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绘本,这样挑
2015/7/23 经典绘本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绘本《美丽的螺旋》
“怎么给孩子挑选绘本?”这是我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什么是好绘本?”做了两年多的公众号“经典绘本”,我自己都有这么一个疑问。我只有一些模糊的想法,没有经过系统的梳理,也没有与同行专家印证。我把这个问题在电话里抛给了做了十一年绘本编辑的张冬老师。
张冬其人
在重庆时,我就与张冬老师有过联系。那时他还是尚童童书的总编辑。我发现尚童有一些我自认为好的童书,想通过“经典绘本”推荐,就找到他们。后来在微信里聊天,又知道他是新教育实践者。这又与我多了一点渊源,我原也是新教育人。
后来我到北京创办大V店,他真诚地给了我们诸多帮助,尤其是引荐了很多童书出版人、编辑。同行们对他的评价甚好,为人谦和,乐于助人,多是感谢他的言辞。
再后来,知道他在渴慕基督真道,甚至有一次在我所去的教会里遇见他,又在教会受洗,成了我所亲爱的弟兄。我们就又亲近了不少。
得知他从尚童离开想自己创业,虽然有给他一些意见,想必他也有一段痛苦的寻求。不多久知道他接手毛毛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继续发展其旗下的童书品牌毛毛虫童书馆,很为他高兴。这比白手起家创立一个品牌要好很多,而且毛毛虫童书馆也是一个知名的、独特的童书品牌。他就成了毛毛虫童书馆的总编,不仅如此,他也成为了一个经营者。
拥有总编辑和经营者的双重身份,他确实非常忙,我也没有事先和他打招呼,就贸然给他打电话请教这样的问题。他一开始说怎么向他请教呢?说我现在大V店不是做得挺好吗?我说我的方向不是做一个企业家,而是想在亲子阅读、婚姻家庭上有所成长。
他是一个很谦和的人,又说我在亲子阅读、婚姻家庭上已经做得不错了。我说还需要成长。他因为“成长”这个词就接受了我的采访:“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我支持你!”
于是,他用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充满耐心地回应了我的问题,干货甚多。

练就一双看绘本的慧眼
对于什么是好的绘本?张冬老师也说自己摸索出来的,甚至做了六七年的绘本编辑工作之后还是没有自己的见解。那时他判断要不要引进出版一个绘本,基本上是听别人说这个绘本如何,是否有影视连动,销量是否好。如果回答大都是肯定的,那就认为是好的绘本,再谈引进版权进行出版。
“那你是怎么摸索的呢?”我问到。
“不跟市场走不行,但是总是跟着市场走也不行,出版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出版观点。这个观点的形成也是慢慢从经历里感受到的。一开始就是参加相关出版和教育方面的社会活动沙龙论坛等等,向专家请教,和同行交流,自己也去分享。因为你分享得越多,收获得也就越多。但我不是说,是为了想收获了才去分享,虽然这样做无可厚非,但如果可以真正地不带目的地去分享,往往收获得更多。”
“还有就是读书,读两类书:教育类的书,绘本专业类的书。我觉得童书编辑不能只读绘本类的书,也需要读教育类的书,这样就对教育理论、对孩子的成长规律都有更多的认识。至于绘本专业类的书,我最早是从郝广才先生的《好绘本如何好》开始的,后来读松居直先生的作品,同时也看彭懿和阿甲的书,这些都不错。”
“读书再多也要实践,说说实践,那就是直接与孩子接触,从孩子那里获得第一手的读书经验。”这是他多年绘本编辑工作的一个规定动作,要出版的书,先拿过来给自己的女儿讲,给女儿的朋友们讲,甚至在女儿的班级里讲,在小公园里给陌生孩子和家长讲,或者到别的幼儿园里去讲。
他也鼓励他的同事这样做,就真的去做一个故事爸爸,故事哥哥,故事姐姐,用心去分享,不是去工作,更不是去销售,不要带目的,全心全意地讲,孩子就能够感受到分享故事者的真心。而孩子们的反馈也是最为真实的。
就这样在绘本童书领域耕耘十载后,现在的他已经比较能够脱口而出“好绘本如何好”了。
“我觉得好绘本要符合三个基本的要求。”张冬老师一开始是说“两个”,略微停顿之后说有三个。虽然有这样的改口,我还是惊讶。毕竟我是在他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向他请教的。
好绘本的三个基本要求是:1.有一个打动人的故事;2.一定一定要美;3.价值观在正道上。
我请他一一展开阐述,因为我想知道,什么叫“打动人的故事”,什么又是“美”……

