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易健康】救人的微电影,心肌梗塞的救助,(附:血管“清道夫”)
2015/4/25 陆家易健康

    

    

     一半心梗急救,被家人耽误了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是上海市急救创伤中心,每天都会接诊大量猝死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能在1小时内得到有效施救,康复后与正常人无异;如果在1个半小时后抢救,心肌将出现坏死,且时间越长,心肌坏死越多。但遗憾的是,有一半的患者,因为自身或家属的原因,而错过了急救的黄金时间。”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徐亚伟告诉大家。

     事实上,我国大部分心梗患者的治疗都存在着不同时间的延误。这其中,以患者就诊超时占的比例最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亚太心脏协会主席霍勇说,目前全国每年有近70万例心梗发生,但仅3.5万获得了及时规范救治,也就是说,95%的心梗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救治。调查发现,约50%的心梗患者,发病1小时内在院外猝死,主要死因是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葛均波认为,导致就诊超时的一部分原因是患者自己就诊意识不高。“不少患者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总喜欢扛着、熬着,认为忍忍就过去了,等实在扛不住了,再赶到医院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抢救时间。”葛均波强调,患者自己是“生死营救接力赛”的第一棒,一定要重视。

     心梗救治宝贵的120分钟

     霍勇表示,概括来说,心梗的抢救需要闯过三道关,一是患者自己,二是急救运送,三是医院救治,其中患者这关尤为关键,直接决定抢救成功与否。

     第一,及时辨别心梗。

     葛均波指出,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心绞痛,有濒死、压迫感,可持续5~15分钟或以上,还有人会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一般来说,胸痛持续20分钟还不缓解要高度怀疑心梗,超过5分钟就要警惕了。

     另外,有时心梗还会出现不典型症状,表现为胃疼、牙疼、嗓子疼,十分容易被忽视。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本人及家属要格外警惕,最好马上送医,决不能硬着头皮忍耐。

     第二,马上拨打急救电话。

     北京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刘红梅表示,统计发现,心梗患者中有近一半是自行到医院,认为这样更快捷,只有不到26%的人通过呼叫急救车到达医院。但实际上,自己送医有很多弊端。

     首先,随意搬动患者或患者自行走动,会提高院外死亡率,相反如果打急救电话,医生会在来的路上指导患者先行自救,运送病人的过程中还可进行早期诊治;其次,很多人不了解医院的情况,送去的医院可能没有救治心梗的能力,即使有能力,院方也可能因没做好人员、设备和床位的准备,从而延误救治。打急救电话的意义就在于医院能迅速启动有针对性的急救绿色通道,抢得救命时间。

     第三,平静地等待救援

     葛均波表示,如果病人有冠心病病史,怀疑心梗时,可服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但如果没病史或不清楚病人的情况,最好不要随便给病人服药。

     最好让病人平躺,保持安静,不要受刺激。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吸氧,实在没有氧气,就把窗户打开,让病人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发生心梗后,最坏的一种情况是室颤,可能导致猝死。此时,最好保持病人呼吸道畅通,并做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防止脑缺氧,以免大脑细胞迅速死亡。

     第四,配合医生的工作。

     葛均波指出,病人如确诊心梗就应马上进行手术,但现实生活中,很多病人家属往往不太配合,医生非常着急,家属却迟迟不在手术协议上签字。这和当下的医患关系有关,很多病人家属缺乏对医生基本的信任,一听手术或做支架,就马上怀疑医生是为了多赚钱、多卖药。

     还有的家庭,要把七大姑八大姨都叫过来一起商量,说好每家出多少钱后才做手术,导致宝贵的抢救时机白白被浪费。因此,为了病人的安危,家属一定要信任医生,并配合医生工作,尽快签字,尽快手术。

     年轻人心梗更凶险

     20多岁的年轻人竟然会得心肌梗死?如今,这些看似不可能的悲剧正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我们身边。从广告界白领猝死办公室,到公司高管在地铁口晕倒猝死,再到淘宝店主因过度劳累离开人世,这些英年早逝的悲剧无不在提醒我们,心脏告急!

