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克钦:“目瑙柱与双枪旗”
2015/1/22 三联生活周刊

    

     文/ 范伊伊(发自仰光)

     编辑/ 蒲实

     密支那是缅北克钦邦首府,距仰光1400多公里。去年6月,我第一次到缅北克钦邦首府密支那,就赶上了缅甸的雨季,潮湿和高温密不透风地笼罩着这个曾经的缅北交通要塞。伊洛瓦底江的水汽和山谷地形加剧了闷热,指甲盖大的蚊虫恨不得在人的手臂上多停留那么几秒。倾盆大雨伴着一声闷雷说到就到,往往在掏出雨伞之前人就会被淋个猝不及防。

     准载30多人的小飞机从仰光起飞、经停曼德勒终于在四小时后降落在了密支那机场唯一一条跑道上。机翼的螺旋桨缓缓停止转动,步行至到达大厅才瞥见小拖车缓缓地驶向一堆已卸下的货物和行李。机场工作人员会盘查每一个到达密支那的人,向你索要身份证件,并用不太能听明白的英文询问来访目的,一五一十地写在密密麻麻的表格上(离开密支那时会再次核对信息)。一位日本商人熟练地办完了入境手续,正在等人力手推车把托运的行李送到面前,严严实实的西装也裹不住他不耐烦的心情。每一班飞机抵达后的半个小时就是载客小车司机们的工作时间。想必飞机还在半空他们就掐灭了手中的烟,在机场铁丝网外物色没有安排接机的访客,然后趁着等行李时展开攻势,指望这一班能带来一桩稍微远一些的生意。

     密支那机场离市区并不远,路也不是很宽。作为缅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克钦邦首府,市中心最高的建筑不过六层。纵横的街道两边,一栋栋民宅和佛塔,基督教、天主教教堂,清真寺一起在树荫中躲着。朝着太阳一侧的商铺挂出一片遮阳布半掩着,体面一点的可以撑起一把硕大的遮阳伞。除了有集市的街区,很少有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沿街步行。

     路旁的街景还没发生太大的变化,很快就成为了静止的目的地。市中心的目瑙广场是市里为数不多的旅游景点之一。广场入口是两颗巨型人造象牙形成的拱门,两边基座上印有象征景颇精神的双刀旗帜。1947年,克钦、掸族以及钦族领导人同昂山将军领导的缅甸政府代表签署了《彬龙协议》,宣告了克钦地区从英国殖民者手中争取独立,少数民族人民开始享有国家公民所享有的各项权利。

     《彬龙协议》克钦方签署代表的后代一直都居住在密支那市。由于正处于战争中,透露他的名字也许意味着危险。70多岁高龄的他在向我讲自己民族战争故事时,双眼熠熠生辉。他骄傲的说,是克钦的军队帮助缅军赶走了英国殖民者,他们的民族从来没有战败过。老人家有一个很宽敞的客厅,墙上挂着他父亲、家人的照片和各种勋章。屋前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从这里可以看见隔壁杂货铺门口挂售着的印有双刀图案的体恤衫和背包。商家说,这些物品的主要买家不是游客,而是当地人,衣服的颜色也很适合搭配具有民族风格的筒裙。

     穿过目瑙广场的拱型入口来到举行克钦邦最大的节日——目瑙纵歌节的地方。“目瑙纵歌”音译自景颇语,节日庆典在每年一月上旬举行。届时,上万人齐聚,排着阵列,随鼓点起舞,庆祝过去一年取得的胜利和丰收。当地朋友手舞足蹈地描述着每年目瑙纵歌节的盛况,恨不得立马有歌声响起并随之起舞,仿佛雨季的闷热不存在一般。

     广场中心“米”字型目瑙柱以一种特俗的形状见证过纵歌节一场又一场的圆圈舞;而不远处的和谈中心会议楼修得规规矩矩,造型与之相比有些索然无味。过去一年缅甸政府军和少数民族武装和平谈判并没有如期以握手形式告终,密支那民众渴望和平的愿望从那时起又成了奢望。从和谈中心大楼看空荡荡的目瑙广场时,很难想象常年战争阴影笼罩下的密支那人民如何能在此欢歌纵舞。

     缅甸有136个民族,克钦邦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并有着多种宗教信仰。在克钦邦,人口一半以上为掸族人。很多掸族村落因躲避战火不得不举村搬迁,但也无法避免家中男丁被克钦武装征入伍。一位搬迁至密支那的掸族商人告诉我,他需要一面缴纳缅甸政府的赋税,一面应付武装分子索要的“保护费”,还必须防着政府“支持叛军”的控告。在他口中,克钦军是“山军”,他的一个兄弟成为了“山军”和平时期的工兵,并随时可能变为炮火中最下面一层灰烬。

