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 | 丝绸之路:中亚面孔
2015/6/15 三联生活周刊

    

     各种文明和力量不断将缤纷的色彩涂抹在中亚这块画布上。有些颜色被覆盖,有些颜色融合在一起,层层叠叠构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中亚。而人,是历史留下的最鲜明画卷。

     文 | 徐菁菁

     摄影| 张雷


     1. 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边的少年和青年。吉尔吉斯的意思即是“山里游牧人”。他们的先民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流域,后来逐渐向西南迁至天山地区,与当地的突厥、蒙古部落相融合。

    

     2. 戴传统高冠帽的吉尔吉斯男子。高冠帽在吉尔吉斯语中名为“卡尔帕克”,是吉尔吉斯男性的传统头饰,多以羊毛毡为原料制成。

    

     3. 镶金牙的吉尔吉斯妇女。中亚各国都有镶嵌金牙的传统审美。

    

     4. 吉尔吉斯斯坦,托克托古尔水库边的一堆姐妹。

    

     5. 吉尔吉斯斯坦,正在野炊野餐的乌兹别克族妇女。吉南部的费尔干纳盆地历史上一直是民族混居之地。

    

     6. 吉尔吉斯斯坦的阿尔斯兰伯布,一名骑马的男子。

    

     7. 吉尔吉斯斯坦的阿尔斯兰伯布,爬树的小女孩。阿尔斯兰伯布有世界最大的野生核桃林。每年9月核桃成熟的时候,全村老少要迁居核桃林半个月到一个月,收获自然的馈赠。

    

     8. 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费尔干纳盆地,在农田中忙碌的人们。费尔干纳盆地是中亚最重要的农业区。

    

     9. 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市大巴扎,买土豆的男人。土豆、西红柿和黄光是中亚最重要的蔬菜品种。

    

     10. 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市大巴扎,服装店门口的男人。奥什市大巴扎的服装几乎都进口自中国。

    

     11. 乌兹别克斯坦马尔吉兰附近的巴扎。马尔吉兰自古是费尔干纳盆地的丝织业中心。这里的巴扎也以本地纺织品闻名。

    

     12. 乌兹别克斯坦马尔吉兰附近的巴扎,在茶室里休息的女子。

    

     13. 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市,制作传统娃娃的手工匠人。娃娃是用纸浆在石头模子里制成的。她问我们:“中国有没有机器,能帮我做娃娃?”

    

     14. 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市的一家乐器店,演奏传统音乐的音乐学院学生。音乐是乌兹别克斯坦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一个乌兹别克斯坦婚礼,必须有至少6人的乐团助兴。学生们告诉我们:毕业以后工作机会很多。

    

     15. 乌兹别克斯坦浩罕市,清真寺背后的墓地。

    

     16. 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费尔干纳盆地,取水的妇女。乌兹别克斯坦淡水资源的分布集中,费尔干纳盆地占有 34.5%,居全国之首。

    

     17. 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传承5代人的传统刀具作坊。

    

     18. 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里士顿小镇,传承14代的陶艺工匠。里士顿自古以来就是陶艺中心。

    

     19. 乌兹别克斯坦的马尔吉兰,丝绸工厂里的女工正在捻丝线。

    

     20. 乌兹别克斯坦的马尔吉兰,丝绸工厂的女工。

    

     21. 乌兹别克斯坦的浩罕城,面包师。

    

     22. 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兀鲁伯天文台壁画前合影的一家人。

    

     23. 75岁的巴德里希在撒马尔罕开有当地最出名的丝绸地毯厂。他来自阿富汗喀布尔,是土库曼族。乌兹别克斯坦的人工相对便宜,吸引了不少外国地毯商人。为完成一平方厘米的地毯,女工们需要织八十针,每一针包含八个动作步骤。一般来说,一块1.5米宽的地毯会由三个女工一同编织。每2到3个月,她们能完成1平方米。

    

     24. 撒马尔罕附近的阿拉伯邦迪村,71岁的老汉夏里夫和妻子一同开了家手工羊毛地毯作坊。老太太手里拿的是捻羊毛线的传统工具。

    

     25. 乌兹别克斯坦沙赫里萨布兹,清真寺里休憩的男子。坦沙赫里萨布兹是帖木儿的故乡。

    

     26. 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座神学院外。

    

     27. 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家餐馆里享用阿拉伯水烟的年轻女子。

    

     28. 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波洛·哈兹清真寺外等候祷告时间的男子。

    

     29. 乌兹别克斯坦浩罕市,茶室。茶室是乌兹别克斯坦社会生活的最重要场所。人们在这里会见朋友,交流信息。

    

     30. 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犹太教堂的负责人。公元6世纪起,犹太社区就存在于布哈拉了。沙俄进入中亚时,布哈拉曾经有7%的人口是犹太人。70年代开始,布哈拉的犹太人开始大量移民到欧美,或者回到以色列。现在城里大约只剩下了280个犹太人了。在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族占总人口的约80%,但这个国家有100多个民族。每个民族背后都是一段历史故事。

    

     31. 布哈拉苏菲派圣徒纳格什班底的陵寝,来拜谒的女子。

    

     32. 布哈拉献祭场。纳格什班底陵对面有一个献祭场。根据传统,如果经济上可以承受,到圣地拜谒的信徒应该带上羊只等祭品。献祭场包含屠宰市、厨房和餐厅。任何人来这里都可以分享食物。

    

     33. 布哈拉,清真寺里祈祷的人。

    

     34. 乌兹别克斯坦古城希瓦,玩耍的男孩。

    

     35. 乌兹别克斯坦古城希瓦,城墙外祈祷的女人。

    

     36. 烤肉是乌兹别克斯坦最重要的饮食之一。

    

     37. 乌兹别克斯坦古城希瓦的男孩。

    

     38. 乌兹别克斯坦古城希瓦的一场婚礼。新郎的舅舅告诉我们,新郎是一名首饰匠,他和新娘是有父母安排结婚的。

    

     39. 乌兹别克斯坦古城希瓦,参加完婚礼准备离开的一家人。

    

     40.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天桥上的一位青年。

    

     更多精彩图片,详见本期杂志

     ***

    

     ⊙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 回复以下 关键词 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

     茶之道 | 邓丽君 | 伐木 | 英国王室 | 汪国真 | 窦唯 | 挪威 | 冰火 | 霍克尼 | 村上春树 | 格拉斯 | 万晓利 | 灰姑娘 | 纸牌屋 | 美剧 | 自恋 | 米其林 | 读书日 | 昆曲 | 真人秀 | 念念 |

     三联生活周刊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长按二维码 即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