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兵,今年看什么?
2015/8/26 三联生活周刊

    

     8月23日,在天安门广场参加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预演的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2015年9月3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次胜利日阅兵。这是自1951年国务院设置“抗战胜利纪念日”以来,第一次举行以检阅武装力量为主要内容的纪念活动,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十一”国庆以外,举行由陆海空多军种参与的大型阅兵式。

     今天的中国军队领导人已经可以骄傲地宣称:“西方发达国家军队拥有的各类装备,我军基本都有了,而且不少装备的性能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空军的轰炸机多次在第一岛链之外1000公里处开展远海训练;海军的第二代核潜艇能在印度洋隐蔽活动达数月之久;由新型驱逐舰、护卫舰和补给舰组成的护航编队已21次驶往亚丁湾海域,执行国际护航和反海盗任务。中国是当今世界仅有的5个装备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战略导弹的国家之一,是9个拥有现役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也是仅有的3个完成第四代先进战斗机试飞的国家之一。波士顿学院政治学系教授、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罗斯(Robert S. Ross)评论:“中国海上力量的现代化是这个东亚大国在政治领域的重大成就……中国人民解放军已不再仅仅是一支第三世界军队。”

     但在70多年之前,所有这一切都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1937年淞沪会战中,70万中国最精良的地面部队面对30万日军,由于缺乏海空军支援和重武器,伤亡近30万人仍未能获胜,被迫放弃华东主要城市和当时的首都南京。集结在长江下游的4艘中国巡洋舰遭到数十架日机轮番轰炸,在4天内全部沉没,以至于到战争结束之时,海军几乎没有可以出海航行的军舰。同样势单力孤的空军则在外援时告中断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和拥有世界一流航空兵的日本相对抗。1940年9月13日,34架中国战斗机在重庆璧山上空与敌机遭遇,竟被击落13架、迫降11架,敌机无一损失!

    

     8月22日,在北京昌平“阅兵村”参加“9·3”胜利日阅兵式操演的三军仪仗队女兵

     以70年前中国军事的基础能力为坐标,今昔对比,不啻霄壤之别。如此反差的原因,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国防政策,以及将军事现代化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明确方针。尽管在建国之初一度以“一边倒”的姿态争取苏联的武器和技术转让,但在随后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始终坚持从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出发推进军事现代化,并保持国防工业体系的独立性。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防现代化成就大部分建立在对引进的技术加以吸收和内化、最终推出适应自身需求的装备的努力之上。它一再证明:中国不仅有能力对冲欧美国家的军工科技输出封锁,而且绝不是简单地“山寨”俄制装备。解放军推出的许多新型武器系统不仅在技术和质量上超越了其俄罗斯蓝本,甚至还能更上层楼、成为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装备的起点。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防现代化进程,与持之以恒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有机结合。通过把高度自给、立足内需、奉行保护主义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拥抱国际市场、实现商品和资本自由流通、从共享中获利的增长模式,中国逐步积累起了实现国防现代化所需的财政资源,并在更大范围内与世界体系相耦合。而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不仅能提升本国抵御外部入侵的能力,还有助于全球公域安全的维护,在保护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中国公民和中国经济利益的同时,履行中国政府关于“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观”的承诺。

     2015年5月发布的《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指出:“中国梦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就是强军梦。强军才能卫国,强国必须强军。”9月3日,胜利日阅兵,展现的是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最新成果,它隐含的是一条现代中国军事发展的脉络,对应的是70年前中国以血肉之躯获得抗战胜利之艰难;和平重要却不容易,大阅兵宣示了所有中国人共护和平、共享繁荣的决心。

    

    

    本期更多精彩| 封面故事 |

     中国军事装备和战略演进史(刘怡)

     向前!多样化发展的中国军事力量(刘怡)

     战略空军的新使命

     专访空军指挥学院教授王明亮(魏一平、付雪航、张力)

     走向“深蓝”的中国海军

     专访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杰(魏一平、刘畅)

     从一到无穷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重大阅兵(刘怡)

     | 社会 |

     调查:爆炸之后,生活仍将继续(艾江涛、黄丹露、杨璐)

     调查:广美盗画案(葛维樱)

     手艺:甘而可,漆器之器(周翔)

     逝者:再见,“怪老头儿”(邱杨)

     人物:方大曾:被遗忘的战地记者(龚融)

     | 经济 |

     市场分析:全球股市动荡(谢九)

     | 文化 |

     艺术:“未完成”:悬而不决的诗性(杨好)

     电影:《少女哪吒》,一个青春电影故事(李东然)

     旅游与地理:印尼爪哇岛:寻找海洋的记忆(丘濂、刘畅)

     设计:漂浮与透明(钟和晏)

     时尚:有关“英式茶”(杨聃)

     思想:略萨论文化之死(薛巍)

     书评:“生命既哀亦美,知此足矣”(丁骏)

     书与人:《第二空间》:米沃什的神学坐标(孙若茜)

     | 专栏 |

     邢海洋:用周期解读油价暴跌

     苗千:黯淡星光中的秘密

     贝小戎:蝉为什么叫得那么响?

     张斌:工作中的妈妈

     宋晓军:中俄要与美国争当太平洋的主人?

     ⊙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总第851期,版权归本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 回复以下 关键词 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

     释永信 | 侯孝贤 | 美食阅读 | 孤独之书 | 天津爆炸 | 下午茶 | 宁泽涛 | 黄渤 | 邪教杀人案 | 一人食

     三联生活周刊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长按二维码 即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