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三个CBA总冠军的北京教练闵鹿蕾
2015/4/16 三联生活周刊

     “我觉得人应该有一个根。”北京首钢男篮主教练闵鹿蕾说。他做过国家队球员、教练,也曾从俱乐部“下课”后远走美国,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北京男篮,4年来拿了三个CBA总冠军。按他的话说,这里是他的根。

    

     北京首钢男篮主教练闵鹿蕾

     ┃总冠军

     打给闵鹿蕾的第一个电话无人接听,后来才知道,那时他正跟家人一起吃烤鸭——半年多来头一次。赛季期间,他从来不吃以鸭子为原料的菜,因为北京队的吉祥物是霹雳鸭,吃鸭子让他感觉多少有些不吉利。球队有一次去宁波打客场比赛,吃饭时餐厅上了一道老鸭煲,他发现后赶紧给撤了。

     他被人津津乐道的“迷信”还有很多,比如在比赛的座椅下放6瓶水,或者赛季期间从不看书,因为“书”和“输”同音。闵鹿蕾多年的搭档、北京队教练张敬东证实这些习惯确有其事。“也不能说是迷信,就是一种小习惯,缓解压力的方式。队员也有他们的习惯,准备比赛时有时间流程,几点打固定,几点上厕所,做准备活动之前,是先压腿或者先投篮。而且队员只要打起球来,压力就会小一些,因为在球场上释放了,主教练没有太多地方能释放压力。压力的来源有很多,媒体啊、球迷啊、领导啊,又不可能跟别人去说,只有自己去承受。”

     闵鹿蕾告诉本刊,虽然已经拿过两个总冠军,但他这赛季压力更大。拿前两个冠军时,北京队还冠着“金隅”的名字,虽然球队属于首钢集团,衣食住行的花销都由首钢负担,但夺冠带来的名声好像被冠名商分走了大半。这赛季首钢拿回球队的冠名权。“回到首钢了,叫北京首钢队了,你拿不了冠军,就觉得……你明白吧。所以今年拿这个冠军我特别欣慰的一点就是我们是首钢人,我们为首钢争得了荣誉。其实人家会说,你已经拿俩冠军了,你为什么还总是想着回到首钢,要再给首钢拿一个,这不是给自己上套儿吗?”

     闵鹿蕾总给自己上套儿,他自我剖析,是因为敏感。有时候在训练场上,瞥到队员轻微变化的一个眼神或表情,闵鹿蕾就会自己在旁边想:这个队员怎么了?是不是不高兴了,是不是身体累了,是不是家庭出现什么问题了?这么一想,就得多花时间来解套。“训练完我就会跟他们聊,问问有什么事儿啊。”他略有得意,“有些时候真是猜得八九不离十。”

     从这个角度讲,闵鹿蕾属于典型的中国教练,球场内外,都密切地关注着球员,像保姆,也像家长。

     有很强自律性的球员在中国不算多见,同行田欣欣告诉我,易建联是个好的代表。“我举个例子,如果主教练要求球队9点开始训练,他可能8点就到了,会自己一个人先投投篮、热身一下。他已经是国内顶尖的球员,但依然是这样,他对自我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很多球员根本做不到这一点。10点练球,可能他10点到了,然后训练当中再偷一下懒。中国打篮球的人就是这么多,能够打职业篮球的人也就是这么多,他偷点懒,也依然能在这个联盟里生存。”

     闵鹿蕾的特点在于,他通过严格管理和努力训练,将北京队的球员向自律的优秀球员方向推了一大步。北京队的训练量大是出了名的,NBA球队每天训练两三个小时,CBA球队一般是四小时,北京队是五六个小时。闵鹿蕾从1997年起担任球队主教练,在训练量和训练时间上的要求十几年如一日,已经成为球队的文化。

     “我们队员特别好,所以说我们队内的规章制度用不着,不迟到确实不是罚出来的。首先我肯定提前到,他们不愿意在我后面来。再者,我是百分之百的时间观念特别强的人,比如我说今天训练两个小时,9点开始,队员8点半都来了,那我一吹哨就开始练了。8点半开始练,几点结束?必须10点半结束,我要是练到11点结束,队员一看今天练了两个半小时,下回他可能就不早来了。所以这是细节,让队员感觉这教练不拖堂,这教练说话算话。一定得守信用,这样教练的权威才能建立起来。所以我们不管是训练还是开会、发车,所有场合都没有人迟到,有人提前15分钟到,还会说:‘哟,我又最后一个啊?’”

