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易健康】疾病来源的其它根源:贪凉、睡眠太晚、饮食不节
2015/5/31 陆家易健康

    

    

     前一篇文章给大家说了情绪对健康的影响,除了人的情绪,对健康有重要威胁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人的生活习惯。现代人最大的几个问题就是贪凉、睡眠太晚、饮食不节、伤精。

     先说贪凉,百病寒为先。

    

     现代科技发明了冰箱,使人们贪吃冰镇食物饮料。人体是恒温动物,人体的外部有卫气,帮助人体抵御外部寒凉,保持正常温度。而贪吃寒凉使寒气直接躲过人体的营卫之气,进入人体脏腑。人体就得靠消耗自己的阳气,来加热这些外来的食物饮料。人吃进去0度食品,但是排泄物是跟体温36度相一致的,是极大的能量损耗。另外,吃冷食,入体就会到胃里,而人体的胃是喜暖恶寒的。这个非常好验证,如果一个人胃疼,用一个热水袋外敷的话,马上就会帮助减轻疼痛,直接说明了胃喜暖的这一特性。所以寒凉最先伤的就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脾胃。

     除了来自于冷冻食品,现代人的寒凉还来自于凉性的药物和食物的流行。

     现代社会,似乎人人都犯了“上火”的病,所以寒性药物、饮品、保健品大收欢迎。本来只适用于广东当地气候的“凉茶”在全国大行其道,还有之前一些女性甚至把“减肥茶”“排毒养颜”长期服用当作泻火药,而且只要不喝就会长口疮、长青春痘什么的。其实现代社会,尤其是城里人,经常违反自然作息,贪吃寒凉,再加上思虑过重,身体阳气一般都受损比较严重,实火的情况较少。往往是阴不涵阳,造成的虚火上炎。这时候再吃寒凉类药物,虽然当时把虚火的症状扑灭了,但是身体的阳气受损,阳气不能固摄,虚火更收不住了,因此只要一停止吃寒凉药,就又出现“上火”症状了。所以全民都喝王老吉,是非常可怕的现象。正跟这个社会相映射,所有的过热现象都是缺少底气的虚火,即表面的繁荣泡沫——虚体经济膨胀并不是真正的物质财富积累。就像房地产泡沫一样,房价上涨,许多人都成为了百万富翁,但社会总财富并没有增长,反而被这些虚火透支了正常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经济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

     寒凉的第三大来源还来自于空调。

     前几天听到朋友讲其公司出游,到了目的地的森林公园,离开了带空调的大巴车,因为到公园门口还有一段5分钟的路,竟然许多人不愿意下车,选择放弃去景点。现代人不愿意出汗已经到了一种偏执的程度。空调对人体的危害之大,在于夏季人们腠理张开,空调直接寒风入体,而夏季人的阳气在外,脏腑相对虚弱。此外,空调更让人们违反了时令。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天本应顺应升发之道,排汗也是上天给予人们的顺应时令的一个功能。夏季不能正常生发,就给身体埋下了重大隐患。

     万物生长靠太阳,地球上一切能量的根本来源就是太阳,人的生命动力也来源于太阳。

     正常的日晒是非常好,尤其是对于现代城市人普遍阳气不足的体质,是生命的。现代城市里的人生活、工作在高楼大厦,出行也在地铁、汽车里,日晒本来少的可怜。有限的晒太阳的机会,女同胞们往往如临大敌,遮阳伞、防晒霜,武装到牙齿。这个观念一方面来自于东方人偏爱皮肤白的特性,另一方面现代观念认为日晒过度会引发皮肤病,来自于西方社会。西方人属金,肺金主皮毛,所以西方人得病显现在与肺金有关的方面,皮肤癌相对较多,另外,西方人喜欢日晒有时到了偏执的地步,比如西方人酷爱的网球,就是需要在户外,球员和看球的观众都暴晒几个小时,对他们是一种享受。凡事过犹不及,日晒可以,过度暴晒可以适当避免。另外,从深层次原因讲,日晒造成皮肤病的问题,一定是人体自身就有相应的问题,日晒使之显化出来,而并不是日晒本身造成的。

     女性尤其不能贪凉,女性属阴,一生都要注意保暖,许多妇科问题都是寒凉引起的。

     后面会有专门小节讲到女性的保健。许多人夏天难受,一种是烦躁,一种是感觉气不足。昨天已过小暑,这段时间,人更易感觉疲倦无力。

     你们的健康对不对就看两条腿,到了老年两条腿就这样走路了,只要看自己两条腿是否灵活,你就测验出自己的身体状况了。所以衰老,死亡是先从脚底开始的,以前讲“寒从足底生”,老人冬天那个脚底心还发烫的,就会长寿。所以我经常教你们加衣服,尤其女人,裤子要穿厚些。我们小时候看到祖母,两个裤腿都绑起来,所以妇科的病少。现在穿个三角裤,又穿裙子,要美丽,不怕冻,所以妇科病特别多。寒从底生,精也从足底生,两腿、两足是非常重要的。

