呓佛语的摄影者
2015/6/18 三联生活周刊

    

     “我以轻声念细语,而恐大声喧哗。此语轻且至此,常以为错觉。”

    

     摄影本是一门关于时间的艺术,然而在日本摄影师山本昌男的照片中,一切仿佛静止一般,失去了白天与黑夜的交隔,二十四个小时无可计量。

     他将寻常之物赋予幽玄的氛围,怀古的哀伤。静静观看他作品的人,常为其中充满东方神秘感的微光绮影以及精神气韵所感染。他将着眼点放在细微的自然之物上,并充分展现东方式的审美情趣,普通的事物因此附着了某种灵气。“春花秋月杜鹃夏,冬雪皑皑寒意加。”此一首道元禅师的和歌,很能让人感受到山本昌男作品的精神之髓。

    

     山本昌男

     山本昌男1957年出生在日本爱知县。在这个风景绮丽的地方曾诞生过像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这样的著名人物。山本最初习画,却逐步走上了摄影的道路。以其安静内敛的性格和作品,他一开始并不似森山大道和荒木经惟那么为人所知,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山本昌男以一种充满日式传统美和穿越时间的隽永风格开始声名鹊起。

    

    

    

     为了寻找作品中时间流逝的感觉,他常将照片放置在咖啡或者茶渍之中,或使边缘轻微折损,刻意又不经意地,以做旧的方式为作品保留时间的痕迹。同时为了强调照片作为物质的存在感,他不仅将拍摄的题材设于细微之物、细微之处,照片本身也常以小尺寸现身。看过他展览的人,常震惊于作品尺幅之细小,甚而可以小到如指甲盖一般。在展览中,他也常将作品无序安放,有的位置高得离谱,使人难于看到细节,有时又隅于角落,似乎偏偏要逃离大家的视线。因而,为了看清这些照片的细部,观者需要尽可能地靠近这些照片,以此,一种人和照片的密切关系被建立起来。

    

     这些煞费苦心的安排,都是意在使观者不仅为照片的内容所打动,也注意照片这一物质形式本身的存在。他这种对于古意的追随和形式的新,也常呈示在画册的制作方式当中。在《Nakazora》画册中,作品以东方卷轴形式展现,随着卷轴打开,观者被他牵引,进入一条探幽之旅。而在《Omizuao》画册里,他又用了折子的形式,许多照片刻意贴近折缝的边缘抑或是被折缝所截断,主观地为观者制造一折两看的异乎寻常的观看体验。照片在他手中成为了与人对话的精灵,仿佛印证了日本“万物有灵”之传统价值观念。

     在名为《寂中小物》(小さきもの、沈黙の中で)的画册中,山本昌男这样写道:“回首来路,我意识到自己作品中恒常的命题,即对小物之执念。我为发掘到被忽视的蜉蝣之物感到欢心愉悦。如误触按钮亦或罔止于迷雾——我为这愚笨的感受着迷。我以轻声念细语,而恐大声喧哗。此语轻且至此,常以为错觉。”

    

     他的作品主题,常游走在事物的两极:一极,是缤纷之落樱、胴细之女体、悠散之浮云,清幽至此;另一极,是倾泻之瀑布、拍岸之惊涛、骇人之犬眼,恫人于内。但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此两极之事物因为山本昌男作品中如俳句般短促的律动感和充满禅寂心绪的画面完美地合一。俳句以五、七、五这一简单的语言规律配合四季之用语为人类打开想象之无限境地,山本昌男的作品也仅以黑白之色为大千斑斓的世界赋予了恒常而简洁的美感。日本的艺术史学家矢代幸雄曾以“雪月花时最怀友”的和歌解释日本美学之特点。当人看到雪、月、花这些四季更替之美好事物时,会感念、思念朋友亲人,希望将这份心绪传递给对方。引申来看,这里的“雪、月、花”所代表的是四季轮回之变化以及宇宙自然万物之美好,而此处之“怀友”是对人的普遍情感的指认。

    

    

     山本昌男常提起日本江户时期著名的遁世禅师良宽对其作品的影响。良宽留给世人的绝笔这样写道:“飘落的樱花,尚留枝头的樱花,都是落樱花。”(散る桜,残る桜も,散る桜)纤细哀愁的轻吟叹怀,清澈无欲的空无心境,或许正是滋养于这样的日本文化传统,山本昌男得以用西方人发明的银盐摄影之术,带领世人领略别样的东方禅寂之美。

     ⊙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 回复以下 关键词 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

     茶之道 | 邓丽君 | 伐木 | 英国王室 | 汪国真 | 窦唯 | 挪威 | 冰火 | 霍克尼 | 村上春树 | 格拉斯 | 万晓利 | 灰姑娘 | 纸牌屋 | 美剧 | 自恋 | 米其林 | 读书日 | 昆曲 | 真人秀 | 念念 |

     三联生活周刊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长按二维码 即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