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品每年浪费超万亿?
2014/12/8 医学界智库
导读:
据学者估计,我国每年药品及不良用药造成并发症增加等方面的浪费高达万亿元。
作者:郭惊涛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
中国的基本医保体系以高覆盖率著称,但问题也颇为突出。在有些业内学者看来,医保除了厚度不够之外,还存在着职能残缺、效率低下、浪费惊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医疗保险一般应有三大基本职能:一财务管理功能,二健康管理功能,三风险管理功能。
而目前中国的医保却只有三大职能中第一部分的一小半--基金管理功能,因此有学者痛心地表示,“医保应该是保健康,而我们的医保却沦为了出纳。”
对形成如此局面的原因,国务院医改办专家委员会专家房志武表示,“我们国家的社保部门只给了医保基金收缴和支付的职能,没有人力、物力、财力做基金的投资和风险管理,也没有对老百姓提供直接的健康管理。”
数据显示,中国卫生总费用仅占GDP约为5%,远低于欧美等国,而仅药品花费就占据了半壁江山。那么,其中医保支付的药品费用到底有多少是浪费掉的呢?
在近日中欧商学院举办的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上,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306医院药学部主任吴久鸿表示,“美国医疗支付有1/3是无效甚至是伤害的;中国是多少?我问过社保一些官员,说是一半一半,有人甚至认为可能达70%……”
还有学者甚至给出了惊人的具体数字:我国每年药品及不良用药造成并发症增加等方面的浪费高达万亿元。
然而,作为“中国好出纳”的医保却仅仅醉心于“控费”,以收支平衡为目的,甚至产生了巨额结余。
但控费成绩斐然的背后,却是医院不得不推诿患者,医患矛盾加剧。
作为医疗服务的购买方,医保部门常常苦恼于自己的权力不够大。拿药品采购来说,实际采购权在卫生部门,因此医保部门强烈主张谁出钱谁采购,甚至认为这样就可以买便宜的药,把药价降下来。
对此一位业内资深学者表示,“我赞同应由医保采购药品,但是不是买便宜的药就是好呢?我曾安排一个博士的论文课题,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对用治疗肺炎的三种抗菌素评估,应该选用哪一种成本效益最高;评估的结果是价格最低的效果最差,住院一周,热度还退不下来;最贵的三天就退热了,一周就基本康复了。所以不能光算药的成本,应该算治好病的总成本。”
因为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其中的很多因素都要考虑进去,比如说这三种抗菌素剂型并不一样,还要考虑输液占用的护士成本,而口服就节省了护士成本类似因素;药物有虚高,还有虚低,药便宜但病没治好,或治好了花了很多时间等,成本效益就比较差。
另据国内一课题小组调研后发现,我国医保目录的药物品种竟然大多是找大医院的专家凭经验、“拍脑袋”而来。
当然类似问题不仅仅在医保部门存在,据调研,CFDA的药品注册审批、发改委的药品定价等也都没有经过严谨的卫生经济学评估。
一位业内人士直言:“对于参保的民众来说,医保连‘好出纳’也算不上。如果医保管理不以保障参保人健康为目的,不大幅度提高效率,‘三保合一’后目前糟糕的状况不会改变,或许会更糟糕。”
本文为“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
【俱乐部】《医学界》医疗投资与管理俱乐部,由北京上海的约100名医疗健康投资人、大型制药企业CEO、医院院长、医疗产业媒体人等发起。定期在上海、北京举行小型的高端研讨会,如果您有兴趣参加,请发送“姓名、单位、职务、手机号、电子邮件”参加。参加者经过审核后,将获得《医学界》免费赠送的价值360元/年的手机报,并享有优先参与免费研讨会、折扣参加高端研讨会等权力。
【分享】喜欢这篇文章吗?点击右上角按钮,将它发给你的朋友,或将它分享到朋友圈吧~~
【关注】看到朋友转发这篇文章,请点击文章标题下方的“中国医疗产业报道”,来关注我们吧~~
【关于我们】“中国医疗产业报道”是《医学界》的产经版块,由《医学界》创办人、总编辑陈奇锐主持,内容包括医改评论、医疗产业观察、医疗产业与医院管理、移动医疗等新现象报道。“发掘医疗业的新现象”是我们的承诺,力图为您办出“独到、简明、扼要、有深度”的优质内容。如果您有相关建议或咨询,可直接回复,我们将尽快处理。
【招聘】《医学界》正在招聘医疗产业报道、医院管理、移动医疗和医院信息化、医疗器械、医药等专业的专职编辑,要求大学本科相关专业(医学、药学、医管、公卫、生物、医疗器械、IT、营销、经济、新闻、中文等专业)毕业,有媒体或者产业从业经验1-2年以上,喜欢阅读和文写作,对经管、金融、营销有兴趣、沟通能力强。有意者请给我们发来简历:ptmkt007@126.com 。兼职编辑工作地点不限,专职编辑,工作地点为:上海、北京、广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