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最后的存折是老伴,唯有一人爱你灵魂的至诚
2014/12/19 经典绘本

生活不就是一粥一饭,一亩田一荷锄,一群鹅一垂钓,一白天一黑夜,一暖炕一本书。

等你老了,养三只五只狗,七只八只猫。看他们打架,看他们互掐。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厨房,很多狠多盘子,他们看着,我们吃着。

等我们老了,你帮我装饵,我来垂钓。一天就这样五六个小时,打个盹,唠个嗑,鱼把饵吃个精光,却没一条上钩。

等我们老了,你收拾屋子,我就看书读报。然后你累了,我去烧水,给你泡杯咖啡,一壶茶。你翘着腿,我给你捶。

等我们老了,我一定要种两亩三分地。上面有你喜欢吃的莴苣、地瓜、白菜、萝卜。一天三顿,多了给邻居,还多了,就去卖。

等我们老了,养一群鹅,一群鸭。看到你蹒跚的追着他们跑,我可以笑上半天。

等我们老了,写写回忆录,想想和你初相识。一定要有一本厚厚的相册,它能带我们回到那些美好的时光里。

等我们老了,安排一周一次的远足,在山坡的草地上,搂着你,如同60年前的那一次。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不是少年,而你容颜依旧动人,羞涩。
妻子是丈夫生命中的最后一个观众,
丈夫是妻子人生中的最后一张存折。
所谓“最后一个观众”,是指一个男人的一生不管怎样度过,真正看到你人生谢幕那一刻的不是别人,而是你的妻子;
所谓“最后一张存折”,指的是一个女性步入老年之后,尽管可以五世同堂,儿孙绕膝,但真正能够无怨无悔奉陪你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不是别人,只有你的丈夫。

纵观世间夫妻,无一不是因性而结合,
因爱而发展,因情而长久。
这个情,就是亲情与恩情。
一对体貌反差很大的夫妻之所以能够白头偕老,一对学识上天差地远的夫妻之所以能够相伴终生,一对年轻时打打闹闹的夫妻进入老年后却突然相敬如宾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并非是他们之间的“爱情”有了多大发展,而是因为他们在长期相濡以沫的日常生活中,储存下了多少“恩情”。

这种恩情,通常都不是来自夫妻幸运阶段的锦上添花,而是来自失意阶段的雪中送炭。
或一方落难时的舍命相救,或一方患病期间的精心服侍,或惨淡日子中的无怨无悔,或众叛亲离时的不离不弃... ...

这种感情,是任何物质利益和名利引诱都不能替代的。世间恩爱夫妻之所以把“恩”放在前面,把“爱”放在后面,就是因为他们之间的“恩情”,早已远远超过了“爱情”的分量。
男女间夫妻一场:年轻时是性伙伴,中年时是事业助手,进入老年演变为双方的父母
由于相处时间久了,各自身上潜在的父性和母性都会在无意中流露出来,渐渐演变成了对方“父母”的角色,像呵护自己的儿女一样呵护起了自己的生活伴侣,不管对方身上有多少缺点和不足,也不管他们在年轻时犯下过多少不可原谅的错误,或者曾经给自己造成过多么大的伤害,都能够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下来、宽容下来。

严格说来,这才是爱。
虽然这种爱没有多少浪漫的成分,
但由于它充满了亲情、恩德、友爱和互助,
所以,即便没有多少爱情,
也照样使婚姻变得温馨而快乐。

当你年老,鬓斑,睡意昏沉,
在炉旁打盹时,取下这本书,
慢慢诵读,梦忆从前你双眸,
神色柔和,眼波中倒影深深;
多少人爱你风韵妩媚的时光,
爱你的美丽出自假意或真情,
但唯有一人爱你灵魂的至诚,
爱你渐衰的脸上愁苦的风霜;
弯下身子,在炽红的壁炉边,
忧伤地低诉,爱神如何逃走,
在头顶上的群山巅漫步闲游,
把他的面孔隐没在繁星中间。
诗:叶芝 译:傅浩
经典绘本
在支离破碎的时代,让我们一起守望家庭
微信号:jingdianhuiben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经典绘本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