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现场手记
2016/10/4 三联生活周刊

     从伦敦到瑞典的飞行要两个小时,降落在一个看似偏远的机场,只有我们一个航班入境,下了飞机就是入境大厅。入境官一位瑞典大妈问我来做什么,我说为了诺贝尔奖,她笑着点头说明白,明白。

     乘机场大巴向斯德哥尔摩城区驶去,一路上两旁层层叠叠的树林正展现出一年中最为绚丽多彩的颜色,偶尔见到林中有一栋木屋,却不见一个人,不愧是地广人稀的北欧世界。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市里,我身上装着用英镑换来的花花绿绿的瑞典克朗,用手机地图导航,跌跌撞撞地找到了预定的旅馆。

    

     秋天的斯德哥尔摩

     在这个高纬度的城市,傍晚六点多,天边急匆匆闪现出一团绚烂的火烧云后就迅速暗了下来。来不及吃饭,我坐了七站地铁到了“Universitetet”,猜想这应该是瑞典语中“大学”的意思,地图上显示瑞典皇家科学院就在这里。

     走出地铁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四周只有树木,空无一人。我沿着地图给出的路线,感觉仿佛行走在森林里,到处都是树。只花了几分钟就到了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所在地,那个之前只在电脑中看到过的建筑看起来并不怎么雄伟,在略显昏黄的灯光下影影绰绰,似乎全然没有在意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这里将是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诺贝尔奖颁奖的前夜,与斯德哥尔摩大学比邻而居的瑞典皇家科学院空无一人(摄影:苗千)

     科学院早就关了门,没什么可以探访,我记住了路径打算离开,发现路牌显示斯德哥尔摩大学与瑞典皇家科学院比邻而居,两者之间只隔了一座铁路桥。可是大学在哪呢?树林边的路牌指向大学,可是我向那边望去,没有一丁点的光亮和声音,也没见到一个大学生出现过。我所熟悉的大学,在周日的傍晚该是人声鼎沸,到处是小吃摊和学生情侣,可此时我面对的是一片漆黑的树林。我想,这是一个喜欢把一切都隐藏在自然之中的国家吧!

     在这座首都头几个小时的时间里,我首先想到的词竟然是“人迹罕至”。我失去了探访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兴趣,顺原路回到住处,为第二天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宣布做准备。

     一年之中将首先被宣布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却不发生在瑞典皇家科学院,而是在相隔不远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在进门不远的一个两层小楼墙上标有“Nobel Forum”(诺贝尔论坛)的字样,医学院里的人看上去却都不动声色,大概对这样一年一度的典礼已经司空见惯了。进入小楼里面,我才真正第一次感受到了“诺贝尔气氛”——大厅里边摆放着阿尔弗莱德·诺贝尔的半身像,聚集着各国记者,虽然还有两个小时才宣布获奖者,已经有几组记者开始现场直播了。

    

     摆放在大厅里的阿尔弗莱德·诺贝尔的半身像(摄影:苗千)

     再往里走,一个学术报告厅的主席台上方有一个鲜明的诺贝尔奖章的投影,显出它今日的与众不同。大厅里还没有几个人,各种长枪短炮都已经架好准备着稍后的全球现场直播。我只是孤身一人前来,摸了摸裤兜里装的手机,这就是我今天用来采访和通讯的全部设备了。

    

     发布会开始前,各种长枪短炮都已架好(摄影:苗千)

     上午11:30时间刚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的成员进场入座,并无太多的寒暄,就开始宣布今年的首位诺贝尔奖得主与他的工作。“Yoshinori Ohsumi”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我一边忙着拍照录像,一边看诺贝尔网站的介绍,一边看举办方刚刚发给我的获奖者简介。我并不精于生理学或医学,“autophagy”(自噬)这个词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但是好在诺奖评委的介绍言语平实易懂,让我能理解大隅良典工作的重要意义。

    

     本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日本科学家Yoshinori Ohsumi

     发布会的时间并不长。结束之后我抓住机会找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主席朱琳·吉拉斯(Juleen Zierath),问她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的工作有何应用前景。吉拉斯或许认为这个问题太过外行,她对我解释,尽管在未来有各种的可能性,但大隅良典的工作实际上是在更为基础的层面让人们理解细胞的工作方式,并不是专注于应用。我又问她,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有273名科学家被提名,要从中选出一位是否太过困难?吉拉斯回答说恰恰相反,当经过初步的筛选之后,理解了各位候选人的工作,要从中选出一位最合适的得主其实并不困难——或许她回答这个问题太多次了吧。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主席朱琳·吉拉斯(Juleen Zierath,摄影:苗千)

     发布会结束,人渐渐散去,这个大厅即将恢复平静,重新成为一个医学院的学术报告厅。我忽然想起在发布会时坐在我旁边的几个日本记者,其中有一个人没有照相摄影,也没有提问,全程都在认真的做笔记,或许他们之前猜到会有日本科学家获奖,是有备而来吧,我想。

    

     诺贝尔博物馆(摄影:苗千)

     从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出来后天光正亮,我搭地铁前往老城区的诺贝尔博物馆参观。这座博物馆外观古旧,内部却颇现代,展品中除了少许诺贝尔的遗物外以照片居多,一些物理学家和文学家我还认识,更多的则是陌生面孔了。耳边传来博物馆讲解员的声音,“你们要知道,斯大林曾经两次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博物馆内(摄影:苗千)

     在诺贝尔博物馆浮光掠影地参观一番后我赶回旅馆,为第二天做准备,接下来是诺贝尔物理奖。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新刊「最美长城」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