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成年人也可以读的《给孩子的散文》
2015/7/7 三联生活周刊

    

     继《给孩子的诗》之后,北岛联袂文学批评家李陀,编选了46篇《给孩子的散文》。北岛说:“《给孩子的散文》在图书分类中并不是儿童文学的概念。我认为,首先关怀的是童心的概念,应该超越儿童和青少年的年龄限制,甚至连成年人也可读,包括我自己。”也就是说,这本书并不是一味选择那些浅显易懂、低龄化的儿童读物。自来编辑文章选本即是一件既时髦又麻烦的事情。鲁迅先生在《文选》和《“题未定”草(六)》这两篇文章中谈论过选本的优劣、编选者的取舍以及读者可能受到的误导,虽是论战中的文字,不免有些激愤,然而却是任何想要关注这一问题的读者无法回避的,找来读上一读,当有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清明朗润。

    

     所谓童心的标准,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了深刻而生动的阐释。鲁迅先生在《看图识字》一文中说描述了“童心”的可贵:“凡一个人,即使到了中年以至暮年,倘一和孩子接近,便会踏进久经忘却了的孩子世界的边疆去,想到月亮怎么会跟着人走,星星究竟是怎么嵌在天空中。但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是好像鱼之在水,游泳自如,忘其所以的,成人却有如人的凫水一样,虽然也觉到水的柔滑和清凉,不过总不免吃力,为难,非上陆不可了。……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所以给儿童看的图书就必须十分慎重,做起来也十分烦难。”

    

     北岛自己说编选时“没有特别分类,强调‘包罗万象’,诸如多种风格和体例,包括日记、笔记等。中文的‘散文’和西方的‘散文’不同,可以说无所不在,没有什么限制。”从选文目录上,确乎达到这一标准。

     大体来说,近百年来有鲜明特点的散文家大多入选,当然也有例外的“落选”与“增补”,仔细看看这“落选”与“增补”,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关于通常不会选的人物以及通常不会选的作品,可以开列出两份名单:

     其一,入选作家里,有一些相对陌生化或者说狭义散文定义里比较边缘,跨界的作家:竺可桢、新凤霞、饶宗颐、陈从周、黄裳、李零、冯象,这几位的文章之美当然是不必说,分别是各自领域里顶尖儿的人物,但是一般的文学性散文选本大约不会把眼光放在他们身上,比如黄裳先生是以版本鉴赏以及文史随笔著名的作家,大约很难想象他的作品也有适合孩子读的篇章,这里却选入一篇《怀素<食鱼帖>》;李零的《史学中的文学力量》则是谈司马迁与《史记》里的感发振奋的气势;冯象是跨界比较大的学者,法学著作之外,一本《玻璃岛》,虚虚实实写尽了亚瑟王传奇的前世今生,这一篇《太初》更是把他野心极大的重译《圣经》片段收了进来,这能算散文吗?当然可以算,而且是风格特立的作品。

     其二,在入选的著名散文家名单里,也有相当部分不是他们脍炙人口的名篇,而是受众面比较狭窄的篇目,我认为这些篇目体现着编选者更深的意图:闻一多的《贾岛》是他的学术著作《唐诗杂论》中的一篇,文辞精美,仿若水晶剔透,是学术与文艺在近代绝佳的结合;俞平伯的散文一向以晦涩绵密著称,选入的是更没有什么名气的《记在清宫所见朱元璋的谕旨》,这篇随笔是年青的俞平伯参与故宫古物点查工作,主要负责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谕旨部分,读完这篇文章是不是可以对如今古装剧里津津乐道的帝王颂歌多一点冷静;巴金《一个车夫》,大约算不得他的名作,然而里面小主人公的倔强自立,应该是现今孩子成长可以借鉴的镜子;傅雷《傅雷书信: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七日夜》,这一篇人在艺术境界中的沉醉与升华,大约也是编选者希望孩子们心向往之的某种期许。

     总的来说,这数十篇散文单纯以文字和文字背后的思想论,应该都当得起“真”、“善”、“美”的评价,眼下的孩子们也许还读不大懂,或者说还没有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以及虚幻的网络游戏世界里抽身出来,静下心来读上几篇的闲暇,然而毕竟出版问世,哪怕是一个悲壮的抵抗,哪怕是一场遥远的期许,也终有它的价值。

     ⊙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 回复以下 关键词 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

     茶之道 | 邓丽君 | 伐木 | 英国王室 | 汪国真 | 窦唯 | 挪威 | 冰火 | 霍克尼 | 村上春树 | 格拉斯 | 万晓利 | 灰姑娘 | 纸牌屋 | 美剧 | 自恋 | 米其林 | 读书日 | 昆曲 | 真人秀 | 念念 | 性审判史 | 韩剧 | 张充和 | 丝绸之路

     三联生活周刊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长按二维码 即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