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妈随笔|婚姻里,有一个家叫“他们家”
2016/6/20 经典绘本

     作者|哼妈(基督徒。一个2012年12月出生的男孩的妈妈,。媒体工作七年。先后从事过时政、财经、教育记者,媒体管理工作。后回归家庭,相夫教子。)

     一

     下个月,小姑子就要生了,二胎。妹夫在外地工作。我在网上订了一个待产包,告诉她:“生完后先穿一次性内裤,等恶露少了再穿你自己的,免得坐月子让婆婆洗你的内裤了。”我怕她到时尴尬。

     虽然急着出门,我还是啰嗦了一番,提醒她给老大准备个礼物等到老二出生时送给老大,提醒她给老大多做心理预备。路上,翻阅了一些二胎的文章,找了篇合适的微信给她。

     其实,我并没有跟小姑子有怎样的深情厚谊——我们没有太多的交集,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也不过寥寥数日,我不知她的故事,她也不明我的思虑。

     只是,我会不时问问自己:“如果她是我自己的妹妹,我会怎样?”于是,我快递了孕产的书,订购了老大心理预备的绘本,准备了待产包,再叮嘱三两句。

     如果她是我自己的妹妹,我会更上心,更仔细。我知道。

    

     今天有一个群异乎寻常的热闹。起头是有人一早义愤滔天地向众人控诉自己的丈夫昨天偷偷加借给小叔子两万元钱买房,“偷偷加借”意思就是之前已经公开借了一些,“他到底什么意思?之前借给他弟10万我啥都没说就同意了,还会在意这2万?其实重要的也不是这2万块钱,重要的是他这样做的态度——不跟我商量偷偷摸摸的他到底几个意思?!”

     于是,一大早群里就炸开了锅,各家都从案板上直接拿菜说事:有说老公背着自己送已经工作的小姑子读美术班的,有说丈夫每月偷偷给公婆私房钱的,有说公公为了面子硬要儿子说服媳妇给关系户签单子的,有说……

     很快,共鸣的炮火汇集指向同一个敌人——“他们家”。

     三

     这个“他们家”,似乎在经济上天生占有“你的可以是我的”优势,因为“我们是一家人”;这个“他们家”,似乎也拥有“随时干政”的特权,因为“我们都是为你好”。于是,中国的男人们,他们奔涌的血液,支持他们生息,同时,也是捆绑他们的绳索。

     而交给“帮助者”们的难题,便是如何既帮助丈夫们解开血液的捆索,又帮助他们借由血液而生息丰茂——这是多么矛盾的工作,又是多么精巧的工艺!

     四

     在我为妻的功课簿上,有这样两句话——

     “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

     前一句告诉我,当为家庭立界限,存留对“他们家”说“NO”的自由。

     后一句提醒我,当践行我所信仰的,常怀对“他们家”的恩慈与良善。

     有一个家,叫“他们家”,借由婚姻,他将要努力走出来,我却需尽力走进去。

    

     长按二维码关注,每周二、周五看哼妈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哼妈,来自公众号“哼妈说”(ID:hengmashuo)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经典绘本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