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如何活才能最大限度的获得幸福
2015/8/15 陆家易健康

    

     问:如何每天都收到这么好的文章呢?

     答: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关注我们就可以了!

    

     我们现在人说的“学问”一般人就觉得是知识渊博,什么都懂,如果这么理解最多也就对了一半,只是学,就是博闻强记,记问之学,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礼记·学记》里也说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所以这只是做学问的基础而已,真做学问,《论语》开篇就说到“学而时习之”说的就是:博闻强记后,用到践行上,反复的实验是不是书本说的那样,如果真按照书本说的做了,真得到好处了,只有这样做了才能体会到作学问的快乐,才有“不亦说乎”,小时候大家都经历过,老师要求背诵课文,你们觉得“不亦乐乎”吗?

     我觉得是“不亦苦乎”,只有了解书本后用于践行,得到利益才有可能“不亦乐乎”,才有读书的快乐,这样才是读书,这样才是做学问,然而真正的学问不一定都从书本来,书本只是一种便捷获取学问的途径而已,共同的一点学问皆从实践中来,好比我们农村的老农民,天天种田,不怨天尤人,烈日当空,汗流浃背,一口茶水入口即绽开笑容,你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说“这就是命,没啥苦不苦的!”能做到这样也是一种学问,真学问就在平凡之间,学问是用一个人的经历践行养出来的,不是听闻出来,简单说下我对上面老人的理解:每个人出生皆有各自的使命,口渴有水喝,肚饿有饭吃,能在烈日当空下劳动,身体棒,没病痛,不偷不抢,自己靠劳动,能够自足,不受战乱,不像我们坐办公室的被迫工作,晒不了太阳,永远觉得自己不满足...以后我们会详细说说这一方面的东西...期待您的关注...

     只有懂得什么是学问,才能更好的做学问,才能做到不容易自满!

     下面我们说下如何做学问,由于我们以后将主要从儒道释(儒:孔子后形成的儒家,道:老子后形成的道家,释: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佛家,是释迦摩尼后形成的,孔子,老子,释迦摩尼也就分别被后世称为这儒道释三家的教主了),说这个之前也强调一个大家容易混淆的概念:举一例子:佛法,佛学,佛教,和尚/尼姑,这些是不能划等号的,佛法:是指释迦摩尼佛说的话,一般我们从佛经中可找到,富含人生智慧,

     佛学:是后人研究佛经以及佛文化的一门课,

     佛教:是后人用佛法为依据,按照后人自己的理解而形成的团体组织,

     和尚尼姑:在印度出家的叫比丘比丘尼,是佛法传到中国后,剃度出家的佛弟子才叫和尚尼姑,相对的

     有“居士”就是在家的学佛法的人,严格的说和尚尼姑居士都是合格的皈依佛的佛弟子,都有相应戒律

     现在由于人心不古也就把这称呼贬低了,以前的出家当和尚都必须要有文牒的,类似大学毕业证,国家认证的,只有高智商的人才有资格出家!

     所以儒学,儒教,道学,道教,道士...也是不一样的含义,我们学的是佛法,儒法,道法,智慧之学,我们也不属于任何宗教,也不属于任何组织,当然我们既然学了国学这些,自然要对国学恭敬,比如拜佛,拜神,拜孔子等,我们拜的是对他们教育我们的感恩之情,是他们让我们懂得如何快乐生活,这个也是弟子对老师的感恩的基本礼仪!关于基本的一些东西做如上简单带过,现在我们开始说说如何做学问(这里只要分3大点):

     第一,引用佛经《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里一句话简单讲“四依四不依”是我们判断是非的标准

     :

     依法不依人。就是说我们做学问,在没开悟前,我们只能

     以圣人经典为依据,佛经里我们依据的就是

     各种“经”,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在道儒里也一样,孔子的一些和记录孔子的一些言行的书《论语》《

     大学》《中庸》等,老子的《道德经》,《朱子家训》里有一句话“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我们定

     要把这些经书读了,加以践行,方可进入做学问!

     2.依义不依语。就是要我们不可以某一家某一派的言语作为评判的标准,要读懂经书的真正的义,持而

     行之,方可明经典的真正意思,不可依附表面言语!

     3.依智不依识。这里说我们要依据有智慧而不是意识,先提示下有兴趣的朋友,我们的智慧不是我们的

     想法,智慧不是小聪明,真正有智慧的人是没有谋略一说!能分别“智”“识”就已经很不得了了,我

     也不太清楚啊,等以后有足够能力机会,时机到了再做细说

     4.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这个就更难说明,需要大家有点佛学基础才能说的明,也以后做说明!这里

     提示下:了义经就是彻底的智慧经书,不了义经是属于为了解释了义经让我们能明白的一种指示经,好

     比我要过河对面挖金矿,了义经就是金矿,不了义经就是过河的船或桥,过了河了这些都可以不要!

     所以学佛,不是一般人能学,不是剃个光头就可以学,学佛的人是大丈夫才有勇气学,以后有机会细说

     !

     做学问第一点简单两个字……读经

     第二,从儒学上说,还是《论语》的开篇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做学问必须要学文持行,

     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践行,曾子。就是写《大学》的,孔子的接班人,《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写的,基本孔子的文脉就这一系统承接下来的,曾子在《论语》也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真正做学问的人,每天都要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1.跟别人一起做事是不是做到忠诚,没有谋私?2.交朋友是不是做到诚信,不欺骗,说到做到?3.学习的知识是不是已经践行过,真正去做过?这样每天这么反省自己,才是有做学问的样子!

     做学问第二点简单两个字……持行

     第三,引用《道德经》“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简单翻译

     成现在话:悟性好的,聪明的人一听到真正大道理,就会相信并经常用他它来践行,一般慧根,悟性的人,觉得有道理又有时不信,半信半疑,自然没有持行之说,愚钝的人,一听这话,大笑并觉得你在说笑话,或拿他开心而已!这告诉我们没做过的就不可随便按照自己的主观去评判别人是非,打一个比喻: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你父母说你湖南丈母娘做的菜很辣,你老婆说你广州的父母做饭没味道,你说你如何评判?哈哈,如何处理?这个就是大学问,书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有智慧的人就会在这里找到一个平衡点!辣还是不辣?有没有味道?你用心去做,体会,自然能做到和睦家庭,这就是学问!

     做学问第三点两个字……信解(从相信开始持续解决问题以及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问题)!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陆家易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