     去年11月底,面对克钦独立军的不断挑衅,缅军炮轰了克钦军官学校。据说20多名死伤的军人中过半是掸族人。一位年长的掸族人告诉我,越来越多的本民族同胞离开克钦邦到掸邦去寻求安定的生活。他认为,克钦独立武装不能代表克钦邦,更无法代表广大掸族人民,再这样下去掸族人总有一天会被迫放下手里的锄头,成立政党,甚至形成自己的武装保卫自己的人民。他摇着头说,这是谁都不想看到的。

     在缅军炮轰军官学校之后的三天,密支那当地基督教、天主教教会在目瑙广场组织了规模空前的祈祷仪式。一天中任何时候都能看见普通民众去目瑙柱下祈祷,为失去的生命点一支蜡烛或送一束花。他们中有掸族、景颇族、傈僳族、佤族、和信奉佛教的缅族人等。

     而就在祈祷活动结束之后不久,克钦邦政府宣布15年的目瑙纵歌节将如期举行。对于民众来说,克钦的2014年在炮火中结束,这里没有胜利;而地区经济发展停滞,人民也没有看到丰收。密支那市的一些当地组织甚至还发起了抵制目瑙纵歌节的行动,想必目瑙柱前蜡炬成灰而人泪未干,他们不知应该为何歌舞。

    

    

     新的一年就这样来了。克钦邦政府为了给目瑙纵歌节造势,在目瑙广场组织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商品展销会。参展商不仅只有当地企业,还有来自缅甸其他州、地区,以及来自中国的商家。目瑙广场的象牙拱门入口,迎送着满载而来的商人和满载而归的百姓。许多中国商品很快就卖断货了,部分商家不得不开始接受预定。目瑙柱的旁空地上,人们渐渐地开始自发地唱歌、跳舞,目瑙广场一下子成为了密支那最热闹的集市。

     目瑙纵歌节在1月8日如期开幕,来自缅甸其他地区的演出团队在台上高歌,当地小学生身揣着排练好的舞蹈跃跃欲试。人们身着盛装,围起了大大小小的圆圈,台上台下交织成一片民族服饰的海洋。场外时不时有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被当地人拉着一起跳舞、拍照。值得一提的是,目瑙广场周围没有大量的安保人员,整个密支那市也没有因为游人涌入发生安全事故。据说克钦邦政府与克钦武装高层达成了内部协议,双方都不会去打扰这几天难得的喜庆。

     1月10日目瑙纵歌节闭幕式前,一架普通的飞机降落在密支那机场的那唯一一条跑道上,机翼的螺旋桨缓缓停止转动。没有人知道目瑙广场会迎来一位特别访客。他随普通商人、游客走下扶梯,坐进一辆直接驶向飞机的黑色的轿车。机场外稀疏的载客小车司机看到这一幕有点惊讶。黑色的轿车穿过一条条密支那不太宽的街道,佛塔、教堂、清真寺因为纵歌节的缘故比以往人少。车很快到了市中心的目瑙广场,因为前往庆祝的人群拥堵车速慢了下来。车上的乘客望了一眼广场的拱形入口,目光在双刀旗上停留了片刻就转到了广场里人群里,然后便随着车缓缓地绕到了广场的另一侧。

     当地小学生结束了另一只专门为闭幕式排练好的舞蹈。台上的克钦邦政府官员突然全体起立,台下的观众停下了歌唱。现场一片哗然声中,缅甸总统吴登盛来到了台上。没有专机,没有警车开道,也没有提前告知克钦邦政府,也没有随行媒体团,总统就这样来到了目瑙广场。台上开始敬酒,台下的人开始大声地唱歌,直至3个小时后闭幕式散场。吴登盛总统的突访对于政府来说无疑是成功的。不仅仅密支那普通民众从中看到了一线和平的希望,整个缅甸对政府的信心都大大增加。缅北纷飞的战火,就像旱季和雨季一样反反复复。缅甸50多年来第一位民选总统从当选第一天就开始重申和平谈判是缅甸改革最关键的一步。

     人们不断猜测缅军是否将进一步扩大在克钦的军事行动,然而他们也看到了总统只身来到了战斗的前线。他们知道自己的政府在关心克钦的发展,因为克钦邦乃至整个缅北还有太多问题亟待解决: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非法经济活动和顽固的既得利益势力、日益严峻的水土流失及伊江污染等环境问题、边贸发展和人口流动等等。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和平的大环境作为前提。

     克钦邦第67个目瑙纵歌节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戏剧性,似乎直到最后一天人们才明白,这一次可以为了什么在目瑙柱前庆祝,胜利和丰收可能在刚刚开始的这一年发生。只是在密支那还有还有一面双刀交叉的旗帜需要被赋予新的意义。

     (作者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研究项目研究生,长期关注缅甸事务。去年曾在克钦邦调研,目前于仰光访学。)

     ⊙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 三联生活周刊

     一 本 杂 志 和 他 倡 导 的 生 活

     微博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 |lifeweek

     官网 |三联生活网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