威护理公众号
临床输血已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为使临床真正做好安全输血,杜绝差错的发生,从血液标本的采集、送检到血液的输注,各环节都十分重要,如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到输血的安全。 输血中的注意事项有:
1 输血前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入。
2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3 取回的血应在 30 min 之内开始输注, 决不允许长时间置于室温下或无温度监控的冰箱里,除手术室,急诊室,监护室外,原则上逐袋领取,现输现拿。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
4 输血前后用静脉输注 0.9%氯化钠溶液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液输尽后用静脉输注 0.9%氯化钠溶液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连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 输血器应至少每 12 小时更换 1 次(室温过高,适当增加更换频率)。
5 有多种成分输血需要输注时,应优先输注血小板。
6 如果有可能,儿科患者应使用特别的输血器 ,使全血 、成分血先流入与输血器相连的一个有刻度的容器中对输入容量和输入速度准确控制。
7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 尤其是开始输血的前 15 min内要慢,不超过 20 滴/min,然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8 输血的时间限制: 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贮存条件就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
全血或红细胞:要求在离开 2~6℃的贮存温度后 30 min内开始输注,1 袋血 2 h 输注完毕(如温度过高,则应适当缩短时间),最长时间不超过 4 h,1 袋血 4 h 内未输注完毕应废弃。
浓缩血小板,机采血小板:尽快输注,以患者可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每袋应在 20 min 内输注完毕。
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凝血因子: 融化后尽快输注,以患者可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
洗涤红细胞是开放制备的,应尽快输注。 因故未能及时输注只能有 4℃条件下保存 24 h。
9 一般输血不需加温。 如输血量较大, 可加温输血的肢体,以消除静脉痉挛。
10 输血完毕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返回输血科(血库)保存于 2~8℃冰箱 24 h,以备出现意外情况时核查用。
11 输血完毕, 医护人员逐项填写输血反应调查回执,并于输血完毕后第 2 天退还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
来源:医护健康笔记
-THE END-
现代护理报
中国护理第一报 最权威护理公众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现代护理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