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保险大时代尚远
2014/12/29 医学界智库
导语: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社会保险法规定医疗保险的统筹是在省一级,这样全国就有31个大病保险制度,从起源来看他对大病保险的前途并不乐观。对商业健康险公司而言,开展大病保险业务仍然不能不谨慎行事。
作者:李草凡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
本号上周五发表了《上海医保改革深藏产业机会》,分析了医保个人账户沉淀资金可用于购买商业健康险带来的利好。一位业界人士看后有些激动,今天周一刚上班就发来消息:国家从上到下在推商业健康险,保险的大时代来了吗?
很不幸,我只能回答:没有。不仅因为上述变化只是上海一地的政策,更重要的是,基本医保等一系列政策设计,并没有给大病保险留出健康发展的空间。
资金难以为继
以医保个人账户的资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在2012年8月六部委关于大病保险的文件中早有规定,上海此次的新政策并不令人意外。问题在于,稳定而持续的筹资并不那么容易。具体而言有如下几点:
——上海外来务工人口多,年龄结构优,这部分人的医保资金充实了本已濒临当年收不抵支的基本医保基金,且个人账户有较多剩余,这一状况难以复制;
——在人口流出地区,基本医保的统筹基金部分收支状况很不理想,专家曾有测算到2017年二线以上城市都会出现当年赤字;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本来筹资水平就低,更加捉襟见肘;
——国务院医改办曾针对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抽取1亿人样本调研,测算出2012年时的基金结余可以支撑未来三年用度,现在两年已过,大病保险很快将面临独立筹资的局面。
制度空间有限
大病保险并不是一块“肥肉”,政策留出的空间并不大,高福利性的基本医保对商业补充医保产生挤出效应。
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当地在设计大病医保制度时做过一个测算,住院实际自负费用超过当地农民年均纯收入(2.9万元)2倍的参保人,只占千分之1.2;如果采用城镇居民年均收入测算,人群基数更小,“商业医保几乎没有空间”。
其次,地方政府在购买商保公司服务时,条件过于苛刻。人保健康总裁李玉泉曾介绍,在招标过程中要求保险公司提供数额较大的保证金,还要交违约保证金,中标以后扣15%到20%,合同履行完了之后再划转回来,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负担。
另一方面,有的地方把风险调节机制变成仅仅是结余返还的单项调节,没有建立风险共担的机制。事实上,大病保险本身就是保本微利,如果商保公司在服务到位的情况下出现亏损,政府还应进行弥补。有商业保险公司人士建议设立一个调节基金,今年盈利多了,就拿出一部分来,确保可持续性。
控费局限重重
保险公司只能在理赔时对不合理医药费用提出异议,却很难对上游的诊疗环节进行监管。据了解,被当作大病保险制度蓝本的太仓经验,当地人社局尚未将基本医保数据系统向商保公司开放,后者的控费功能无法完全发挥。太仓大病保险的运行情况良好,部分因为它和上海有类似的人口结构,有利于基金积累。
某一线城市的区卫生局长透露,当地连中药泡脚都被纳入报销,医保基金的压力不言而喻。该区请商保公司制订了住院标准、检查标准等一系列制度,但是面对过度医疗,商保公司既没有行政管理的权力,更无法消除医院的逐利动机。
曾参与大病医保制度设计的原国务院医改办人士表示,没有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化,保险和医疗费用的赛跑,最终会把医保拖垮,大病医保也一样。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社会保险法规定医疗保险的统筹是在省一级,这样全国就有31个大病保险制度,从起源来看他对大病保险的前途并不乐观。对商业健康险公司而言,开展大病保险业务仍然不能不谨慎行事。
本文为“医学界产业报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来源。
分享
喜欢这篇文章吗?点击右上角按钮,将它发给你的朋友,或将它分享到朋友圈吧!
关于我们
“医学界产业报道”是《医学界》的产经版块。我们的《医学界》医疗投资与管理俱乐部,由北京上海的约100名医疗健康投资人、大型制药企业CEO、医院院长、医疗产业媒体人等发起。定期在上海、北京举行小型的高端研讨会,如果您有兴趣参加,请发送“姓名、单位、职务、手机号、电子邮件”参加。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