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身体,只为更赞
2015/6/3 三联生活周刊

    

     身体羞耻感的减弱被认为是现代身体塑造的起源,在新技术的社交环境里,身体迅速成为身份不可替代的标志。

     改变身体改变精神:只为更赞主笔/ 陈晓 · 摄影/ 于楚众

     ?身体训练营

     在写这篇有关身体的文章时,我的身体处于一个很不舒适的状态。我在写字桌前坐下或者站起来时,都要经受痛苦的折磨。首先发出抗议的是腿部肌肉,它们就像一根板结的木棍,弯曲时会感觉到宛如被折断的痛苦。当我想用手臂支撑,来分担力不从心的大腿肌肉对身体的负荷时,手臂肌肉和手腕都很酸。我既没受伤也没有生病,可这几天却不得不像一个腿部严重受损的人,行走蹒跚缓慢,尤其上下阶梯时,只能侧起身体,支棱着僵硬的双腿寸步前行。

     事情要从两天前我参加的一个身体训练营说起。这是全球运动时尚品牌NIKE发起的身体运动。品牌商提供场地、教练以及训练课程,向城市中的年轻人发起召集。活动早在5年前就发起了,最近一年来就像异军突起似的,关于这个身体运动的广告贴满了城市的各个角落——地铁交换线路漫长的环形走道,购物街边顶天立地的广告牌,在这个城市人来人往的琐碎空间里,处处都能看到年轻人带着爽朗的笑容或者肃穆专注的姿态,将身体拉伸成不同形状的照片,每张照片上都印着有关身体改变精神的宣言:只为更赞

    

     N+TC训练结束后,学员们总会花点时间玩自拍

     我参加的这堂课主题是:“通过全身力量训练和心肺耐力训练的结合,形成高低强度间歇训练,在短时间内促成脂肪的快速燃烧。”简单地说,就是一堂高效瘦身的课程。在一个小时内,受训者要跟着教练几乎不停歇地完成十几种运动,涉及手臂、腿部、腰腹。跳跃、扭腰、踢腿,四人一组手拉手蹬腿后退……在摇曳的彩色暗光束中,一个个年轻的身体穿着荧光绿、浅粉红、亮紫等颜色鲜艳的紧身运动衣裤,踩着快节奏的音乐鼓点,跟随教练的口令在一个甬形通道状的空间内来回跑动,穿插跳跃。这是一个运动的现场,也可以说是一个脂肪燃烧的现场。如果是初次参加的运动素人,大约10分钟左右就会感受到血液的暖流缓缓浸上表皮,皮肤像被微火灼烧一样蹭蹭往外冒热气。这是健身界目前颇为推崇的间歇性训练法,可以在运动结束后仍然让人体持续燃烧热量——据说锻炼一个小时后,脂肪还可以持续燃烧4~8个小时。

     1885年,《快捷-运动》杂志发表了一篇质疑身体锻炼“合理性”的文章。这篇名为《给骑自行车人的十条建议》的文章,刊登出一个在公寓里踩踏板的人的照片。踏板器材用支架固定在一块木板上。因为车轮只与按在笔录中的一个铰链转盘联动,所以它的作用是有限的。这幅讽刺画表明了在19世纪末,锻炼仍然是一种饱受质疑的文化。人们认为锻炼是与效用背道而驰的活动,总之是过分自我的行为。图中那个铰链转盘所意指的正是关于“实际”的必要性。

     作为一个并不热爱锻炼式运动的人,我夹杂在训练人群中来回跑动时,心里多少也有些“置身事外”的疏离感和“这到底为什么”的怀疑心。但整个场域的气氛由那些最强壮优秀的身体主导着。看着那些生机勃勃的身体,加上音乐强劲的鼓点也在敲打着神经的某个部分,让人即便不信仰,也并不想从这片昏暗摇曳的运动热浪中抽身出来。除了莫名的诱惑力,我还有点好奇,这些连续的动作,到底还会让我的身体发生什么?

     训练刚开始十来分钟,我的身体已经发出警报了。随着热量不停通过皮肤往外渗透,我的腿开始无法自控地抖动起来。在现代运动学的理论里,这是我的身体供能系统亮起了红灯,通过腿部肌肉来提醒我,能量储存已经不多了。不久后,内脏也开始加入了能量不足的控诉大会。肺部已经不堪重负,刺激喉咙发出阵阵咳嗽。紧接着,胃也开始有呕吐的感觉。

     这既是对身体的塑造,也是跟肌肉的惰性作战,我知道我不是唯一的受难者。训练场上已经不复刚开始时的整齐划一,不同身体呈现出不同的节奏和状态,其中不乏体力不支者踉踉跄跄的身影。尤其是几分钟平板支撑时,能频频听到身体沉重触地的声音。每一个艰难的动作伴随着教练倒计时声结束后,人群中都会响起一阵掌声和欢呼,包含着如释重负和同仇敌忾的喜悦。

     在交错的明暗光影中,看着兴奋举手叫喊的人们,有几个瞬间恍如来到一个有关身体的宗教场所。在这里,人们要忍受清教徒般的痛苦,对自己的身体大加折磨。甚至在锻炼结束后,初学的人还能感受到短时间堆积大量乳酸无法分解的后遗症。肌肉像是被搁浅在了某处,别扭地拥挤在一起,每一个平常的动作都让它们相互排斥。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所感受的身体痛苦就是这折磨的一种。

