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医改大胆施行医生年薪制
2014/12/20 医学界智库

     导读:

     三明医疗体制的改革核心内容有两项,院长年薪制,以及以医生年薪为核心的薪酬制度,这就是为了提升医生的价值、医护人员的价值

     整理:郑画画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

     12月20日,首届中国健康产业创新论坛暨“奇璞奖”颁奖典礼在中欧工商学院上海校区举行。福建三明市财政局副局长应邀出席“卫生政策论坛”环节,分享了三明医改的相关经验,详见下文。

    

     三明处于福建的中西部,我们原来不是第一批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但现在却受到大家的关注,为什么?

     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在政府

     我先问大家两个问题,现在老百姓感觉到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在哪里?这几年我们医疗保险面不断扩大,医保基金投入也不断增加,老百姓报销比例逐年也在提高,但是老百姓仍然感到看病难、贵,根源在哪里呢?

     看病难,是到大城市医院看病很难,乡镇医院不难,这说明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那医疗资源谁来布局?这个要想清楚;再说看病贵,老百姓觉得看病又难又贵,贵的原因是谁造成的呢?如果说到公立医院里面去,你想一想,你的价格是由省一级部门确定采购下来的,药品的价格、医疗服务价格都是政府定的,医疗服务和药都是政府主导的,就医贵、老百姓看病贵这个在谁身上,这个要第一个想清楚。

     第二个要搞清楚的,现在我们都实行医保了,城乡经营和农民,还有一个新农合,还有有职工的,这两个保险合起来的覆盖面99%点多,基本实现全民医保了,大家想清楚过没有?这个医保究竟是属于谁的?是政府?社会?个人?我想应该是个人的,因为我们是个人交费财政补助,这个当然是属于个人的,我们老百姓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所以政府这个时候应该要站出来为老百姓说话,为老百姓把这个医保基金管好,这是政府的责任,所以这两个想清楚了以后,我们来谈三明的改革。

     三医联动促进医改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有医保基金归谁管的问题,这个想清楚了,三明市的改革就是由政府主导的,所以三明的医改一定是政府主导的,政府在这个地方不回避责任,既然政府把这个责任承担起来,怎么改?我们三明实行三医联动的改革,要通过医保政策的改革,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医疗体制的改革增加医疗服务能力,也就是让医生让医院能够提高服务能力,而且愿意提供这个能力,同时我们还通过医药体制的改革,要简化药品的环节,简化我们的医疗环境,所以我们实现三医联动的改革,这主要有四大项。

     一、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这里核心的内容就是将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整合成一个单位,整合成一个机构,我们现在有职工医保、新农合,几个部门都跟医院发生关系,医院觉得很烦,多头发生关系也管不好,所以一定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为老百姓管好医保基金的这么一个机构,这是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体制的改革核心内容有两项,院长年薪制,让院长履行代表政府管理医院的职责,院长拿了政府的年薪,当然要接受政府的考核,政府就可以将自己办医的要求、办医的方向明确到考核队伍里面去。以医生年薪为核心的薪酬制度,这就是为了提升医生的价值、医护人员的价值,任何医护人员的价值同时也让他们愿意为老百姓看好病、治好病,改变他们原来的医疗行为。

     三、医药体制的改革,如果原来由省里面统一采购,按照这个采购价格统一配送、统一结算的话,这里存在着行政化、垄断化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打破这种药品你只管买不管用的问题,医疗保险基金统筹到哪一个层次这个药品就应该由哪个层次进行统一采购,我们经办机构要代表好老百姓管好这个基金,这个要做好,省一级又管基金又管采购,所以就段了,这个药品分得下去,这个基金由哪个层次进行统筹,药品就由哪个单位进行采购,自己知道我有多少粮、多少钱就点多少菜。

     四、政府投入机制的改革,政府投入机制的改革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财政投入,这个是有钱就投进去,投再多都不为过,这个是为老百姓做好服务。环境治理也是属于政府办医责任的范畴,我们要把整个医疗环境治理好,这是政府的责任。

