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这一代:不仅是时尚
2015/11/10 三联生活周刊

     时尚男女在中点握手言和。

    

     在伦敦的塞尔福里奇(Selfridge)百货商场,有一个被命名为“Agender Clothing”的区域,集合了一大批以“性别消解”为特点的品牌,包括“Commedes Garcons”等在内,其服饰特点之一就是性别无差异化(unisex style),例如一件宽大的男女皆宜的外套,或者粉色在裤子上的运用。泾渭分明的男装和女装时代正在瓦解,倒是从某种角度,印证了伍尔夫所说的“雌雄同体”。

     “女扮男装”大概是最早的一种中性表现。在欧洲性解放运动前夕的上世纪60年代,伊夫·圣·罗兰为女性设计了剪裁合身的男式晚礼服“Le Smoking”,之后,经过摄影大师纽顿(Helmut Newton)之手成为经典。2012年,巴黎大皇宫曾做过纽顿过世后的首次回顾展,这张拍摄于欧布里奥街(Rue Aubriot)的照片摆在醒目位置,女模特服帖的短发梳在脑后,领结、马甲和笔挺的长裤,与裸体的模特交错而立,我当时站在这张巨幅照片前,目光完全无法集中在“裸体的女性”身上,反而是身着“Le Smoking”的她,其中的“性意味却得到了加强”,居然有令人心跳的隐晦含义,而这种观感,对男性而言其挑逗意味就更为明显了。

    

     玛琳·黛德丽

     在“利用男装展示女性性魅力”方面,奥斯卡得主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可以算作鼻祖,尤其是30年代她初到好莱坞主演的《摩洛哥》(Morocco)中,头戴礼帽身着男装的吸烟形象,有“蛊惑人心的魅力”,被后世无数次模仿。事实上,前者正是圣·罗兰设计“Le Smoking”的灵感缪斯。

     这种性意味让女性主义者们敏锐地嗅到了男权的味道,“毕竟还是为了取悦男人”,这显然仍与那个美好的“平等”愿景相距甚远。

     学者李银河曾总结,从对女性地位的总体看法上,女性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女性的地位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最好尺度。马克思主义也认为,女性解放的程度是社会解放程度的天然尺度。如果说早期的中性美,是以在女性身上展示男性力量为主,之后却发现,好像数学里的相遇问题,原来两头各有一个黑点正在吭哧吭哧地往中点移动。

    

     贝克汉姆

     早在1994年,英国评论家马克·辛普森(Mark Simpson)就提出了“都会型男”(Metrosexual)的概念,用来指代那些“住在大都市且十分在意外表的异性恋男子”,并将贝克汉姆引为其中代表。他们恍然大悟,原来时刻不停照镜子的男人,并不是自己身边才有。

     从对注重外表和护肤的男人有偏见,到如今男人的颜值“成为第一要紧事”,对我们这一代人而言,也只用了10年时间。有意思的是,即便是竞技体育界的世界冠军宁泽涛,社交媒体的关注重点也全程围绕脸蛋和身材展开。

     另一个现象则是,“80后”成为“叔叔阿姨”级别后,十五六岁少年身上“雌雄莫辨”的美正在得到他们的倾心。以往少年特别是少男形象在艺术作品中,常以同性恋设定出现,例如白先勇在他的小说中创造的形象。而今的事实则是,少年的形象大都阳光向上,打动人心的是“还没有明显区分的世界”的部分。例如《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波特曼扮演的那个少女。相对“萝莉”,“正太”恐怕又受到更多的追捧,几乎是“母性意识觉醒”的体现。从流行的少男组合,到“少年密集型”真人秀节目,都是时下审美倾向的例证。一方面,从市场反馈的角度,女性美确实很难再挖出新意;另一方面,恐怕这也正好符合当下女性作为电视娱乐消费主体的“政治正确”,但它和所谓女性主义影响其实还有些距离。

    

     娜塔丽·波特曼

     按照普遍的观点,中国并没有过真正意义上自下而上的女性主义运动。倘若说有,也很大程度上只是“80后”这一代对社会资源的下意识争取。在他们出生的10年里,中国人口增长超过2亿,其中包括5000万独生子女,“在孤独敏感的社会语境中,女性主义的观念开始在她们当中渗透”,要变得“独立自主”,更重要的是需“强大”。就像格里尔(Germaine Greer)在其著作《女太监》(The Female Eunuch)中所称,在男权社会中,每个女人都像太监一样被去势,以便获得女性气质,而强大的独立的女性气质才是人类的革命性的未来。

     于是当“80后”听到波伏娃那句语录——“一个人并不是生而为女性而是变为女性的”,部分人会眼前一亮,更多的人是懵懂,但“独立自主”一词毕竟深入人心。

     如果从时尚圈预判趋势,“中性审美”已然跳出“女生男性化”和“男生女性化”,而是你我各走一步,归笼到“同一个区域”。上述说法的贴切之处在于,不论男女确实已经可以实现在商场的“同一个区域”购物,比如前面所说到的伦敦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小众品牌如法国的AMI或études Studio,毫不避讳贴身,同一款上衣的S号,既适用于身材瘦小的男人,也适用身材中等女人。一线品牌自然也是推波助澜者,从去年秋冬秀场到今年各大时装周,多是“模糊性别”的设计。相比于Gucci新任设计总监米歇尔(AlessandroMichele)推出的穿红色蕾丝装男模特,米兰时装周上普拉达女士(Miuccia Prada)线条柔和颜色清丽的男士衬衫倒更为人所动。中性风并不新鲜,只不过这一次直接消解了性别,参与品牌更多,来势更凶猛,以至于一个时装记者写道:“大概中性风一波接一波的缘故,到了巴黎时装秀,男模特们还没出来,我居然做起了买一条半身裙的白日梦。”

    

     时尚男女在中点握手言和,冷硬与柔美此消彼长,其他人则在10年里与这个流变共同成长。尤其中国的现实中,不管人们是否有意愿,全面开放二胎的消息都宣告了独生子女一代的终结。“80后”最大的35岁,最小的25岁,基本都已进入社会,同时也是“剩男剩女”组织中的主力。如果说孤独成为他们与生俱来的特征,那么寻找归属感对这一代人而言,显然是一种来自本能的自主。10年前,《时代》周刊亚洲版曾将李宇春放在封面,她的中性形象确实也影响了中国“80后”一代的时尚。现在,李宇春从“杀马特”到了纪梵希,看上去高档了,本质却没有什么变化,这不禁令人好奇:如今仍然捧之为偶像的,是否还是当年那批人;10年前不认可“中性美”的人群,经历不同审美观的洗礼后,如今是否又往前走了一步。又或许,当年追求自由与反叛的姑娘,正在家相夫教子并以此为傲,而当年曾吐槽“不男不女”的高中生,正对今年秀场上的性别融合风大呼过瘾。

     他们以并不对立的方式互换位置,征用了对方的眼光。而这,只是这一代人身上众多变化与融合中的一种。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文章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总第861期,版权归本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 回复以下 关键词 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

     释永信 | 侯孝贤 | 美食阅读 | 孤独之书 | 天津爆炸 | 下午茶 | 宁泽涛 | 黄渤 | 邪教杀人案 | 一人食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长按二维码 即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