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谈古典(13)—— 悲怆、月光与热情
2016/8/29 三联生活周刊

    

     贝多芬

     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是他对浪漫主义最重要的奠基。这32首奏鸣曲的创作从1794年起(第一号,OP.2),一直到1822年(第三十二号,OP.111),横跨他大半人生。我以为,贝多芬作品中,百听不厌的就是他各时期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这32首奏鸣曲中,最优秀是从《告别》开始的晚期作品,而传播面最广的则是《悲怆》、《月光》与《热情》。这3首奏鸣曲,《悲怆》是他成熟的开始,《月光》与《热情》是中期的代表性作品。

     我们先来听德国钢琴家奈伊(Elly Ney,1882-1968)演奏的《悲怆》。

    

    ▲ 奈伊1967年演奏的贝多芬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有太多的选择。德系钢琴家中,奈伊是很重要的一位,可惜她黄金时代录音太少。因被希特勒喜欢,她战后曾禁演。这套唱片是晚期录音,虽指触灵敏度不够了,仍非常珍贵。她的说法,音乐精髓在技术、音调、精准度、速度与力度,更重要是对作曲家灵魂的追随。

     这首《悲怆》的标题是贝多芬自己起的,排在第八号,C小调(OP.13),大约作于1798-1799年间,1798他28岁。他自己赋予标题的钢琴奏鸣曲,除了这首,还有第二十六号《告别》。悲怆应指第一乐章在凝滞中有个有点凄清、极慢的序奏,奈伊开头的重键是能吓人一跳的。悲怆的序奏是为引出主部辉煌的快板,第一主题像是过渡后,引出洋洋自得而有节奏感的第二主题才是主角。它以自我愉悦的节奏超越了悲怆情绪,形成了发展,充分体现出贝多芬的浪漫。再现部后,序奏的悲怆重现,由第一主题作简单的结尾。第二乐章是如歌的慢板,像是宁静着祈祷、慰籍自己的摇篮曲,很安静。结构上是三段体,中段有一点纠结与对纠结的梳理,很快就被慰籍化解。第三乐章,快板,回旋曲,轻盈的主题在回旋中引出旋风般的洒脱与强键惊叹号似的敲击,也有曲径通幽、珠玑迸射感。奈伊饱经沧桑后对这首奏鸣曲的体会,炉火纯青。

     再听也是诠释贝多芬权威的肯普夫(1895-1991)演奏的《月光》。

    

    ▲ 肯普夫1956年演奏的贝多芬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

     肯普夫三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录了三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三套录音,最珍贵是他录制的第一套,考虑到录音效果,我选择推荐他第二套的《月光》,第三套虽是立体声,技术退步了,就《月光》而言,第三乐章的速度也过快。

     《月光》是献给布伦斯维克家族三姐妹中年纪最小的桂察蒂的,大约作于1801年,升C小调(OP.27.2)。1801年贝多芬刚开始作交响曲,他曾暗恋于桂察蒂,因此这首奏鸣曲也可看作情感的记录。第一乐章是持续的慢板,主题充满幻想性,似乎是月色慢慢洇开,荡漾的感觉,按Ludwig Rellstab(1799-1860)的说法,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湖面上荡舟。当然,也可听为贝多芬要向桂察蒂表达的情意,肯普夫的诗意,朴实更隽永,这是我不选择苏联演奏家的原因。第二乐章是行板,轻盈有跳跃感,是两个乐章间的过度,很容易弹得沉闷。然后第三乐章是激动的急板,速度加上时时施加的力度,真正激情四射,像是搅碎一池静水的感觉。它与第一乐章形成强烈对比,这就是贝多芬情感之幅度。遗憾是,他却得不到爱情。

     最后的《热情》听里赫特,他是效果大师,善于极弱极强的对比。他弹过无数遍这首曲子,这是他的黄金期现场录音。

    

    ▲ 里赫特1959年演奏的贝多芬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热情)

     《热情》是贝多芬第二阶段的巅峰作,作于1806年,献给三姐妹的父亲布伦斯维克伯爵(Franz de Paula Brunsvik,1777-1849),F小调(OP.57),排在第二十三号,标题是汉堡的出版商朗兹在出版时起的。1806是他重要的创作年份,这一年他完成了《第四交响曲》与《小提琴协奏曲》,创作这首奏鸣曲时,他已经动手作第五交响曲《命运》,所以,第一乐章热情的第一主题像是在缓慢颤音中生长起来的,中间似有命运叩门的动机。这个主题一旦长成,以强壮辉煌亮相,给它输送动力的是,源泉般优美的第二主题,第二主题的荡漾再引出激情的第一主题。发展部,两个主题利用节奏变化轻重缓急、彼此对比,在情绪幅度中已经非常过瘾。再现部后结尾也有清晰的命运叩门。第二乐章是行板主题与三个变奏,第二、第三变奏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洒脱,尤其第三变奏,好听极了。第二乐章不间断就进入追逐性的第三乐章,稍作停顿是更旋风般的追逐,里赫特之触键如风,轻时妙不可言,壮时若石火电光,其迅捷令人过瘾十分。这就是俄罗斯人的效果。

     在《热情》之前,其实还有一首更优秀的第二十一号《华德斯坦》,是献给Ferdinand von Waldstein(1762-1823)的,下周继续听。

     回顾往期可点击:

     朱伟谈古典(10)—— 比才重要吗?

     朱伟谈古典(11)—— 拉罗与萨拉萨蒂的西班牙

     朱伟谈古典(12)—— 贝多芬从哪里听起?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爱乐」新刊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