    

     辛苦的训练课程完成后,学员们鼓掌欢呼

     但对大部分人来说,痛苦并不是这堂训练课唯一的结果。课程结束后,学员们久久没有散去,大家围在一起,以各种俏皮的姿态合影。一些穿着紧身运动内衣,露出腰腹的女孩子还摆出高难度的大劈叉姿势合影,很快这些合影将会出现在她们的微信朋友圈或者其他社交工具上——这是这个时代与身体相关的生活方式。

     ?身体塑造的糖衣

     从美好时代以来,有无数的商业力量在竭力为塑造身体的痛苦包裹上糖衣,比如以精心的内容设计,营造社交式的运动氛围,以削弱锻炼的枯燥和孤独。我体验的那堂训练课,就代表着目前健身界的一些潮流:团队锻炼的大场面、双人游戏式配合、对自我改变和展示的鼓励……将这种风格发扬到极致当属CrossFit类的健身训练馆。CrossFit本意是混合健身,在这个健身场所里的所有器械,都来源于生活中的日常工具,比如甩绳子、翻轮胎。CrossFit也隐含了群体训练的概念,一群人在同一个场所里相互鼓励打气完成体能训练,而且有团体治疗的功效。这种有别于传统健身室的身体训练方法,已经成长为一种新兴的商业力量。美国有专门的CrossFit训练系统,每年会举办一次CrossFit Games,来竞争谁是地球上最强健的男人及女人(The Fittest on Earth)。如今,这样生活化、趣味化的健身场所已成为北京健身界的新潮流。

    

     但无论如何丰富形式,仍然无法彻底摆脱身体的塑造艰苦和孤独。要想对抗世俗生活对身体塑造的诱惑,最有效的推动力还是来自于精神。提高身体运动的精神高度,是健身能成为现代社会一种风俗的深层动力——锻炼从人们对力量、美感的期待,过渡到一个更加深刻、更加复杂化的目标,即个人无止境的充分成长。郭强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我看过一个国家地理的报道,一个在澳大利亚生活多年的美国女人,40岁那年想徒步穿越世界,于是在家中庭院的树下埋了个东西就出发了。大概走了7年,其中的过程你可以想象,各种外在的内在的危险,几乎九死一生,最后走回到她在澳大利亚生活的房子时,再去树下亲手挖出她埋下的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描述那种感受,我没经历过,但是我能略微有点表层的移情。我记得自己第一次跑完一个10公里的感受,真的就瞬间觉得自己是个新的生命,或者说重新活了一遍。”

     郭强现在每天坚持跑步15公里上班,就为了能持续体会到运动身体到极限后能带来的精神愉悦。“身体就是精神。不管是你锻造自己的身体,还是通过锻造身体来磨炼自己的精神和意志,你都在准备好更深入地了解、接纳和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我觉得对身体的塑造特别像一个打井的事。我相信这辈子你的身体上出过人鱼线和马甲线,一定和没出过的人不一样,因为你经历过一个大部分人都坚持不了的一个过程。你再去面临更大的痛苦、更大的难处,面对自己更大的挑战,需要咬牙更狠的时候,你一定会多那一丝力量。”

     (感谢实习记者陶玉荣对报道的帮助)

     ○●○

     本期更多精彩

     【封面故事】

     改变身体改变精神:只为更赞(陈晓)

     马甲线:移动互联网里的身体徽章(杨璐)

     肌肉神话:现代男性气概的危机?(陈赛)

     没有马甲线的运动爱好者(俞力莎)

     沉默训练,网络社交(吴丽玮、付晓英)

     健身教练李浩轩:身体的逻辑(吴丽玮)

     【专题报道】

     美剧版国际足联闹剧(颜强)

     布拉特:屹立不倒的FIFA“教父”(邱杨)

     【社会】

     时事 | 现实的牌局(维克多)

     热点 | 兵马俑二号坑再发掘:一座坑与一座陵(丘濂)

     热点 | 河南养老院大火:乡镇养老之殇(张星云)

     家园 | 校长黄明芳和她的民办小学(付晓英)

     【经济】

     市场分析 | 汇金的减持(谢九)

     收藏 | 杜伯秋其人(李晶晶)

     【文化】

     文化 | 大学里的博物馆(曾焱)

     话题 | 颜值之颜(张月寒)

     电影 | 《我是路人甲》,导演尔冬升的中国故事(李东然)

     吃喝玩乐 | 凡尔赛宫的一场盛宴(苗炜)

     设计 | 清空与留白(钟和晏)

     时尚 | 日内瓦的钟表之源(杨聃)

     书评 | 被创造的与被消灭的(谷第)

     【专栏】

     邢海洋 | 司机之殇

     袁越 | 蓝色沙漠

     贝小戎 | 印度为什么会热死那么多人?

     张斌 | 与“西方人”对立

     宋晓军 | 南海不是“国防白皮书”的重点

     ⊙ 本文为节选,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 回复以下 关键词 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

     茶之道 | 邓丽君 | 伐木 | 英国王室 | 汪国真 | 窦唯 | 挪威 | 冰火 | 霍克尼 | 村上春树 | 格拉斯 | 万晓利 | 灰姑娘 | 纸牌屋 | 美剧 | 自恋 | 米其林 | 读书日 | 昆曲 | 真人秀 | 念念 |

     三联生活周刊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长按二维码 即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