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首届“奇璞奖”提名名单火热出炉!
2014/12/2 医学界智库
导读:
蔡江南教授经过几年努力,终于将这些散落在各个角落的珍珠收集成串,将在12月20日的“奇璞奖”典礼上奉于众人。
作者:伯颜 来源: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CHiP)
健康产业的体量号称8万亿,越来越成为投资热土,但风口在哪里?
这是个政策高度相关,高度专业,相关环节众多的行业,也就意味着创新路上荆棘密布。但经过艰难探索,已经有一批创新者找到属于各自的风口。他们为什么能成功?各自创造了什么价值?可能最需要从这些案例获得启示的是投资者和创业者。“我们需要把这些闪光点串起来串成一串珍珠。”但最适合做这个工作的是商学院,蔡江南教授经过几年努力,终于将这些散落在各个角落的珍珠收集成串,将在12月20日的“奇璞奖”典礼上奉于众人。
蔡江南33岁时获得孙冶方经济学论文奖,这是中国经济学界的诺贝尔奖。 获得过这个奖项的还有李克强、周小川。 此后蔡江南负笈西游,成为美国麻省卫生福利部卫生政策高级研究员,而后回国,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任教,同时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通观这份履历,可谓上得庙堂、入得市场:有国际视野,能把握医改政策走向,也摸得准市场热点。更为重要的是勤奋,依靠中欧的强大磁场,蔡江南教授的微信上几乎就是一个个医疗创新的接力,或座谈,或调研,披沙沥金,最终完成了一份详尽的大健康产业创新的鉴宝指南。
风向哪里吹,谁能飞起来,按图索骥即可。
伯颜:为什么要办这个活动?
蔡江南:评奖的根本目的是希望有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鼓励健康产业的创新,为有志于这个行业的投资人和创业人,提供较为全面的优质案例。更重要的是要展示大健康产业的正能量的东西。大健康行业每一个子板块都有好创新,但很少看到它们的报道,看到的更多是负面的东西,我们需要把散落的在角落的亮点串成一串项链,系统的帮助人们认识行业创新,创造真正能够很好服务于病人的大健康产业。
伯颜:提名奖是怎么产生的?
蔡江南:通过前期的大面积筛选,最后有66个项目符合条件。我们有一个工作班子,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教授、学生、校友组成,经过班子的初步筛选,得出推荐名单;然后由专家组的三个组长与专家沟通和审定,进行了最后的讨论过滤,把提名奖确定下来了。提名奖分成了8类,有28个项目,每一类有三到四名获得了提名奖。接下来由20个专家组长的专家组,根据提名奖的材料,投票谁获得大奖。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案例是由于某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这种商业模式很难有可复制性,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考虑。(提名名单见本文最后)
伯颜:好的医疗创新的标准是什么?
蔡江南:能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价值,比方说改善病人就医流程的体验、提升患者疾病管理的水平,或者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比较多的是这方面的案例,很多是跨领域的结合,如药品和仪器的结合。比较多的这种跨界组合,原来卖药的不仅仅把药卖掉,而是给病人提供更好改善健康状况的办法。
伯颜:哪些子行业的创新比较活跃,也比较受资本看好?
蔡江南:医疗信息相关行业最活跃,相对来说这些领域的创新不需要重资产,也不需要非常专业的医疗技术人员,当然这也得到了资本的亲睐。其中的一个典型是三诺,它做血糖仪,最近他们开发了血糖检测的APP,装在手机上,数据可以传给医生,实现了线上和线下数据管理。
伯颜:信息化、高科技的创新毕竟是新的领域扮演曲线救国的角色,真正攻坚还得看医院和医生相关的改革,这方面的创新有哪些?
