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各国私立医院:占主导份额
2014/12/25 医学界智库
?
导语:统观各国公私立医院数量对比情况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鼓励发展私立医院是医疗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作者:刘学文 来源:爱范儿
美国:85%是私立医院
美国大多数医院包括私立医院,都是非营利性的。据美国医院协会统计,目前美国医院公立医院仅占15%,69%是非营利性私立医院,营利性私立医院为16%。大多数规模最大、设施最好、医疗水平最高的医院都属于非营利性私立医院。
非营利性医院享受免税政策,不得对个人分配资产
美国法律对私立非营利性医院有严格的认定标准,即:属于非个人利益性机构;不得参与和医院业务无关的集团活动,接受政治性捐款;不得进行资产分配和支付额外工资;关闭时不得对私人分配资产。
同时,非营利性医院享有税收豁免,其捐助者也可以享受税收减免待遇。
按照美国税法规定,非营利性医院在申请注册成功后,可向联邦税务局申请免税资格,且申请程序极为简单,90%以上的申请能得到批准。申请成功即可享受免纳公司所得税、州政府的销售税、地方政府财产税。此外,当非营利性医院从债券市场筹集资金时,其发行的债券也免税。
德国:60%多是私立医院
德国目前大约有2200家医院,其中综合医院大约有1900家。在综合医院中,公立医院不足40%,私立非营利性医院稍微多一些,基本上占40%,其余20%多一点则是私立营利性医院。
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床位数上,私立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院都有逐年增多之势。
任何人都可以在德国开办医院,但审批很严格
根据德国《行业条例》第30条规定,只要获得德国官方许可并满足相关条件,任何人包括外国人都可在德国设立医院或私人医疗机构,相关事务由各联邦州主管部门审批。
当然,话虽如此,在德国开办医院的条件相当高。
根据德国《医院融资法》规定,投资商提交的投资方案必须为相关州所接受。
德国的社区医院基本上是私人诊所,而私人诊所不是谁想开就能开的。开诊所的审批过程和德国人做其他事情是一样的,非常的严谨和慎重。
在德国每个城市,每个社区,每个地方按区域面积大小,人口密度等等来计算,应该有几家医院,应该有什么样的诊所,都是非常科学和严格审批的,绝对不会多批。
而开私人诊所的医生,都可以说是名医,要在大医院里有一定的资历,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级别和年限,这样在大医院工作多年,或有了口碑才可以出来自己开诊所,不然没人会光顾你。
但符合技术条件后,还要等待机会。因为社区诊所也是按需科学设置的,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所以,必须等到某地方的诊所,由于种种原因关门了,才有可能去代替它。如果该社区已经有了一家私人诊所,就不会审批第二家了。
日本:83%是私立医院
日本大多数医院是私立医院,一共有9000多家,而公立医院只有1800多家。而诊所更多,一般诊所超过9.8万家,牙科诊所近6.8万家,几乎都是私人开办。
过去,日本也曾出现过患者全部集中到大型公立医院的“看病难”现象,而现在,“有病先去诊所”已经成了大多数日本人的常识。1994年,日本政府修改了《医疗法》,推出一项旨在将患者从大型医院向小型诊所分流的制度,规定原则上如果患者没有诊所医生出具的介绍信直接到大型医院就诊,就要缴纳一定的费用,甚至被院方拒绝。这项制度推出后,彻底改变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
日本实行全民健康保险制度,所有在日本生活的人包括外国人都必须强制加入,病人可持证在任何医院看病,包括私人诊所。
公立医院经营惨淡,私立医院生意“红火”
在日本的公立医院,由于医护人员拿国家额定的薪水,医生一天看多少病人、开多少药,都不影响自己的工资待遇,因此全国80%的公立医院都处于亏损状态,要靠税收来填补赤字。而私立医院的住院条件和服务质量、水平普遍较好,能为患者提供优质个性化服务,因此大受患者欢迎。尤其是高端患者,至少20%的人都会选择去私立医院。
由于日本所有医院的药品、医疗器械、检查费用、手术费等都是全国统一的。私立医院要盈利,就得动脑筋了,降低成本,减少医疗费用是最主要的手段。
澳大利亚:42%是私立医院
澳大利亚是一个高福利国家,公民可以享受基本的免费医疗服务,持卡者可免费在全国任何社区诊所和公立医院得到一系列免费的服务。
澳大利亚的医疗机构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私人诊所,主要诊治一般病症;第二类是专科诊所,如牙科、眼科诊所等,也主要由私人开办;第三类是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主要诊治需要住院的病人,是澳大利亚医疗保健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筹资和提供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任务。
2008年,澳大利亚设有1314所医院,其中公立医院762所,私立552所。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占70%以上,但私立医院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据澳大利亚卫生与福利研究所统计,澳大利亚的私营医院,共接待40%的住院病人,完成59%的手术,并在康复和心理治疗等方面承担主要任务。
公立医院人满为患,私立医院发展迅速
近些年来,澳大利亚公立医院人满为患,不堪重负,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私立医院或私人医生。
当然,私立医院或私人医生的收费一般都高于公立医院。但是,政府通过所谓“医疗保障计划”,对私人医疗服务的支出提供一定比例的补偿,个人只需要支付医疗费与“医保”补偿之间的差价就可以了。如果购买了商业医疗保险,那么商业医疗保险还可以帮助再承担一部分费用。对于商业医疗保险,政府一般给予30%—40%的退税补贴。有约三分之一的澳大利亚人购买了商业医疗保险。
不过,近年来,随着“医保”体系的负担不断加重,政府对私人医疗的支付比例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消费者自己需要为私人医疗服务支付更多的费用。
澳大利亚《健康保险法》规定,在公立医院就诊时病人无权选择医生和病房,也不享受优先住院和治疗,一些慢性病的手术可能需要排较长时间的队,同时免费医疗一般也不包括牙科、理疗和按摩治疗等服务。因此,中、高收入阶层的人都愿意购买私人保险以期获得更好、更快捷、更有效的医疗服务。
私人医疗保险持有者既可以去私立医院看病,也可以到公立医院以自费病人身份就医,可选择医生和优先住院,由保险公司支付费用。保险公司还会支付投保人的一系列非医疗服务费用,如理疗、购买眼镜的费用等。
澳政府给医院的经常性经费补助采取的是按病种加权拨款方式,即按不同病种分类编号,确定每一类疾病的经费补助。私营的保险公司为投保的病人向医院支付费用时,也参照此法执行。
在这样一种拨款付费方式的制约与引导下,医院必定会严格管理,重视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快节奏和高质量,加快病床周转,缩短住院天数,克服滥用药物,杜绝过度治疗,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否则就不能生存、发展。
开办小医院无需审批,当医生要努力十年
澳大利亚政府将医疗服务行业作为普通产业对待,任何人包括外国人都可以投资医院,准入条件没有区别。而且小项目无需政府审批,只有新建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万澳元或购买现有股份超过5000万澳元才需要联邦政府审批。因此,澳大利亚很多私立医院是外商投资的。
分享
喜欢这篇文章吗?点击右上角按钮,将它发给你的朋友,或将它分享到朋友圈吧!
关于我们
“医学界产业报道”是《医学界》的产经版块。我们的《医学界》医疗投资与管理俱乐部,由北京上海的约100名医疗健康投资人、大型制药企业CEO、医院院长、医疗产业媒体人等发起。定期在上海、北京举行小型的高端研讨会,如果您有兴趣参加,请发送“姓名、单位、职务、手机号、电子邮件”参加。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