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究只是说说而已
2016/7/14 大学生励志网

     其实从很久开始就想写点什么了,当然不是所谓的大道理,纯属这段时间以来的经历和所思所悟罢了。也不知道从何时起变成了一个喜欢抱怨,执行力巨差的坏小子,至少这种状态不是我期待的,或者说自己还没有想好如何度过这段“思想的汛期”。当然也不止一次的表决心要干这干那,到最后大部分都无疾而终,终究只是说说而已。也许骨子里是一个喜欢逃避的人吧,有的事情既然暂时解决不了,那就先这样吧,也不知从何时起自己的斗志挨了一记化骨绵掌,幻化的无影无踪。

     有时候我又很庆幸还知道自己的现状,为现在的自己感到不适,并不是堕落的理所当然。

     今天的《惊天魔盗团2》是促成这篇姑且称之为吐槽杂文的催化剂。你也许惊叹于那炫酷的尖端技术,也许痴迷于那个帅气的四骑士,也许是冲着周董那打了一瓶我至今没有看懂的酱油。不得不说,看完之后,就像闷了一瓶二锅头,后劲十足。你是不是也虎躯为之一振,原来电影还可以这样拍,好像这部电影并不是在单纯的上演魔法奇幻秀,它似乎还在向我们展示着一些其他的可能性,我姑且把我理解的这些虚无的可能性解释为:用福尔摩斯—演绎法一般的带着我们一层层逐步深入——你离得越近,你看的东西越少。因为你认为你看到的越多,你就越容易被骗。因为什么叫看到?你是在看,但是你真正在做的是想解释它,寻找原理。

     更让我佩服的是导演的天才,不无可否的,如同欧美电影一贯的风格,每部电影在它的骨子里都蕴含着它要崇尚的价值观。至少在这里我看到了魔术是什么?魔术是错觉。但是错觉是为了给人带来快乐,娱乐和灵感。这是关于信仰、信念、信任。脱离了这些属性,魔术就不再是一种艺术形式了。但是这些属性有了不正当地目的,被用于谎言和骗局。为了一己私欲和沟壑难填的贪婪。这就不再是魔术了。这是犯罪。影片的最后,摩根·弗里曼对迪伦说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接班人,你的接班人又该如何?影片并没有给出直接答案,但是答案观众心里自明,这就够了。

     曲苑文艺里流传着这样的一句:演出要成功,要么活保人,要么人保活。说的通俗点就是好的艺术作品是可以提携演员的。另一方面,大家是冲着自己喜欢的明星去的,演的什么,演的怎样,也不管。娱乐至此,愚乐致死,似乎就是当今国内娱乐圈的真实写照。真人秀本无可厚非,但是举全国电视台之力,你方唱罢我登场,近期似有燎原海外的局势。但是所有人都沉浸于这种吸食鸦片般的快感之中,你是否也觉得有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

     我并不排斥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但是最终只是花开一朵,还尽是海外舶来之物。除了些许遗憾,多少还有点气愤吧。至于有些真人秀节目,我更觉得像是儿时看过的搞笑漫画,那些满屏蹦出来的字幕组就像是漫画中的对话框。纵然有趣,也和内容无关。就像给文章注记,给人一种注释好像写的比文章本身还好的错觉。但你是否也觉得其实这“文章”本来就是可有可无,无病呻吟。浸淫于这种传媒的大染缸,我们将何去何从?2003年,德国民众投票推选德国十大名人,有爱因斯坦、马克思、歌德、巴赫等等,没有贝肯鲍尔、大舒马赫等,没有一个娱乐明星、体育明星进入前十名。这就是德国。也没有希特勒。正确的价值取向,我觉得会照亮这个国家的未来。你觉得中国十大名人是谁?

     我一直推崇日耳曼民族,原因来自于我所学的专业—数学。近现代数学史就是一部光辉的德国史。高斯、狄利克雷、希尔伯特、克莱因、雅克比···一颗颗巨星不胜枚举,相较于中国,确实捉衿见肘。带着自己的好奇心,翻阅了不少这个民族的历史,我为之惊叹,为之折服。(强烈推荐大家了解一下德国的历史,或许你会理解今日德国所处欧盟的地位)

     不过《奇葩说》这档网络综艺节目确实给了我不少惊喜。先给出一道辩题,观众凭借第一判断选择所持的辩方。然后嘉宾随机分为正反双方辩论,辩论完之后根据观众的最终选择来决出胜负。这种表现形式虽不太常见,但古以有之。它的魅力在于“一个所谓的观点,并不能用我们数学非对即错的逻辑去一锤定音。或许这个节目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世界也并非非黑即白那么简单。这个世界上,其实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并不以我们传统大多数人信奉的教条标准去生活,他是我们一般人眼中的小众,奇葩,只要都秉承着一颗慈悲宽容的心,那又如何?何必用世俗之剑去划一条起点,然后冷冰冰的扔根绳子,最后让站在两边的人去拼了命的把对面一方拉扯过来那才叫取胜,那才叫生活?

     不得不说,网络空间已成为我们每个人异于精神世界,现实世界的第三空间。我一直觉得人其实是有表达欲的。年轻的时候,总喜欢写点什么,一直把创作欲望一厢情愿的理解为所谓的创作才能,并为之沾沾自喜。纵观今日无论腾讯还是百度之类推送的新闻我都深深为之绝望,都忍不住骂一句:鳖孙,你发的都是些啥?网络爆出一则所谓的新闻,立马会有一大批资深网民自动分为两组向大家展示着喷口水哪家强的绝技。非敌即友,除此之外,寸草不生。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领域,是否都应该,需要存在中和的缓冲地带?

     我希望有一天你说:一杯茶,一本书,那才叫生活,那才叫幸福。那么请你也别把我这种喜欢在大雨奔跑的人视作怪胎可好?

     再读一遍龙应台写给安德烈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

     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或许这就是读书能带人的精神享受和解放吧,继而让自己成为一个文化人,我最喜欢梁晓声给有文化所下的表达: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对照着这四条,发现自己离一个文化人还相差很多。有人问我“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后来我找到了一个似乎不错的回答“在我还是小孩的时候,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也基本忘记,但是可以肯定的时候,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成为我的骨头和肉,或许在吃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它们还会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一直觉得人只要多读点书,就会修身养性,就会淡定释然。或许, 如今这个社会最需要的不是所谓的高尖端人才,首先应该是文化人吧。诚然,高尖端人才脱离文化人这一属性,这个社会要你何益?

     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生活太久,只求你:看多了墨,也不要变黑。二、若能掰过来,努力去做,说明你足够强大;若不能,与其歇斯底里,不如痛下决心壮大自己有朝一日“报仇雪恨”。很多人,经历多了,就世故了,话少了,甚至沉默了。我并非消极,只望你要明白,若要看的清,想的明,请好好在你的人生中历练。到那时若你还不愿沉默,我为你点赞。

     满纸荒唐言,就此搁笔吧!

     我就一说,你就一听可好?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大学生励志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