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火商们转向医疗健康业
2014/12/10 医学界智库

     导读:

     逐渐减小的备战需要和美国国防开支的急降,让这家军火制造商的利润大幅缩水,不过无奈之中,通用动力公司似乎找到了新的方向——从制造潜水艇和坦克开始转向医疗健康行业。

     作者:宋冰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好像从近年的某一时刻开始,美国那些大名鼎鼎的军火制造商突然纷纷放下武器,开始温情脉脉地走上了关心人类健康福祉之路。

     并非是因为突然洗心革面,而是新兴的医疗健康行业已经取代了传统军火制造行业,成为下一个利润丰厚的富矿。

     许多分析家喜欢把医疗健康行业称为“新石油”,但在这些军火制造商眼里,医疗健康行业可不是什么新石油,而是新的F-35战斗机或者顶级驱逐舰,而且还有人埋单。

     放下武器的军火商们

     美国一家大型国防企业集团,也是联邦政府最大的合约商——通用动力公司,曾经在两年前单季度亏损20亿美元,分析师称其盈利状况令人“泪流满面”。

     逐渐减小的备战需要和美国国防开支的急降,让这家军火制造商的利润大幅缩水,不过无奈之中,通用动力公司似乎找到了新的方向——从制造潜水艇和坦克开始转向医疗健康行业。

     4年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力推的平价医疗法案获国会通过后,通用动力就收购了一家健康数据公司Vangent,并成为如今美国联邦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计划的最大合作方。

     “他们看到自己传统市场的盈利情况越来越不妙,”分析师塞巴斯蒂安·拉贾纳(SebastianLagana)称,“同时他们也看到了新法案会刺激大量资金进入医疗行业。”

     其他大型军火制造商也都走上了相同的道路,他们现在纷纷把自己的产品从战场上转移到病床边。

     比如,最早做导弹防卫系统的洛克希德公司,现在则专攻如何早期诊断败血症。洛克希德公司还有一项新业务是专门负责管理美国卫生部门的计算机系统,这家公司2012年与埃森哲等公司一起赢得了总价值150亿美元的医保系统合同,同时还正在参与竞标另一个价值110亿美元的大项目——五角大楼打算将军队的医疗记录计算机系统全部进行升级。

     以制造B-2隐形轰炸机而著名的诺斯罗普公司如今则在负责替美国卫生部管理与国立卫生研究院共享的健康数据,来帮助相关政府在医疗健康制度领域控制成本、提高政策效率。

     “我们有200名流行病学家,我们有临床的统计学家,我们还有内科医生和护士。”诺斯罗普公司一名专家称。

     并购成为主要转型途径

     除了网络安全外,华盛顿如今最看重的就是健康方面的分析技能。

     不过,很多军火商发现,要用最快速有效的办法来获得卫生部所需要的专家资源,就是像通用动力那样直接买一个现成的专业公司。

     在10月份,办公设备制造商施乐公司称收购了一家专做病例管理和疾病监测的软件公司。同月,美国政府和国防部门长期依赖的外包咨询公司博思艾伦也购买了一家科技公司的健康业务部门。

     不过,军火公司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并购并非事事如意。2011年,通用动力公司就曾经想花费10亿美元从维尔软件集团手里购买Vangent公司,但因为科技公司和国防公司之间的文化冲突导致这笔收购波折不断。

     但最后还是多亏了Vangent,通用动力最后获得了为政府开设客户服务呼叫中心的合同。自从一年前注册申请医保的官方网站瘫痪后,电话呼叫中心的生意超越预期地火爆,通用动力最后雇了8000名临时员工来支撑起奥巴马的医改热线。因为呼叫中心属于“成本加成合同”,即每多雇用一个人,卫生部就会多付一个人的成本,所以对于公司来说雇人越多利润越多。

     卫生部成大主顾

     近年来,美国政坛两党僵持、预算吃紧的局面下,唯有联邦政府卫生部门的采购额在过去10年内实现了翻倍,达到了210亿美元,这一数字预计还将继续增长。

     美国卫生部是排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和国土安全部之后,采购预算额第三高的联邦政府部门,仅其一家就超过了司法部、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和农业部几大部门加起来的采购预算总额。

     当然,比起五角大楼同年花在飞机、炸弹等装备上的2000多亿美元,美国卫生部这210亿美元在数额上算不了什么。但从趋势看,自2011年开始预算削减以来,如今的国防合同开支比起2008年已经减少了1/3。

     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家蒂芬·福勒(StephenFuller)称:“但是卫生部还处在有利地位,可以轻易地维持目前的预算水平,其他部门就会发现越来越难保证资金来源了。”

     —————————————————————

     【俱乐部】《医学界》医疗投资与管理俱乐部,由北京上海的约100名医疗健康投资人、大型制药企业CEO、医院院长、医疗产业媒体人等发起。定期在上海、北京举行小型的高端研讨会,如果您有兴趣参加,请发送“姓名、单位、职务、手机号、电子邮件”参加。参加者经过审核后,将获得《医学界》免费赠送的价值360元/年的手机报,并享有优先参与免费研讨会、折扣参加高端研讨会等权力。

     【分享】喜欢这篇文章吗?点击右上角按钮,将它发给你的朋友,或将它分享到朋友圈吧~~

     【关注】看到朋友转发这篇文章,请点击文章标题下方的“中国医疗产业报道”,来关注我们吧~~

     【关于我们】“中国医疗产业报道”是《医学界》的产经版块,由《医学界》创办人、总编辑陈奇锐主持,内容包括医改评论、医疗产业观察、医疗产业与医院管理、移动医疗等新现象报道。“发掘医疗业的新现象”是我们的承诺,力图为您办出“独到、简明、扼要、有深度”的优质内容。如果您有相关建议或咨询,可直接回复,我们将尽快处理。

     【招聘】《医学界》正在招聘医疗产业报道、医院管理、移动医疗和医院信息化、医疗器械、医药等专业的专职编辑,要求大学本科相关专业(医学、药学、医管、公卫、生物、医疗器械、IT、营销、经济、新闻、中文等专业)毕业,有媒体或者产业从业经验1-2年以上,喜欢阅读和文写作,对经管、金融、营销有兴趣、沟通能力强。有意者请给我们发来简历:ptmkt007@126.com 。兼职编辑工作地点不限,专职编辑,工作地点为:上海、北京、广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