有一个打动人的故事
“好绘本一定要有一个好故事。这个故事一定要打动孩子。这已经很难,但最好是既能打动孩子又能打动大人,这就更加难了。这样的故事必须既要足够浅,又要足够深。”张冬老师说。
我算读过不少绘本,甚至还编写过《史上最接底气的幼儿书单》。但当张冬老师说“足够浅又足够深的绘本”时,在我脑子里还真没有想到有多少是符合这一条的。
现在如果安静下来想,也只想到了《犟龟》《花婆婆》《田鼠阿佛》《獾的礼物》《活了100万次的猫》《点》等。
虽然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当时是一种“刁难”,但我还是问了张冬老师:“你可以举些例子吗?”他在电话那头也“嗯”了一小会儿,可见足够浅又足够深的故事并不多。
“我也不避讳,先说我在海豚出版社做的一套书《让想象飞》。这是一套很简单的书,一页往往只有不超过三个字的词,初一看,就是个识字卡片级别的读物。但是,绘者有心,画面中藏了几十个读者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和童谣,另外,每个独立的画面又能够联系起来,读者可以根据这些画面来编织一个属于自己的崭新的故事。”
张冬老师甚至用了“叹为观止”来形容这套书,真是不避讳哈。说实话,这套书我没有看过,甚至连书名都没有听过。听这么一个谦和认真的人用“叹为观止”来说一套书,对我这个爱好绘本的人来说,不入手一套都不好意思。
后来我在网上搜索,看到一个读者的真实反馈:“这套书,拿到手时,觉得对于小班的孩子,过于简单,后来才发现,非也。为何叫‘让想象飞’,是因为里面的确有很多让孩子想象的空间,只有在梦境中才会出现的感觉,在书中作者表现出来了。而且可以不断挖掘里面的内容,孩子也很喜欢。”
故事粗看很简单,但是又“可以不断挖掘里面的内容”,我想这真的是符合“足够浅有足够深”的标准了。

虽然张冬老师举了这么一个例子,我还是不满足,因为这套书我没有看过,他所说的我就没有切身体会。所以再次为难他,这次他张口就来:
“《逃家小兔》!”
一说出这四个字,我就在心里不住地认同。这真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小兔子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如果你跑走了,”妈妈说,“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然后小兔子变成小鳟鱼、石头、小花……大兔子就相应地变成捕鱼的人、爬山的人、园丁去找小兔子。
那它深在什么地方呢?“它道出了父母对孩子应该有的最为深刻的态度,构建真正亲密的亲子关系。不管孩子怎么样,父母都爱孩子。”张冬老师说,“另外,它也非常切合教育规律,对孩子有很深的认识,孩子既有冒险的需求,又有安全感的需求。另外,这本书也反映出了爱的真道,那就是从根本上无条件地接纳你的孩子,哪怕Ta叛逆。这就是爱到底,这就是爱是永不止息”
张冬老师坦诚,他并没有去挖掘作者玛格丽特·怀兹·布朗当初是怎么创作出这个绘本的,作者是否有教育背景,以至于作者对孩子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如果没有(教育背景)的话,那就是作者从生命中流露出来的,真正怀有童心,而这是更为宝贵的。”
一定一定要美
“第二个基本要求是一定要美。如果觉得一个绘本不美,我就不会出版。我看中的绘本一定一定要唯美,在艺术上有高度,有追求,要有艺术性。但是美比较有个人偏好和判断。”
我当然不满足于张冬老师的这个回答。因为如果“美”是属于个人判断,那我们该如何鉴别一个绘本是好是坏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想起罗永浩的一句话:“对于美的分歧,只存在于非专业人士当中。”
果真如此的话,一定要有一个什么标准来评判一个绘本里的图画。因为图画在绘本里占据了太重要的位置,甚至有些绘本只有图画。
如果无法评判图画的话,也就很难评判绘本的好坏了。而美又是如此难以说清楚的事情。幸好张冬老师也给了评判图画的三个纬度:
“首先要看的就是画者在创作的时候投入了多少精力。通常来说,一个绘本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出版。这还要比较成熟的编辑、作者、画者比较配合的情况下。再有,画者是否倾注了感情和价值观。第三,图画里是否还有一些‘小彩蛋’,有细节,有惊喜。当然,不排除有很多精彩的作品是倚马而就的天才制作。但是我们不知道,在这些天才之作的背后作家是有大量生活经历做支撑的。”

