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 | 我阅读,是因为我想在别处
2016/4/23 三联生活周刊

    

     今天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昨晚,一位书评人在朋友圈愤恨地说:“世界读书日,就是读书这件事的清明节……”读书这件事真的要绝迹了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数字却说:2004到2013年间,尽管杂志和报纸的销量下降了9%,但图书的销量却上涨了20%。

    

     男性使用移动阅读的人数是女性的三倍,但女性人均阅读时间比男性多6倍;1/3的使用移动阅读的人会用手机给孩子讲故事。

     在英国,平均每15000人拥有一座图书馆,而在尼日利亚,则是每135万人才拥有一座图书馆。很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人一本书都没有。

     昨天,剑桥大学英语博士娜塔莎·摩尔在一篇博客中列举了“你应该读书的6个理由”:读书正时兴(“玛丽莲·梦露和詹姆斯·迪恩阅读严肃的巨著的照片让书虫们获得了一些社会认同。Instagram上有个账号叫性感读书人,粉丝们在那里分享在纽约地铁上看书的乘客的照片”)、读书会让你变得更有趣、读书能克服你生命中的一些限制、你应该读书是因为你能够读书、读书有助于你的人格的形成、读书很有趣。

    

     关于读书能“克服你生命中的一些限制”,她引用了埃柯的一句话:“不读书的人只过了一生。读书的人过着5000种生活。”读书能够使我们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地点,书籍邀请我们踏上一种我们渴望的时间旅行。

     美国导演诺拉·艾芙隆曾以生动的文字表达了类似的意思:“阅读是我的一切。阅读让我觉得自己有所成就、有所学,它使我成为更好的人。阅读使我变得更聪明。阅读给了我日后的谈资。阅读能治愈我的注意力缺失症。阅读是逃避,亦是逃避的反面。在编造一天东西之后,阅读是跟现实亲密接触的绝佳途径,也是过于真实的一天过后让你接触他人想象的理想渠道。阅读是食粮。阅读是福。”

     美国作家乔·昆南说:“我每年至少读一百本书,每天至少看书两小时。我这辈子已经读了七八千本书。但我并没有破纪录。” 据说丘吉尔一生中每天看完一本书,甚至当他忙着把西方文明从纳粹手中解救出来时也不例外。这个成就可了不起:因为不少人都说丘吉尔在整个二战期间都醉得不省人事。

    

     丘吉尔,在他查特韦尔庄园的书房内读书

     他很清楚自己为何爱读书:“我阅读,是因为我想在别处。不错,我身处的世界、特别是这个社会还算差强人意,但书里的世界更美好。” 这种每天甚至每个小时都会产生的逃离现实的欲望正是人们读书的主要原因。大多数爱书人之所以读书主要不是为了获取更多信息、消磨时间,或自我进步,甚至不是像C.S.路易斯说的那样,为了知道他们并不孤独。他们阅读,是为了逃入一个更激动人心、更有价值的世界。在那儿,他们不会讨厌他们的工作、他们的伴侣、他们的政府、他们的生活。”

     “人类利用阅读来拖延不可避免的东西。我们通过读书向天空挥动拳头。只要还有这些史诗般的、无法完成的阅读计划在前头,我们就不能咽下最后一口气:叫死亡天使迟点儿来吧,我还没看完《维莱特》呢。”

     乔·昆南的女儿是一位神经科学家。他问女儿,阅读是不是逃避现实?她回答道:“错,阅读是逃避现实的反面。阅读是极端的内省,以至于你走出了自己,看见了自己的另一面。”

     用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的话来说,你在读书时还是在为全世界的文化交流做贡献。她在读书日致辞中说:“书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书在代际之间和不同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书是创造并分享智慧与知识的力量。”

    

     “卡夫卡曾说过,一本书必须是一把冰镐,劈开我们灵魂中冰封的海洋。”

     “书是我们内心生活的一扇窗,也是超越一切边界和差异,通往人民之间相互尊重与理解的一扇门。”

     “在一个文化遭到攻击、表达自由受到威胁并且日益高涨的不容忍对多样性构成挑战的时刻,这一讯息具有空前重要的意义。在动荡时期,图书体现了人类反映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并用理解、对话和宽容之声表现这些世界的能力。图书是我们必须珍视和维护的希望与对话的象征。”

     “书是对抗莎士比亚所说的‘人类共同的诅咒——愚蠢和无知’的力量。”

     (图片来自网络)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长按二维码 即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