蔡江南:我们这次有三个医生的案例,龚小明妇科网,对基层的医生、年轻医生提供了网上在线教育。大医院的医生的水平和基层医院医生相差很大。还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案例,如仁济的医疗模式,管理了20多家江苏和浙江的二级医院,提高了二级医院的管理水平,人才的水平。还有把民营医院办成了医教研结合,成为北大医学院附属医院,把民营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
对医生多点执业有示范效应是宋东雷医生案例,为大牌医生建立个人品牌做出了榜样。公立医院的医生从来不愁病人,但一旦医生了离开了大公立医院,一下没有病人了,大专家到了民营医院,病人也不放心,不了解医生。多点执业不太顺利,很大的问题就是医生个人的品牌怎么打造。
宋东雷医生离开了华山医院将近两年,他用微信、互联网、给别人开讲座等各种各样的办法吸引病人。他已经解决了病人流量的问题,他现在一天有差不多20个病人,神经外科的手术是比较大的。这些病人对他来说足够了。他希望明年打造一个能够让医生多点职业的平台,为更多的医生创造走出来的机会。
伯颜:医保管控是个大话题,这方有什么创新?
蔡江南:医保控费管理,中公网做得不错,他们引进美国的一套医保控费软件,本土化改造。在杭州做得特别有效果,通过大数据来检测医生使用经费的不合理、不规则的地方,使医保规范化,大大节约经费。一般来说医保局和卫生局会有很多争吵,这两个对头在杭州竟然很融洽。这是对中国很有意义的创新。现在各地都面临着医保经费的紧张,医院在年底用光了医保额度,就开始推诿病人。解决医保管控会有一些大的商业机会。
伯颜:政策红利往往也有很多商机,民营资本怎么把握医改的机会。
蔡江南:对这个我先谈我的顾虑,大量对医疗行业不熟悉的民营资本,进入这个行业,投资比较集中,如信息有关的行业,医院投资都是热点。其实还有很多空白的领域的投资不多,像诊所,现在大量的病人都集中在大医院,很多国家大量的病人都在诊所看病,但中国缺乏有品牌的连锁诊所,丁香园要这么做。其他的如养老、慢病管理、康复、旅游医疗,中医药、人力资源的培训等等,有很多的商机,其实像牙科、眼科,现在还是极度的短缺,中国人很多是一辈子也没有洗牙的习惯,国外从小孩子出生很快的一岁左右就开始每年两次的洗牙,牙齿的保护,13亿人要是每年都洗两次牙,商机有多大。民营医疗怎么抓住公立医院的短板,错位竞争。
伯颜:民营资本的创新和国资外资比较,有什么特点?
蔡江南:民营的创新较多集中在医疗服务的领域,而外资的创新较多集中在药品和医疗仪器的领域中。国资相对不活跃。
伯颜:医改搞了好多年,公共政策方面有无创新亮点?
蔡江南:健康行业的发展和政策高度相关,我们认为北京、江苏宿迁,福建三明代表着三种类型,我们这里是主张百花齐放的,包括医改当中不同的观点,宿迁高度市场化的、民营化的做法;福建三明是政府主导下的一种改革。北京政府医疗资源最丰富,医疗管理的体系最为复杂,但北京相对来说在这方面改革的步子力度比较大。
伯颜:医疗创新市场很热,但应该也有你担心的一些东西。
蔡江南:我最担心的还是一窝蜂得投资,很可能像搞房地产一样,盖了很多医院,空在那里,甚至医院的病床和大型器材也堆在那里。更为担心的是由于医疗信息不对称,供方有能力来诱导需求,创造需求,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医保经费的浪费,一方面过度的医疗给病人带伤害。
我们切记不要重蹈中国房地产的教训,投了很多钱,GDP起来了,GDP的数据看上去很漂亮,但并没有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们一定要避免过了十年,二十年,中国老百姓健康质量并没有提高。要注意大健康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发展机会,避免一窝蜂、避免赚快钱,因为这个行业需要品牌的打造,需要很长的时间积累,赚不到快钱的。
伯颜:希望政府如何对待医疗行业的创新?
蔡江南:创新还是要发挥市场的力量,鼓励民营资本的发展。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政府的行业监管,两条腿都要强调。从传统的政府设置门槛很高,到最后把门槛放低,但政府监管不跟上的话,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深圳就碰到这个问题,很多人来办诊所,但是出了问题,没有办法来做处理、处罚,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层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都不够。
2014首届“奇璞奖”提名名单如下,进一步了解活动信息,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1、 登录http://t.cn/R7tSxUz
2、 电话拨打:李璐 021-28905044;
3、 邮件发送:chipforum@163.com
直接点击“阅读原文”,全面掌握峰会议程和耀眼嘉宾!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