    

     再说晚睡问题,晚睡等于自杀

     在生活中,晚睡心肌死的例子太多了,比如it男猝死事件、淘宝女猝死事件等等。

     睡眠长短可以影响寿命,睡觉习惯也能透露健康秘密。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显示,不同睡眠习惯不仅会影响个性特点,还会影响腰围、痛觉及癌症风险等。

     1.压力大的人早睡早起更易疲劳。

     一般认为,早睡早起身体好,但英国萨里大学西蒙·阿科尔博士表示,如果这些人心理压力大,反而更易疲劳。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压力大的人每周最少拿出两天做有氧运动,如打球、快走、慢跑等,放松心情。

     2.常熬夜的人更易发胖。

     研究发现,早睡早起的人往往在起床后半小时吃早餐;常熬夜的人更可能在半夜大快朵颐,这种不同会影响新陈代谢速度。英国牛津大学睡眠专家卢梭·福斯特教授则认为,缺觉容易造成瘦素分泌紊乱,导致发胖,而常熬夜的人缺觉更多。心理咨询师王小雷建议,即使没有睡意,常熬夜的人也要调整作息,按时上床;把卧室灯光换成暖色;早上按时起床、吃早餐;晚上9点后不要吃东西,坚持至少21天。

     3.常熬夜的人记性差。

     常熬夜的人“快速眼动睡眠”质量不好,而“快速眼动睡眠”有助于大脑整理白天的经历、强化记忆。心理咨询师王小雷说,研究显示,连续两周每晚只睡6小时的人,短时记忆会受到影响。建议每晚睡够7~8小时,身心更健康。

     4.常熬夜的人易疼痛。

     英国南安普顿总医院类风湿专家克里斯·爱德华兹博士表示,常熬夜的人醒来后会觉得关节疼痛、僵硬更严重。因为在凌晨4点左右,人体会释放抗炎因子,减少疼痛、缓解僵硬。常熬夜的人往往会错过这一过程。李涛平建议,喜欢熬夜的人除尽量改变作息外,若不得不熬夜,可多吃新鲜蔬果、注意保暖,以缓解疼痛。

     5.常熬夜的人易抑郁。

     英国睡眠专家丹尼尔·斯坦利博士表示,常熬夜的人患抑郁症的几率会更高,原因可能是缺少睡眠。另有研究显示,长期失眠者患重度抑郁症的几率,比睡眠良好的人高4~5倍。心理咨询师王小雷认为,由于缺觉时体内压力激素会增加,所以偶尔睡眠不足就会令人精神不济、心情变差。建议熬夜的人次日补觉时间别太长,平时多锻炼,有助于精神愉快。一旦自己不能排除抑郁,应及时向医生求助。

     6.常熬夜的人更容易打鼾。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发现,常熬夜的人睡觉时更容易打鼾,这与他们体重超标有关。李涛平表示,打鼾原因很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导致全身损害。如果常熬夜,又打鼾严重,需及时去医院检查,确定病因并治疗。

     7.睡眠习惯随年龄变化。

     10岁后,人开始逐渐睡得更晚,常熬夜的生活习惯在男性20~21岁、女性19岁时达到巅峰。德国慕尼黑大学时间生物学教授蒂尔·罗尼伯格表示,青少年是“自然的常熬夜者”,父母应允许孩子周末多睡睡;青春期之后,由于激素变化,男性比女性更易成为夜猫子。再随着年龄增长,睡眠时间会逐渐缩短。心理咨询师王小雷建议,青少年熬夜、睡懒觉都应有度,周末也不宜晚于9点起床,还应正常吃早饭。李涛平提醒,年龄越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病越多,因此,夜间打鼾、多尿、多醒、心慌,白天易瞌睡的中老年人应到医院检查治疗,以避免夜间突发心脏病、中风等。

    

     饮食不节问题

     饮食不节,即饮食不遵循健康养生的饮食原则。在《黄帝内经》中有多处“不节”的记录,其中“节”对于饮食有四层分义,分别为一定程度、适度;时段、节气;俭省、节约;节奏、节拍。

