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非上幼儿园不可吗?
2015/11/16 经典绘本
《儿童音乐之旅:世界上最美的儿童歌曲绘本》是法国国家家庭教育出版金奖,被法国媒体及读者一致推选为最值得推荐的儿童音乐入门和启蒙读物。全书主打高品质音乐,精选来自世界各地的23首经典儿童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或活泼、或温馨,满满都是孩子的生活。我此前专门写文推荐过(回复“音乐”查看),胎儿都适合听。点击最下的“阅读原文”即可团购。
文/哈爸
有人说,父母之爱,是分别之爱,是父母慢慢放手,让孩子逐渐离开父母,走向独立的过程。而夫妻之爱,是融合之爱,是两个成年人逐渐合一,二人成为一体的过程。
小小哈快三岁了,最近读了《当我成为一个孩子的母亲》(雪松 著)、《三五锄故事:在幼儿园和你一起长》(粲然 著)等书,“幼儿园”这三个字就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小孩真的需要上幼儿园吗?我现在没有确定的答案。小小哈刚出生时,哼妈要不要做全职妈妈,也经过一番艰难的思考。最后我们得出的答案是:小小哈需要妈妈全心的陪伴,哼妈也喜欢在家相夫教子的生活,所以哼妈选择回归家庭。
现在各种各样的幼儿园很多,但不管什么幼儿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一个老师面对二三十个孩子(一般的配置是两个老师和一个保育员,但通常不是两个老师都在,而是轮班)。
哼妈面对一个小小哈就足够累了,何况面对二三十个?所以,老师必须要求孩子一起行动,不然就会出现极度混乱的场面:一起上课,一起大小便,一起睡觉,一起吃饭……
孩子不仅得不到足够的关爱(老师照顾二三十个孩子,与妈妈照顾自己一两个孩子相比),且没有自由可言。对小孩来说,到底是适应集体生活(以后的社会生活缩影?),还是足够的爱和自由重要?老师有好的生命,能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吗?
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去,父母到底期望获得什么?——孩子能交几个小伙伴?能够习得一些好习惯?能够学习一些汉字英语背诵唐诗宋词?能够适应集体生活?……还是父母自己可以获得喘息的机会?我不是说父母不能喘息,而是说要分清楚什么事情可以外包,什么不可以?
现在很多爸爸妈妈把教养孩子“外包”给幼儿园,正如几十年前,很多人刚出生的孩子交给国家机构。这都有时代因素。有这样的现象,而且很普遍,并不意味着是正确的,并不意味着我们也要照此而行,不是非如此不可。
说实话,我现在想把小小哈送去幼儿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不想让哼妈这么累,她已经累了三年了。另外也希望小小哈有自己固定的小伙伴,能够接触更多的榜样(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和更广阔的天地,并受其滋养。
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爱、自由、榜样、阅读,这些幼儿园能提供吗?
我理想的情况比较是这样的:有大概十个家庭,孩子都在七岁以下,不必要求同龄。这十来个家庭组成“共学家庭”(我生造的词组),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还是各自的父母照理。一周中,有那么两三天,这十来个孩子在一起室内学习,老师可以是父母自己,也可以是外面请来的短期老师。也有那么几天,组织一起去外面玩,不管是公园还是博物馆还是什么地方。父母彼此敞开,也有时间一起学习。因为孩子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就是这十来个家庭的大人和孩子。
如果像上面这样:孩子既被很好地照顾,每个人大人也有喘息的机会,孩子也有不同年龄的玩伴和不同于父母的榜样,也能够接触到很多。
这是我第一次提出“共学家庭”这个概念。我理想的“共学家庭”也没有描绘清楚。如果你对共学家庭有什么想法建议,欢迎留言。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经典绘本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