     相比于天分,闵鹿蕾更信奉“勤奋”,他的微博签名是“坚信努力就是最大天赋”。球员不努力训练是让他最恼火的事。去年夏天集训时的一次发火,几乎是10年随队经历中,田欣欣见闵鹿蕾最生气的一次。当时队里有一个高强度测试,大概是12分钟不间断投篮。每天训练都要进行,有专人记录球员的出手次数和命中次数。规定时间内,一个球员大概能出手300多次,少的时候,也不会低于两百六七十次。闵鹿蕾每天都会对比数字,从中能看出队员训练的认真程度。田欣欣那天正好在场边,某个年轻球员只投了220次,比平均值下滑很大。闵鹿蕾看了生气,要求他继续投。“队员每天训练其实挺累的,这个队员就跟闵鹿蕾较劲。他就啪啪啪地投,数量肯定会够,但是投篮的准确率很低。老闵看了十几个球,马上就叫停,当着所有人的面,破口大骂,比在场上骂得凶多了,问他还想不想打常规赛。他的眼神就是在说,你不能糊弄我。”田欣欣说。

     北京不是一支球员个人能力超群的队伍,几乎每个位置上的球员都不是国内最佳,闵鹿蕾也承认这一点,因此他们更依靠良好的体能、投篮的基本功和团队配合,这也是三夺总冠军的秘诀。“我们这支球队球员拿出来,每个人都有特点但也有短处,除了老马,没有特别全面的运动员。但是我们队伍强调整体。在思想上强调团结和凝聚力,技术打法上要求大家多传球、多移动、多为同伴创造机会,打整体球。”

    

     3月22日,马布里获CBA总决赛MVP(最有价值球员)

     ┃马布里

     出租车司机一听到我要去首钢篮球馆,马上来了兴致:“首钢篮球馆现在可出名了!”“原来不出名吗?”“没有现在出名,马布里太牛了!”到了体育馆,两位刚练完广播操的老人边走边聊,一位阿姨说:“广东队很厉害,但北京有马布里在那儿掌控着……”

     现在说到北京男篮,不出三句,就会跳出马布里的名字。

     一支有整体性的球队肯定有一个核心人物。在场下,是执掌球队全局的主教练闵鹿蕾,但他在聚光灯外,常被忽视。而在长方形的篮球场上,这个人无疑是外援马布里。

     纽约人马布里的故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了。他在1996年的NBA选秀中以第四顺位被选中,成为“96黄金一代”的一员,但也因打球过于自我而背上了“独狼”的名字。在几支球队辗转之后,回到家乡的马布里带领纽约尼克斯队闯入季后赛,一度成为“纽约之子”,随后又因为与俱乐部和主教练的公开矛盾而几乎变为“纽约公敌”。

     2010年,马布里寻找下一个落脚点时,曾经进入过闵鹿蕾的视野。他在山西待了一年,在场上表现很有统治力,场下颇受球迷欢迎,并没有表现得特别难于管理。但是北京队没有与他进行实质性接触,因为他们在接洽姚明的前队友弗朗西斯,显示了新赛季的野心。后来的事实证明,无论是去了佛山的马布里,还是引进了弗朗西斯的北京队,这一年都蹉跎过去了,或者,这是为了他们之后的相遇所做的铺垫。

     “老马在美国得到了大合同,也是非常出名的运动员,参加过全明星,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他的价值。”闵鹿蕾说。马布里在NBA的最后阶段,差点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就要结束了,来到CBA,他有很强烈的想证明自己的心态,但在山西、佛山都未能实现。跟北京队签约那天,俱乐部副总经理袁超带着合同到酒店房间,马布里在儿子的注视下,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袁超走后,他非常高兴,抱着儿子在床上一通翻滚。

     “北京这支球队,包括北京市这个氛围,比较宽松,容易接纳人,是比较包容的地方。所以他来到这儿,生活、工作比较轻松。”张敬东说,北京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大都市,纽约人马布里从情感上更适应和喜欢这里。

     来到北京的马布里一点儿也不像传说中那么特立独行,甚至连CBA外援普遍有的那些毛病在他身上也看不见。赛季前,闵鹿蕾安排的训练量是一天6小时,上午3小时的投篮和身体训练,下午3小时的分组对抗。马布里打了10多年职业篮球,从来没见过训练量这么大的球队。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一个懒也不偷。

    

     2012年3月,北京金隅队备战CBA总决赛第4场训练中,闵鹿蕾给马布里讲解战术

     闵鹿蕾一直在琢磨使用马布里的方法。“他状态最好的时候在山西,有时候一场球打四五十分很容易,但是队里其他人得不了分。他到北京队,我们不是用他一场球得多少分,而是希望他把队员组织起来,把年轻的队员带动起来,一场球得十分得二十分都可以,但其他人的机会很多,整体上我们能赢球。所以这几年在使用他的方面,闵指导想了很多办法。”张敬东解释道。

     在外界看来,闵鹿蕾和马布里的关系十分微妙。比赛暂停期间,闵鹿蕾的话说完了,马布里肯定会接过话头,向队友再布置一番,颇有半个主帅的样子。日常训练中,马布里在队中也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准备会上,他和莫里斯、老队长陈磊、孙悦有固定的发言时间。而当闵鹿蕾做出一些重要的技战术决策时,如果他只找一位队员商量,那一定是马布里。“老马老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给了他信任,我们在一起确实是沟通的东西很多、很广,虽然话不多,但都是关键点,比如说阵容如何组织等等。”

     质疑也就随之而来:主教练到底是闵鹿蕾,还是马布里?

