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的“怪物”流行走势
2015/6/12 三联生活周刊

     西方的僵尸(zombie)是一种赤裸裸的对于死亡的恐惧,并且非要通过食人脑达到进一步的“自我危机”效果;而中国的僵尸(“湘西赶尸人”)却多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古代物流措施——为了让客死他乡的人能魂归故里,故动起符咒,让尸体得以自己行走。

    

     美剧《我是僵尸》剧照。右一为剧中女主角莉·摩尔

     “僵尸是新的吸血鬼。”热播美剧《邪恶力量》第十季中迪安(Dean)这样说。意思是,继《暮光之城》、《吸血鬼日记》、《真爱如血》等吸血鬼文学在流行文化领域疯狂席卷之后,2010年推出的《行尸走肉》以及今年推出的《我是僵尸》等漫画和美剧,让僵尸成为大众文化领域一个新近流行的“怪物”。

     《我是僵尸》是CW(哥伦比亚华纳兄弟联合电视网)今年播出的一个新剧集,由曾经一度很受欢迎的青春美剧《美眉校探》团队打造。电视剧版《我是僵尸》与原著漫画有着较大不同,漫画中的女主角是一个有男孩子气的女生,常被周边好友戏谑为什么不穿些女性化的衣服,这与电视剧中美丽的金发女主角外形定位和穿衣风格都不太相似。电视剧中女主角莉(Liv)穿衣风格随意但仍不失性感,漫画中由于把女主角的职业定位为掘墓人,所以有很多连体工装裤的装扮。无论从任何方面来说,电视剧《我是僵尸》中的女主角都更完美、主流一些,而漫画中却是恣意的边缘。不过,CW本就主打青春剧集,并且剧中的女主角总是要美丽的,它推出的《吸血鬼日记》、《初代吸血鬼》、《绯闻女孩》、《美眉校探》等均说明了这一点。

    

     《吸血鬼日记》(The Vampire Diaries)

    

     《我是僵尸》(iZombie)

     但是,电视剧中也有沿用原著漫画的地方,比如当女主角吃下某一个人的大脑时,她便会拥有那个人的记忆、个性以及特长。漫画与美剧出现了同一个情节:女主角吃下一个画家的大脑,从而也拥有了绘画的天赋。改编美剧比较明智的一点是,去除了原著漫画中的其他怪物形象,比如鬼魂、狼人、吸血鬼、木乃伊等,而只保留了僵尸故事这一条主线,这样情节发展更集中,更易套用畅销美剧的模式和元素。

     原著漫画比较深刻的一点是在怪物世界的逻辑里重新阐明了很多定义,比如反复出现一个词“undead”。“undead”可翻译成“不死之身”,并且在电视剧中也被沿用,女主角莉落寞地和当时唯一知道她僵尸身份的老板拉维(Ravi)说“我已经死了”,拉维却赶忙纠正她,说你是“undead”而不是“dead”。除此之外,原著漫画中还提出了undersoul和oversoul的概念,这两个概念也构成了怪物世界的某种基础性衡量标准。

    

     美剧《我是僵尸》剧照,右一为老板拉维(Ravi)

     Zombie,中文通常翻译成“僵尸”、“丧尸”。《牛津英语词典》认为这个词的词源是非洲西部,它广泛出现于海地民间传说,由非洲地区的巫术传统发展而来。文艺作品中最早的僵尸或可追溯到1818年的小说《弗兰肯斯坦》(又名《科学怪人》),这部由女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小说描述了一个科学家用逝者的身体器官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人”,但是却引起一连串的血腥悲剧,比较深刻的一点是,这种悲剧是道德的、人性的。这部小说有欧洲民间传说根基,在恐怖小说史和科幻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启发了后世很多作品,其间的怪物形象乃至“弗兰肯斯坦”这个词,都对后世惊悚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活死人之夜》(Nightof the Living Dead)海报

     1968年的经典电影《活死人之夜》(Nightof the Living Dead),奠定了目前欧美僵尸形象的大部分特征:没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思想、行动缓慢、食人脑,开启了人们对于僵尸恐惧的开端。《活死人之夜》在美国越战的社会阴影下产生,其间的写实部分遭到后世很多争议,但是它作为丧尸文化中的里程碑和标杆意义却长久难以磨灭。在那样一种整体荒芜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此种唤起人内心最深处恐惧的电影,其实有种以毒攻毒的畅快感,为丧尸流行文化的定义带来极大影响。

     自2010年推出就很受欢迎并赢得金球奖的美剧《行尸走肉》或许开创了僵尸类题材作为电视剧的先河,之前僵尸大都出现在电影中。《行尸走肉》被很多人认为是深刻的,它的那种“反乌托邦”的末日气息吸引了很多人。该剧导演是执导《肖申克救赎》的弗兰克·德拉邦特,人性的塑造以及挖掘在这部剧中较为成功。《行尸走肉》的“粉丝”大都非常铁杆,50多岁的苏西·格雷厄姆(Susie Graham)就曾发表一篇文章说,她认为《行尸走肉》的“粉丝”都是非常“极致纯粹和没有任何理由的”,在“粉丝”中间“有一种家的感觉”,他们就是喜欢这部剧,没有什么原因或其他。在很多《行尸走肉》的“粉丝”论坛里,都有人自发地原创这部剧的人物、场景等图画,并且他们中有很多人画得真不错。

    

     《行尸走肉》

     其实,僵尸很难说是一个西方还是东方的怪物。如果说它是西方的,那么中国从湘西“赶尸人”文化就开始出现这个概念。沈从文就记载过这一风俗,民间传说中僵尸则可以追溯到蚩尤时代。

     最新推出的美剧《我是僵尸》被外媒评论为给超自然体裁电视剧刮来一股清新的风。整部剧有种“存在主义”的感觉,作为一个丧尸,女主角莉经常质疑自身的存在,但她同时又尽自己所能,使之“活得有意义”并且不断帮助他人。《我是僵尸》颠覆以往僵尸题材作品最大的一点是,让僵尸可以思考,而不仅仅是一个怪物,为这一看似单一的怪物题材电视剧注入了更多人性角度的思索。在这部剧中,僵尸们除了皮肤苍白、经常要食人脑外,和普通人类并没有什么区别,普通人有的优缺点他们全都具有。

    

     美剧《我是僵尸》

     剧中女主角的姓名也颇值得玩味。与原著漫画中女主角的名字叫Gwen不同,美剧中的女主角叫“Liv Moore”,在英语里,这两个词的发音和“活久一点”相似,由此形成对女主角僵尸身份的搞笑反讽。但同时,这个词的发音还和“活得更多”相似,这一层则表达了一种较为光明的价值观: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会失去很多东西,但有时我们无需总是耿耿于怀自己的失去,可以利用自己身上还剩下的东西继续去努力生活、甚至活得更好。

     ⊙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 回复以下 关键词 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

     茶之道 | 邓丽君 | 伐木 | 英国王室 | 汪国真 | 窦唯 | 挪威 | 冰火 | 霍克尼 | 村上春树 | 格拉斯 | 万晓利 | 灰姑娘 | 纸牌屋 | 美剧 | 自恋 | 米其林 | 读书日 | 昆曲 | 真人秀 | 念念 |

     三联生活周刊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长按二维码 即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