     郑州人民医院心内三病区主任开芸表示,尽管心肌梗死的发病高峰是60~70岁的老年人,但年轻患者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正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一方面,中青年通常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为了家庭、前途打拼,不惜熬夜加班、透支身体,加上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吸烟等原因,心脏血管内膜已经过早受损,为心脑血管疾病埋下隐患。另一方面,如今的年轻人普遍喜欢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打游戏、看小说、追美剧,经常“废寝忘食”,精神高度紧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猛增,引起或加重心肌缺血。

     在这样的前提下,一旦出现某些突如其来的诱因,比如连续熬夜、过度疲劳、酗酒、情绪大起大落等,就可能成为压垮心脏的最后一根“稻草”。

     开芸提醒,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年轻人一旦发生心肌梗死,风险性和致命性更高。这是因为,中青年人的血管比较光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血管容易出现大范围痉挛,导致大面积心肌缺血,增加猝死的发生率。

     此外,老年人一般有多年的心脏供血不足,心脏会逐渐适应,形成 “侧支供血”的自我保护机制。当血管狭窄导致心肌缺血时,可通过侧支供血发挥补偿作用。而年轻人则缺乏这种自我调整的“预适应”过程,心肌缺血后找不到其他通路补充。加上由于以往身体健康,年轻人即便出现早期不适表现也易被忽视,延迟就医,从而错过急救的最佳时机。

     但是,与老年人不同,大多数年轻人在心梗发作前,往往都能找到明显的诱因,比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甚至有人是在吵架闹分手的时候突然倒下。

     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这些健康“信号灯”。加班感到疲倦难熬时,不妨先休息半小时;呵欠连天时,最好马上关电脑,上床睡觉;与人争吵时,适当“隔离”一下,让情绪降降温;出现胸痛、胸闷,特别是在劳累、运动后加重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生活中,最好定期检查血糖、血压和血脂等,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心中有数。抽出时间,尽量每天保证运动半小时以上,有时间多到户外接触大自然;规律用餐,吃得清淡一些,多吃蔬果,远离高脂、高盐饮食,不要饥一顿饱一顿;戒烟限酒,用充满精力的身体迎接工作和生活。

     不痛的心梗更可怕

     据临床统计,约有1/4的心梗发生时没有典型症状,常常因此耽误治疗,甚至导致死亡。女性更为明显,超过50%的女性急性心梗患者无梗死前胸痛症状,在无症状和有症状的急性心梗漏诊患者中,近2/3是女性。

     一般来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多有突发性的心前区胸骨后压榨样疼痛,持续20分钟以上仍不能缓解,胸口好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喘不过来气,并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恐惧和濒死感,这些都是典型的心梗症状。

     “其实,无痛心梗的发生也不是没有任何征兆。”北京医院心内科教授刘德平表示,很多患者发病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心梗发生前,身体已经通过一些微妙变化向我们发出了警告信号,但是却被我们忽略了。

     比如身体不明原因的短时间阵痛,如上腹痛、牙痛、嗓子痛、下颌痛、左肩臂痛、后背痛等,检查后发现该部位症状不明显,一般疼痛时间较短,只有几分钟,并且一活动就疼,不活动即缓解,这种情况要及时去医院排查心梗发作的可能;突然出现从未出现过的胸闷、乏力等症状,或者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等现象,并有逐步加重的趋势,要考虑心梗的可能;冠心病患者近一个月内,心绞痛症状逐渐加重,胸痛较之前频繁、程度越来越重、范围增大、持续时间加长,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不能缓解,也要警惕心梗发生。

     人人都要具备心梗预防和救治意识

     时间延误不应成为抢救生命的“死结”,心梗的救治也需要多方努力。多位专家共同呼吁,心梗救助不只是医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需要大众、医院、政府、媒体四方联动。

     霍勇表示,首先要对公众加强心梗宣传。比如说我国患者的就诊时间普遍需要5个小时左右,而欧美等国家仅需要一、两个小时就会到达医院。大众需要具备“有胸疼上医院,救心梗通血管”的健康意识。

