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妈随笔|三岁孩子立家规
2016/7/4 经典绘本

     作者|哼妈(基督徒。一个2012年12月出生的男孩的妈妈,。媒体工作七年。先后从事过时政、财经、教育记者,媒体管理工作。后回归家庭,相夫教子。)

    

     吃完晚饭,小哈和哈爸启动他们的“亲子时光”,我则去洗碗收拾,再弹琴唱唱赞美诗。当时针将指向20点时,哈爸开始结束和小哈的嬉闹:“宝贝,要准备洗澡啰,你收拾下玩具,爸爸去放水了。”哈爸给小哈洗完头洗完澡,我刚好拉好窗帘,准备好睡衣和绘本,拿着浴巾去接小哈。穿好衣服,讲完几个睡前故事,小哈会喊:“爸爸,要存钱、主祷文啦!”于是哈爸去零钱盒里拿来2元钱,再递过来小袋子和小盒子——1元钱小哈会放进小盒子里,那是奉献给“天父爸爸”的;1元钱会放进小布袋子里,那是他的零用钱。存完钱,我们三人屈膝,开始闭目祷告主祷文,然后互道“晚安”,关灯。我则在小哈身旁的黑暗中塞上耳机,听听某堂育儿微课,或者某位牧师的讲道。很快,小哈就会熟睡。

     每天一样的流程。

     二

     小哈是不看电视的,因为,我们家形同没有电视——搬到这个房子的第一天,首要的工程就是卸掉客厅庞大的音响设备,再把四十多寸的电视机挪到次卧,后来又将笨重硕大的餐桌搬走,换上折叠餐桌(吃完饭就收起来),摆上和小哈等高的书架,排上他几百本绘本,除了一个三人座的沙发,客厅尽可能的空荡,至少我们和小哈逗闹腾挪的地方是足够的。

    

     小哈也不是不看动画片,家里有个智能屏幕,本来是哈爸上班时远程视频用的,因兼具触屏电脑功能,就用它给小哈看动画片。

     上幼儿园的日子小哈是不能看的。只有放假的日子,我在做饭时,可以看20分钟。小哈会倒过来时间沙漏,当漏完了就喊“妈妈,时间到了,我不想看了!”

     四

     锅里的油热了,我匆匆忙忙去冰箱拿了两个鸡蛋,侧身撞了小哈一下,又着急忙慌地冲进厨房炒菜。小哈捡起被撞掉的玩具,走到我身边:“妈妈,你应该跟我说对不起,因为你刚才撞了我。”我连忙道歉:“对不起,妈妈刚才太着急不小心撞了你,我向你道歉,对不起!”“没关系!”小哈又兀自玩去了。

     我应该是至今为止对小哈说“对不起”最多的人了吧。当我礼数不周的时候,小哈总是会第一时间提醒我“妈妈,饭前先祷告!”“妈妈不要生气,魔鬼撒旦会抢走你心里‘喜乐’的宝藏!”“妈妈,饭前半小时,不能吃零食!”……

     五

     小哈不常拖沓。他很清楚,拖沓意味着承担后果。

     拖延着不收拾玩具,妈妈的扫把会适时出现,散乱的玩具就会被扫进“玩具没收袋”,接下来的两天他只能与那些玩具遥相思念,怎样祈求耍赖都将是枉然;拖延着不刷牙洗脸,妈妈会按时上床,他需要独自挤牙膏刷牙再打水洗脸拧毛巾,如果还花时间嚎叫较劲,妈妈将按时关灯掩门睡觉;如果有充分理由想要妈妈喂饭,那么就要充分配合,含饭或者边吃边玩,这样缺乏配合精神妈妈会放下饭碗让他自己吃;吃饭时间是20分钟,如果沙漏漏完了饭还没吃完,那么在下一顿到来之前,除了水任何食物都不会再出现,嚷饿哭闹都没有用——妈妈总是那么不动声色地说到做到。

     六

     这样看来,我们给3岁的小哈真是立了不少不成文的家规,从起居作息到习惯养成,不一而足。

     然而,日复一日,我们发现,其实,并不是我们在给孩子立家规,而是,上帝借由孩子,给我们立家规——借由孩子的时间刻度,我们的家庭日程被管理;借由孩子的空间需要,我们周身的收纳被整理;借由孩子不看更多的动画片,我们脱离电视的捆绑,用更多的时间玩耍、阅读、交流、思考;借由小哈习惯的养成,我们同样也被提醒塑造;借由小哈的各种试探挑衅,我们也被操练坚定、温柔与爱。

     因为,我们相信,混乱作息的孩子前面,一定有混乱作息的父母;烦躁易怒的孩子前面,一般有无法自我情绪管理的家长;拖沓耍赖的孩子前面,八成有“说到做不到”的大人——我们是活在孩子前面的人。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成为更好的他,那么,我们也需因此成为更好的父母。

     也许,一室美好的父母与孩子,是彼此平和稳定,如同互相咬合的齿轮,相互推动,一同向前。如此,一室安宁!

    

     长按二维码关注,每周二、周五看哼妈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哼妈,来自公众号“哼妈说”(ID:hengmashuo)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经典绘本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