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的“冰山”:一次晚餐引发的家庭矛盾
2015/11/3 经典绘本

     作者简介王珍贞,准二胎麻麻。大宝叮当两岁半,小宝孕中。目前是一名正面管教家长讲师(CPDPE),走在实践和传播“温柔而坚定”的育儿理念的路上。正在学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辅修过萨提亚,父母效能训练(PET)等课程。相信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 这是我家前几天发生的一件家庭琐事,可能类似的家庭矛盾绝大部分和老人共同生活的人都经历过。当我们愿意去关注自己和对方行为背后的信念,当我们能认可和接纳自己的感受,并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我们就学会了接纳和情绪控制。

     一触即发的战火:隐忍的委屈和不满

     前天晚餐时间,我家爆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战争。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晚餐时间,我看到婆婆准备的菜是又是两个辣菜一个青菜,然后给叮当蒸了一个鸡腿。我一看就有点生气,念了一句,叮当没有其他菜了吗?叮当一直不好好吃饭,我本来就有焦虑,对婆婆做菜的搭配也一直有点怨气,认为婆婆做的菜不合叮当口味是叮当不好好吃饭对原因之一。

     叮当果然啃了两口鸡腿就不肯吃饭了。婆婆说:昨天我给他留了菜他也不吃。

     我知道她指的是那盘香干,昨天晚上我们吃香干,婆婆特意留了几片没放辣椒。我说:香干叮当是不吃的,他从来就没有吃过,即使你今天这个菜给他留一点,他也不吃。

     婆婆有点生气:那我就不知道他喜欢吃什么了。

     我说:我注意到,叮当比较喜欢吃根茎瓜果类到菜,比如黄瓜,南瓜,冬瓜,佛手瓜之类到。

     婆婆根本就听不进去,她说,这个香干买了难道不吃等他坏掉。我说不是说今天晚上,是以后你做菜可以怎么搭配。

     话题来回几次都没法沟通到点子上,我想建议她以后做除了荤菜和青菜,要搭配一点其他瓜果类都菜,比如青瓜肉片,丝瓜之类的。但婆婆就是不理这个,说她做了叮当也不吃,说她不知道怎么做,说着说着我们都开始有情绪。我说算了,不说了,每次都说不得,过段时间我自己来做。

     大概这时候我老公插话要不你做个菜谱,告诉妈妈你要做什么。或者你把菜买回来跟妈妈说要怎么做。我说可以。

     后来不知道哪句话戳到了婆婆的痛点,她开始带哭腔了,说你们要是这样嫌我,我明天就回去,我以前在外面打工都没有受这么多气。

     我也在气头上了,说要回去就回去。

     我们两人的大脑盖子都打开了。

     我老公马上介入,让我闭嘴,我也不想让战火升级,就去一边陪孩子了,婆婆去厨房,继续哭,老公跟进去安慰了半天,因为他们说方言,我也就没留心他们说什么了。

     冷静后的反思:行为背后的信念

     睡觉时间,躺在床上,想起晚餐到那一幕,我有点懊恼。我不是一直标榜在自我成长吗?我还正在进行正面管教讲师班的学习呢,可为什么这么一点小事都沟通不好?这样的家庭氛围是我想要的吗?我试着用课堂上学到的的冰山理论去分析我婆婆的内心世界,一开始,不太能进入状态,更多的还是不解,为什么她有那么大反应,我提的要求很过分吗,只是希望叮当能除了肉和青菜之外有个根茎瓜果类的菜而已,难道这就难为她了吗?

     后来我想起正面管教课堂上的角色扮演,我尝试把自己代入婆婆的角色,去重复她的话,体会她的感受。

     行为:指出婆婆做菜考虑不周,导致叮当不爱吃饭

     感受:生气,失望,不满

     信念:婆婆做菜考虑欠周到,为了孩子应该更用心。

     归属感和价值感:被尊重,被理解。

     婆婆的冰山:

     行为:辩解,哭诉

     感受:委屈,不满

     信念:为了为大家做饭菜,我已经尽力了。我不可能做到让每个人满意。

     归属感和价值感:被理解被认可 被尊重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信念不同,所以面对同一件事,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又促使我们作出了不同的行为。

     我对婆婆的委屈有了更深的理解。

     主动和解: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第二天早上,婆婆一如继往的做好了大家的早餐,说实话,我还是有点小感动的。

     于是,吃完早餐后,我鼓起勇气,把昨晚想好的话准备跟她说。

     我:妈妈你做的很多事情,我们都看到了。很感谢你为我们的付出。本来家务活也没有规定一定要谁做,但是我懒,几乎都让你做了。真的很感谢你的付出和包容。

     婆婆:不是的,我不是这么想的,能做的我做没有问题。

     我:我知道。我看的出来你很委屈,是因为为了考虑大每天大家吃什么,你也尽心尽力了。事实上也是,每餐都是有荤有素,有肉有青菜,伙食很好了。你希望我们能看到你的付出,不要再为难你。

     婆婆:我觉得我这一辈子受了太多委屈,年轻的时候受公公婆婆的气,受叮当爷爷的气,我是觉得现在你们就不该给我气受了。(又开始带哭腔了)

     我轻轻的抱了抱婆婆的肩膀。

     我:我们都是为了叮当,我们都很爱他,都喜欢他吃好一点,睡的好,长得快。我看他不吃饭有点焦虑,而且我认为通过我的观察,知道他大概会爱吃哪些菜,才给你提建议。

     婆婆:我知道了。你带叮当去美吉姆吧。

     事情就这样解决了,婆婆不再带着怨气,叮当的伙食也有了改善。

     如果是以前对我,是不会有早上的二次沟通的,因为我一直认为,只要自己问心无愧,你要怎么想随便你。另外,其实内心对这种和解类对沟通心里是害怕的,感觉很别扭。

     给自己鼓个掌: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

     这次错误中我学习到的:

     1.提意见之前,先致谢。虽然我们中国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谢,会觉得怪怪的,但如果你用心说的,听的人会很受用。(先连接再纠正。)

     2,对自己情绪诚实。我对婆婆做菜的搭配长期有不满,但我知道婆婆是个敏感的人,不好说,所以我常常忍着。虽然我忍住没有出言指责,但不满会通过表情,情绪以及语气里表达出来,婆婆感受到了不满,但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积累了很多不满,婆婆积累了很多委屈。

     3,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当婆婆开始哭的时候,孩子爷爷对孩子说:你好好吃饭奶奶就不生气了。我也顺口接了一句:是啊,就是因为你不吃。但话一出口,我很快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我说:对不起,妈妈刚刚说错话了,奶奶生气和你没有关系,是因为妈妈和奶奶在有些事情上观点不一致。

     哈爸闲谈谢谢大家投稿(lulai2007@163.com),一些稿件没有通过。有人就问我稿件有什么标准或要求?目前,我比较喜欢案例式的文章:也就是有故事(好读),有反思总结(对别人有借鉴)。像写给自己孩子信形式的文章,太过个性,不太适合给其他人看的。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经典绘本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