     以上是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实行主导下的商业联动改革。通过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成效,老百姓的就医负担大幅度下降了,除了医药总费用保持低增长以外,上年医药增长总幅度远远低于全国,老百姓就业负担明显减轻,城乡居民的平均费用节省了600多块钱,职工的平均住院费用下降了300多块钱,医院以及医生的收入得到了增加,22家医院,医院真金白银的收入,医院的收入,增长了80%多,医护人员的收入增长了38%。

     医保基金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明的职工医保统筹机制,在改革前的10年亏损了1.44个亿,11年亏损了2个多亿,12年我们改革当年扭亏为盈,老百姓就医负担减轻了,医院就负担减少了,基金扭亏为盈了,这个钱从那里来的?药价节省中,药品数量节省中抢回来的,我们认为我们是为老百姓抢,抢的理所当然。

     重视利用信息化手段

     下一步我们三明的改革也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成熟的通过信息化固化下来,不成熟的要通过信息手段进一步完善和推进,特别是上午听了以后受益匪浅,实际上现在社会不仅仅是信息化的问题,而且现在有的时候已经进入网络化了,以后我们还要利用网络化的手段,进一步推进我们公立医院的改革。

     在这里今天看了一下,这里很多专家、企业家,特别是我们很多国际知名的大公司都在这里,所以应该说国际上先进的医疗设备还有药品为中国老百姓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我们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我们医疗设备、药品都靠进口、仿制,这都是不现实的,所以我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够为医疗设备,包括药品,从商品化过程能够进一步在中国落地,本土化,加大我们自己的生产能力、研发能力,这才是我们中国人民的福音。谢谢大家。

     现场提问

     廖新波:有人说三明模式不可复制,说领导强势,抓医改都是常委,但当你的领导退休之后,三明模式能成功吗?能复制吗?

     张煊华:这个问题很多人在问了,到三明来考察调研了以后,多数的人认为,三明的医改从医疗、医药、医保整体推动改革,这个做法是可行的,技术层面上也可行的。

     大家都说不可复制,不可复制在哪里?我们那边没有这样一个领导推动,要得出来一个结论,技术上是可行的,关键就是政治决心的问题,如果我们都想老百姓做事情,为人民做事情,我们什么事情不能去做?只要有利老百姓的事我们一定去做。这是我们党的基本要求。

     但如果没有这么强势的领导怎么去做?就是要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信息化手段把这种模式固化下来。举个例子来说,现在医保付费的方式有多种,各个地方都在探讨,有病品种付费,有总额预付制,我们三明实行的是次均费用付费制,就是多种的付费形式,我们信息手段如果跟上去了,我们都可以做到一种,按第一种进行付费,比如说我们现在做一个普通的阑尾炎手术,没有并发症的,阑尾炎手术发生就医了,付多少钱呢?比如说我是三明,我总共有22家公立医院,我是三明市改革区,我求一个平均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把这些做法固态化下来。

     听众提问:因为控费病人走了这个怎么办?

     张煊华:这个我们通过改革来了以后,我们往外就医的人数是在减少的,医院的医疗水平是在提高的,为什么医院的医疗水平在提高呢?两个原因,现在医院的硬件投入,特别是设备购买的投入是由政府来承担的,原来医院还要担心没钱买的问题,现在政府承担,所以从硬件设施方面得到提高了,医生的收入水平是要跟他的工作量挂钩的,医院的工资总额也是跟医院的业务量挂钩的,如果往外推病人的话是没有工资总额,医生也拿不到钱的,我们一方面调动医生的积极性,另外一方面提升医生的诊疗手段,所以我们的病人没有往外走,而且我们还回流。

     本文为“医学界产业报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来源。

     ————————————————

     【分享】喜欢这篇文章吗?点击右上角按钮,将它发给你的朋友,或将它分享到朋友圈吧~~

     【关于我们】“医学界产业报道”是《医学界》的产经版块。我们的《医学界》医疗投资与管理俱乐部,由北京上海的约100名医疗健康投资人、大型制药企业CEO、医院院长、医疗产业媒体人等发起。定期在上海、北京举行小型的高端研讨会,如果您有兴趣参加,请发送“姓名、单位、职务、手机号、电子邮件”参加。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