     “很多人说北京队的教练组太单薄,就我和张指导两个人。张指导顾后勤多一点,在业务上主要是我一个人。我现在就尽可能让每个队员都成为助理教练,开会时大家畅所欲言,我会把我的想法拿出来,一个个地讨论,大家的意见被采纳,都会成为我们比赛计划的一部分,到场上我再去指挥执行。但今天开完会了,一出这门,一上这战场,你必须得听我的。平时在会上你们怎么说都行,但到了这长方形篮球场上,我让谁上谁就上,我用哪个战术就是哪个,我骂你们就得听着,有什么问题咱回来再说。这就是规矩。在真正的战场上,不能谁的都听,不然队伍没法带。”闵鹿蕾在赛场上的权威是任何人不能挑战和逾越的,马布里自然也不例外。

     闵鹿蕾觉得,其他球员和老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才为球队创造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氛围。“咱们说老马好,老马38岁了,老马是一奇迹,还那么有欲望,心态、状态还那么好。但是如果他周边的队友不行,这支球队不行,他可能就不行了。如果成绩都进不了季后赛,老马可能就坚持不到38岁了,他自己就不想打了。如果他看到这支队伍的氛围好,团结、努力、争胜,他就会有情绪。老马用他的精力、阅历带动这支球队,这支球队又给他一种暗示,觉得能够创造好的成绩,所以这是相辅相成的,差哪一环都不行。”闵鹿蕾说。

    

     3月15日, CBA总决赛第3场比赛中,北京队主教练闵鹿蕾不满判罚与裁判理论

     ┃北京人

     闵鹿蕾18年来在同一支球队当教练,这在CBA是独一例。要是再考究起他在北京队的历史,那18年的执教生涯也不算太长了。

     闵鹿蕾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父亲是汇文中学的篮球教练。他从小热爱篮球,10岁时进入北京工体的业余体校,之后又转到什刹海体校,15岁就被选入北京三队。少年时没有过把篮球当作一生志业的想法,好好练球,不过是为了进专业队,免于下乡插队的命运。“当时唯一的目标是不插队,如果我会打篮球,就有可能去北京队了,也有可能到部队,那时候团以上的部队都有专业队,我可以去当兵。从小练球也没有想过能打北京队主力、当北京队队长、打国家队、当国家队教练,最后到北京队当主教练,根本没有这种理想。”闵鹿蕾说。

     张敬东在球员时代就与闵鹿蕾是队友,大几岁的闵鹿蕾司职组织后卫,担任队长。“他在队里相当于核心。很多时候核心球员在场上是当教练员在使用,指挥全队,所以他在场上是责任最大的一个。”张敬东那时候就能感觉到闵鹿蕾相比其他球员更有大局观,打球做事都很稳重。

     1997年,34岁的闵鹿蕾从北京队退役,一个月之后,直接上马成为球队的新任主教练,接的是著名教练马家驿的班,连一天助理教练都没当过。年轻的闵鹿蕾做球员时曾对当教练有过天真的幻想:“当球员的时候觉得运动员太辛苦了,训练太累了,教练往那儿一站多好啊,指挥球员,但是自己不用跑。”直到自己坐上了这个位子,才体会到教与学始终是一对矛盾,教练和运动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岗位。“当了教练之后,依然认可运动员非常辛苦,但是教练员可不是我想象的往那儿一站挺舒服的。教练员承受的、要考虑的东西是多元化的。当运动员的时候就是努力训练、努力比赛,输了或者赢了,我睡一宿觉、洗个澡就过去了。当教练不行,我得调整。今天赢了,没问题,如果输了,担心明天大家会不会有情绪、没有信心,队伍会不会因为输球产生一些矛盾,还得做队员思想工作。或者领导找我谈话、批评我,媒体来采访我,问我为什么输球,方方面面的东西很多。”

     闵鹿蕾执教路上没少遭受批评,多是球迷、媒体重复数遍的老话,指他平庸、无能、技战术缺少变化。敏感的闵鹿蕾对这些说法挺在乎,但为了不被他们影响,此前多年,他选择了充耳不闻。“我家里报纸一天就有一摞,北京市的报纸基本上都给我一份,《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什么都有,赛季中间我从来不看,网我不上,电视我也不看,我就是弄我自己的东西,按我的思维方式去带这支队。”