     饮食不适度

     饮食的量不适度。饮食过量会造成正气的损伤,暴饮暴食对人体的危害性更大,可导致胃肠受损,筋脉受伤,气机逆乱,后患无穷。饮食量不及是指进食量的不足,或过时不食,或进食间隔太长,或饥不得食等。进食量减少可导致气血生化无源,而致气血衰少,正气不足,可继发多种疾病。

     饮食肥甘厚味的不适度。对饮食肥甘厚味的科学的要求,是反对过食肥甘厚味。《素问·奇病论篇第四七》:“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高粱之变,足生大丁”,说明过食肥甘厚味,往往会阻碍气机,壅滞脾胃,化生内热,甚至发生疔疮等疾病。后世在《内经》有关论述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医说·食忌》中强调“食饮之宜,……肉无贪肥脆,菜常令称于肉”,《格致余论》中有“茹淡论”专篇,主张少食肉,多食天赋之味和自然之物,认为自然冲和之味,有补阴之功。

     饮食的寒热不适度。《内经》提倡饮食要“寒温中适”,反对过寒过热。《灵枢·师传》说:“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指出饮食不可过热,也不可过凉,寒温适中,脾胃之气就可保持平衡而无偏盛偏衰之弊,邪气无从发生。《医说·食忌》则细化提出“饮不厌温热,肉不厌软暖”。

     饮食五味的不适度。《素问·六节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即酸苦甘辛咸,泛指各种不同的种类、不同性味的食物成分,又为食物的总称。因此,《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强调五味必须调和均衡,不能太过,太过则损伤其相应的脏腑,而产生相应的病症。《内经》有多处关于五味致病的规律的记载《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是故多食咸,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发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邮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

     饮食不合时宜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此处有阶段次第,又十年为一节次。说明《内经》时期“节”有时段的含义。所以此处饮食不节应解释为饮食不合时宜。

     后世医家着述有诸多相关论述和大量的医案并将其列入饮食禁忌范畴,如《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苦,肺病禁苦,肾病禁甘。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辨曰:春不食肝者,为肝气王,脾气败,若食肝,则又补肝,脾气败尤甚,不可救。又肝王之时,不可以死气入肝,恐伤魂也。若非王时,即虚,以肝补之佳。余脏准此。”《金匮要略·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如“正月勿食葱,令人面生游风。……”《备急千金要方·第二十六食治方》如:“六月勿食羊肉,伤人神气”。

     饮食无节律性

     “节”之节奏、节拍含义,《楚辞·九歌·东君》:“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尔雅·释乐》:“和乐者谓之节”,引申为节律。

     古人对饮食的节律性、规律性亦有所认识,《论语·乡党》“不时不食”,《吕氏春秋·尽数》“食能以时,身必无灾”。说明古人对饮食的时间规律性十分重视,强调饮食必须定时。按时进餐能减少疾病,有益健康。《灵枢·五味》说:“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指出不按节律进餐的危害性。并透彻论述了饮食的规律性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医说·食忌》:“饮食以时,饥饱得中,水谷变化,冲气和融,精血以生,荣卫以行,腑脏调平,神志安宁,正气充实于内,元真通会于外,内外邪诊莫之能干,一切疾患无从而作也。”

     饮食过杂

     “节”有俭省、节约之义,在《管子。乘马》中有:“知侈俭,则百用节矣”的记载,其中“节”即为节省、节俭之意。

     此节省之义针对饮食过杂,《千金要方》引高平王熙言:“食不欲杂,杂则或有所犯,有所犯者,或有所伤,或当时虽无灾苦,积久为人作患。”食不欲杂指在同一时间内,不要进食品种过多,以防某些食物之间有排斥、制约等不良反应,或影响食物吸收效果。

     《素问·生气通天论》言:“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其中“谨和五味”通常释为五味不可太过,还有另外的含义即避免饮食过杂,利于五味调和,谨防有所犯或有所伤,以致五味杂陈,《医说·食忌》中强调“和食时当谨其度,故得食饮常美,津液常甘,身轻而不倦”。

     后世医家有所陈述并将其列入饮食禁忌的如《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獐肉不可合虾及生菜、梅、李果食之,皆病人。”《金匮要略·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枣合生葱食之,令人病”等。

     康达盛境直营店kdsjzyd

     值得关注的微信

    

     以糖尿病、三高康复及调整亚健康为支点,从心态、情绪、生理到穴位、经络、身心灵三位一体。关注我们,让你脸色白里透红、身心健康(↑长按识别关注)

     杰出华商企业家俱乐部gjjchslhh

     值得关注的微信

    

     集教育、培训、金融、旅游、投资等多方面一体的综合性联合商会。每天推送成功学、商业智慧、正能量文章(↑长按识别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陆家易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