     调查发现,尽管目前有了非常好的设施,但心梗即使到达医院也只有30%能够得到有效的早期治疗,所以无论是医院还是急救体系都稍显不足。葛均波表示,心梗救助需要有关部门给予更多的支持,建立更加有效的急救体系,将心梗的医疗资源配置放在国家急救体系更重要的位置,医院也要更加规范救治流程。最后,媒体要向大众传播心梗的救治要领,让大家牢记12个字“有胸痛,上医院;救心梗,通血管”。

     尽管心梗发病急,病情重,但研究发现,90%的心梗是可以预防的。霍勇说,如果我们为心梗危险因素制作一个“榜单”,前三名中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此外,糖代谢异常、运动过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精神紧张等也有一定影响。如果有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话,就应提前预防。

     血液是滋养身体的源泉,它流遍全身的组织和器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也会出现一些“垃圾”,如果它们不能被及时“清理”,就会造成血液不清洁,变得黏稠,流通不顺畅,从而影响健康。这时,不妨通过一些餐桌上的血管“清道夫”来辅助身体清理血液垃圾,为身体做个大扫除。

     血糖稳定剂:普洱茶

     普洱茶品性温和,对脾胃刺激相对较小,含有茶多酚等多种有益健康的成分。研究发现,普洱茶具有显著抑制糖尿病相关生物酶的作用,有助于稳定血糖。

     推荐吃法:普洱茶建议在两餐之间饮用。冲泡时要用100℃的沸水。喝普洱茶最好先洗一遍,因为大多数普洱茶都是隔年甚至数年后饮用,容易沉积尘埃,“洗茶”可达到“涤尘润茶”的目的。

     血脂调节剂:燕麦

     燕麦中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和膳食纤维,可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对调节血脂有很好的作用。而且,燕麦能带来较强的饱腹感,使人长时间不饿。

     推荐吃法:建议选择最“单纯”的燕麦,即大片、整粒、不细碎,且不添加任何糖、奶精等成分的燕麦。可用其熬粥,再加些果仁,营养又美味。

     血压控制剂:芹菜

     芹菜中含有丰富的钾和芹菜素,它们都有利于控制血压。美国心脏协会杂志《高血压》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适当饮用芹菜汁确实有助于降血压。

     推荐吃法:烹制芹菜要少油少盐,否则会削弱芹菜的降压作用。可将芹菜焯水后凉拌,或者直接用来榨汁喝。

     血循环催化剂:黑豆

     黑豆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能清除体内自由基,降低胆固醇,促进血液循环。此外,花青素还有护眼的功效。

     推荐吃法:花青素在酸性条件下更稳定,用醋泡有利于黑豆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泡制前需要先将黑豆炒熟,放凉后倒入陈醋使其没过黑豆,但需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以免黑豆膨胀溢出。盖好盖后浸泡,等黑豆完全膨胀后就可以吃了。黑豆还可以用来打豆浆或熬汤。

     血液净化剂:海带

     海带不但是含碘较高的食物,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胶质,其中的胶质成分能结合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具有排毒、净化血液的作用。

     推荐吃法:可以直接将海带泡发后,制成凉拌海带丝。不过,由于海带属于凉性,建议身体较寒、体质虚弱的人可以吃些海带炖豆腐,经高温加热后,能中和海带的凉性。

     血栓溶解剂:纳豆活力宝

     家易品牌专业酵素——纳豆活力宝,现正优惠促销中,防止血栓,防止心脑血管疾病,为了您的健康,赶快咨询购买吧,周一至周五,9点至17点,小编在线等着您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对于有相关疾病的人来说,食物不能代替相关治疗。单纯靠食疗无法达到治病目的,还应及时去医院。

    

     【关于我们陆家易养生堂ID:gjkdsj(长按屏幕复制添加即可)

     每天推送简单好学的养生、保健知识,感恩生命,修炼健康,做健康文化的传播者!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陆家易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