     按照他的思路去带的这支队伍成绩不尽理想,巴特尔等老队员走后,原来三四名的成绩滑落到连续几年季后赛不入,被球迷喊“下课”的闵鹿蕾真的下课了。“运动队的成绩是可遇不可求的,你得赶上一批人,比如说‘八一王朝’时候的王治郅、刘玉栋、李楠,广东队易建联、朱芳雨、王仕鹏。”后来发光发热的年轻球员和强力外援,当时都还不在队中。

     “我从小就在北京队,那是第一次离开了一赛季。当时确实成绩不好,下来也是很合理的事。我去美国学习了几个月,非常关心这支球队,心里也有点不甘。有些媒体要采访我,想替我说说话,认为并不完全是我的责任,但我全谢绝了。第一,成绩不好说什么也没用;第二,给自己留条路,你现在说多了,今后俱乐部想用你了,人家不好用。”闵鹿蕾走那年,外教蒙克利夫带队的成绩是第15名。“人家要是带了前几名,我这辈子可能就没这机会了。”闵鹿蕾说。其他球队来接洽,待遇比首钢高不少,他也没同意,“还是故土难离”。

     不得不承认,闵鹿蕾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才能让俱乐部领导多年来放权给他。与球员相处也是一样,面对更年轻、个性化的球员,球场之外,生活中的事情,他也在慢慢放手。

     马布里刚入队的时候,特别关心球队去客场比赛的飞机几点走。球员们不愿早走,但很多教练想坐早上八九点的飞机,中午抵达,下午训练。“现在飞机时间都是队员定,你们说几点走就几点走,你们说想多睡会儿觉,12点走,没问题,咱们就12点走。”

     “有的时候特别累,我问咱们还练不练,老马、孙悦可能就说了,咱们还是去投投篮吧。我心里也正想投投篮呢,但是他们如果不想练,我说咱们投篮去,他们可能不会好好练。有外援曾经有过这种情况,跟我说,闵指导我肚子疼,我到房间里休息了。你说这肚子疼怎么衡量啊,除了发烧能衡量,肚子疼、头疼都试不出来。所以很多时候我想要的东西已经在我心里,但是我希望让队员做出决定,虽然是我想要的东西,但我不会强加给他们,他们会不高兴,有逆反心理,不执行我的命令。”

     闵鹿蕾当球员时,不喜欢开冗长的会议,痛忆队史一类的宣教在他看来用处不大。“好汉不提当年勇,就别提那些事儿了,那是什么时候,现在这帮孩子是什么时候啊,有什么就说现在的。”他最直白的鼓励是“好好训练,名利双收”。“现在是市场经济了,体现得特别明显。运动员赶上了最好的时候,你们手上有一份非常好的工作,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你不抽大麻、不酗酒、保持好身体,你训练好、打球好,在物质上得到的就多,就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家人的生活状况。你要是天天小病大养、无病呻吟,教练看到后不再用你,打球少了,那跟打球多的队员就差别太大了。”闵鹿蕾说。

     三夺总冠军,球队中20岁出头的小伙子都成了城市中耀眼的明星,也让闵鹿蕾看到自己的球队超越篮球领域的影响。细心的他准确地说出今年央视直播总决赛最后一场比赛的收视率:“如果央视体育频道有一个节目收视率能到0.5%,就好得不得了了,但是现在我们的总决赛是2.05%的收视率,6场比赛有超过2亿人次观看。除了球迷的关注,还有赞助商的投入、媒体的报道。CBA 20年了,前10年跟后10年确实没法比,去年跟今年又没法比。从现在看,我们四年三冠,关注度是每年上一个台阶,这就是一个项目兴旺的表现。”

     北京队的主场比赛,曾门庭冷落到门票5元一张都没人买,而现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成为“工体”之外的另一座城市地标。“有人说北京的球队没有几个北京人,但你说现在五棵松一万八的观众,真正有多少是纯北京人,没准儿一半儿都没有。其实北京就是这样一个大都市,五湖四海的人聚在一起,努力打球,产生的效应确实是超出篮球的,这就是拼搏、包容的北京精神。但这种北京精神不是天天说教说出来的,是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人实现自己的价值来体现的。”闵鹿蕾指了指身边的篮球场,“价值就在这长方块里。”(实习记者唐燕婕对本文亦有贡献)

    

     北京首钢队卫冕CBA总冠军,球员们在颁奖仪式上高举奖杯庆贺

     ⊙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三联生活周刊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长按二维码 即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