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 | 有人把世博会当厨房,有人把它当秀场。
2015/6/20 三联生活周刊

    

    

     意大利人在本次世博会上谈“吃”,口号是“喂养地球”;而在一个多世纪前,他们的法国邻居在世博会上讲“穿”:正是通过世界博览会,巴黎将法式优雅的最佳载体——高级时装,推向了全世界。

     爱德华·傅克斯在《欧洲风化史》里谈服装,称其为“心灵按照时代的口味赋予肉体的形式。”这句话的主体换作国家,在一些全球性的社交季里体现得最为明显——一个例子是1900年的万国博览会。

    

     1900年世界博览会,巴黎

     法国人拿出了沙龙主人的排场。他们在巴黎开门迎客,纪念碑前伫立着“作为心灵映射时代的肉体形式”:一个五英尺高的时髦“巴黎人”雕像,身上穿着法式摩登的精髓——手工制作的高级订制时装。此后多年,时髦沙龙里也摆着一尊与真人等高的“巴黎人”铜像,与万国博览会上那尊一样,他们穿的也是Madame Paquin。

     实际上,1900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可以被看成是另一场时装展。参加展览的时装屋共有20家,带来了33名真人模特。参与者包括:1857年建立的Worth——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高级时装屋;1884年建立的Rouff;1891年建立的Paquin;1896年建立的Callot Soeurs,和1880年建立的Doucet。

     时尚展亭里,有30幕由真人等大的蜡像模特演绎的场景。其中一些模拟历史场景,这里有穿拜占庭礼服的狄奥多拉皇帝,着中世纪裙子的伊莎贝拉皇后,还有作为“IT girl”始祖的玛丽皇后。另一些场景则十分现代。在一幕“剧院离别”的场景,模特身着Doucet与Callot Soeurs的礼服,模拟上流社会的社交生活。在“试婚纱”的画面里,人们看到了Worth服装店。“它是景观性的,也是商品性的。”——这句话可以形容高级时装,也适用于世界博览会。

    

     现在回看,此次博览会值得玩味。法国人选择了万国博览会——这个发轫于英国的工业博览会,展示象征裁缝技艺最高水准的手工产物:高级时装,并将它作为法式优雅的载体,推向了全世界。实际上,此前每一届在巴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都有时尚展示的环节——不论1855年、1867年、1878年还是1889年,却没有哪一年造成了1900年的影响。

     最为吊诡的是,这个法国人引以为豪的精美造物,诞生在一个英国人手里。1857年,英国人查尔斯·弗莱德里克·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在巴黎开设时装店,出售高级时装。与传统裁缝等着主顾进店交代服装细节不同,沃斯让模特穿上事先作好的衣服,在主顾豪奢的沙龙里进行展示,供其挑选,并根据这些小姐太太们的要求在细节上进行改动——他还展现了现代意义上的视觉营销技巧:挑选年轻貌美的姑娘作为模特,将她们称为“Soises”。对于裁缝而言,沃斯做的是形而上的贡献:让高级裁缝完成了从“工匠”到“艺人”的转变。

    

     无论如何,高级时装既“生于法国”,就“归于法国”。法国人“为精致着装誓死”的传统,让人相信高级定制时装与其血脉相连。且不说那位因为过于热爱时装,被人民砍掉了脑袋的玛丽皇后;只需看看,那些被百货公司弄得神志不清的法国妇女。

     在1883年的小说《妇女乐园》里,左拉描写了一群蜂拥而入百货店的女人:她们相互拥挤、推搡,人流密集得“连她们的丈夫都进不去”——在这片喧闹的人群之外,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它如此巨大,大得能满足消费者永恒的需求。”

     “我们百货店的橱窗是一首真实的诗,关于美食、科技和风情。” 1854年,一份名为《科莱纳》(《La Coreille》)的时尚杂志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随着这一盛事的到来,狂热的气氛滋长了。百货店在橱窗里展示着他们最绚丽夺目的杰作,希望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法国人选择在1900年的万国博览会上将高级订制时装作为推广重点,有他们的考量。巴黎万国博览拉开序幕的二十世纪早期,是法国高级时装工业发展重要的时期,一些主要的时装屋在此后相继成立:Lanvin诞生于1909年;Chanel与Patou,均建立于1919年。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女性正在帮助法国制造令一个异国市场。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早期,美国上流社会的女性们,培养了每年来法国看新衣的爱好。驻巴黎记者带回的消息,充满报纸与杂志。百货店在巴黎开设办公室,以便采购当季最新的时装。

     法国人面对一个只胜不败的市场。在1900年,“来自巴黎”是最受美国女性认可的商标。1905年,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欢乐之家》,成为当时的畅销书。这位长期旅法、迷恋衣裳的女作家坦言,读者对于这本书的热情,很大程度上因为“其中的法式装束引人注目”。

    

     然而,即使是看来是“成功公式”的世博会与高级时装之联谊,依然需要仰仗经济的风向标。1936年,世界在经济大萧条中一蹶不振。这直接影响了1937年的世博会。尽管如此,主办方还是试图再现风光。他们在媒体宣传上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开支,召开了世博史上首个新闻发布会。政府也对参加展览的时装屋给予经济支持,以保证其呈现出得体优雅的法式风貌。Lanvin 展亭花费了2,110,874法郎,其中652,700法郎来自法国政府。

     奢侈品工业希望借世博会一扫经济萧条的惨淡光景,却成效不佳。作为“1900年巴黎人”参照物出现的,是“1937年博览会小姐”。海报上的人是黛西·法罗(Daisy Fellowes),一个为让·科克多盛赞的“有血有肉的巴黎人”——她拥有诗人、作家、时尚名媛、《Harper's Bazaar》主编的身份,还有殷实的家族产业和无数高级时装与珠宝,气派远胜于37年前那位法国人。即便如此,1937年的博览会依然没能再现1900年的盛况。

     ⊙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 回复以下 关键词 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

     茶之道 | 邓丽君 | 伐木 | 英国王室 | 汪国真 | 窦唯 | 挪威 | 冰火 | 霍克尼 | 村上春树 | 格拉斯 | 万晓利 | 灰姑娘 | 纸牌屋 | 美剧 | 自恋 | 米其林 | 读书日 | 昆曲 | 真人秀 | 念念 |

     三联生活周刊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长按二维码 即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