有了这三点,图画确实比较好评判了。但我还是请张冬老师举例说明。
“《美丽的螺旋》。”当张冬老师说出这个书名时,我真感觉自己的孤陋寡闻,同时也庆幸与他人交流的好处。我不知道这个书名,当时不好意思问“螺旋”是哪两个字。
“你听这个书名,觉得这是一本什么书?”张冬老师是“逼”我露馅。
“是螺旋桨的那个‘螺旋’吗?是不是讲有哪些螺旋?这些螺旋都很漂亮?”我小心翼翼地回答。
“对,蜗牛的壳是螺旋,海螺有螺旋,花蕊也有螺旋,棒棒糖也有螺旋,甚至耳朵的耳蜗也有螺旋……作者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调研,去发现大自然存在的螺线。画者是用手绘的,而且用的是版画的技法,很好地把螺旋的美传递出来,非常具有艺术价值。”
价值观在正道上
“这个绘本不仅美,更重要的是还传递了价值观,传递了美。”张冬老师继续说。
“价值观,这不是你想说的第三点?”我插了一句。
张冬老师在电话那头会心一笑:“对,价值观是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也是我在出版工作无法也不应该突破的底限,我不会为了书可能很畅销,去迎合某种我不喜欢的趣味和价值去出版一本书。”

然后我们回到《美丽的螺旋》,继续以它来说绘本里的价值观。作者西德曼说:我喜欢自然界中暗中无限延展的形状。螺旋就是一种尤为美丽和让人舒服的形状。为什么它会出现在许许多多不同的地方:动物、植物、水、或是天空中?我很想一探究竟。
这本书宣传时说是一本科普书。科普是传递真的,这是一种价值观。但它更传递美,“哪怕是哪些微小的东西都很美。”张冬老师说,这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原来科学不仅是真的,还可以这么美、这么诗意!大自然如此美妙神奇,我们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伟大能力,他没有再一件小事上不用心,真是值得我们去发现探索。
于是就有评价说:《美丽的螺旋》“作为诗歌、绘本或是科普散文,都非常成功”、“融艺术、诗歌、博物学于一体。”
于是我就想,国内的原创绘本做不起来,原因有很多,恐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无法输出在正道上的价值观。比如大自然美妙神奇值得探索这样的价值在我们这里是付之阙如的,我们自然就无法原创出这样主题的绘本。
暴力、粗口或者就是简单的拼凑经常出现在我们原创的绘本、动画片里,甚至是出现在最近很火的、被成为国内原创动画片良心的《大圣归来》里。
一个好绘本都需要一个好故事、美、好的价值观,缺一不可。“故事、绘本像音乐一样,有开始,有结束,有起承转合,有高潮。”张冬老师如此感慨。
衷心希望他带领毛毛虫童书馆走向一个更高的台阶,给中国千千万万的孩子奉献更多更好的绘本,尤其是原创绘本。
张冬老师也花了很多时间和我讲解一个绘本的制作过程,以期从技术上来分享好绘本如何好。由于我在这方面没有任何经验,所以领会得很少。需要把郝广才先生的《好绘本如何好》拿来研究。只是有几点强烈的感受:
1.绘本编辑的工作非常重要,我听张冬老师的口气和陈述,甚至都觉得编辑、作者、画者是一样重要的,要相互协作才能出一个好绘本。“比如说吧,《不要和青蛙跳绳》我很喜欢,但如果我是编辑,可能我会建议九儿把青蛙的各种跳法一一画出来。当然,这只是打个比方而已,每个编辑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不必求同。”“如果我们国内有更多成熟的编辑,出版机构给编辑们更多的发挥空间,不是要求大家短期内创码洋价值,那么原创绘本或有更快的发展。”
2.绘本的出版流程较一般的书更为复杂,仅以图画来说,画者先要画线稿,编辑和作者对线稿共同发表建议,画者接受建议修改后开始上色。编辑和作者对上色后的小样发表意见,画者修改。满意后,画者才开始按着书的尺寸画真图,然后在电脑上调色……
3.不管是作者、画者还是编辑,都是为故事服务的,最终是为孩子服务的。这就要求作者创作出好的故事,而不要一味追求辞藻;画者要注意克制,而不沉醉在自己的艺术表达里;编辑也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故事、图画的协调反馈上,而不只是一味地想文案、策划、销售。如果大家都可以秉持彼此服务,同时服务孩子的心态,那一定能做出孩子喜欢的书来。
哈爸闲谈1.《好绘本,这样挑》是我采访亲子阅读、婚姻家庭领域专家达人的一个开始。我计划把这样的采访长期做下去,如果你想了解哪位专家达人,请在后台留言告诉我,我尽量去采访TA。
2.关于怎么给孩子选绘本、讲绘本?你也可以回复:书单、绘本。查看我整理、撰写的系列文章。
3.昨天关于全职妈妈的文章被我删除了。我当时看到这篇文章时,没有看到禁止转载的字样。当作者找到我时,我就删除了文章,并给了她一个红包。
4.“经典绘本”上的内容欢迎分享,就是分享到朋友圈。至于转载,注明"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经典绘本(jingdianhuiben) 作者/哈爸"即可。不需要与我取得联系。如果要表达感谢,在后台留个言就很好了。
微信公众号:
经典绘本jingdianhuiben
以亲子阅读为切入口,致力于家庭关系建造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经典绘本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