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费压力惹火医保智能审核
2015/1/20 医学界智库

     导语:医保智能审核系统的建设,不仅将极大地提升人社系统对医保的管理能力,增加其在医保管理并轨之争中的份量;其中所包含的基础数据的积累及其标准的统一,也将为未来医保实现第三方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草凡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

     在2014年年底,青岛市医保系统终于选定了万达信息作为其智能审核服务的供应商--按照人社部的有关要求,各地人社系统都要进行基本医保医疗服务监控和数据挖掘系统建设,时限就是2014年底。

     这是在医保控费的压力之下,人社系统在医保支付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创新。通过嵌入式的监控软件,实现对医保支付的强力监控,倒逼诊疗合理化,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这一系统建设,不仅将极大地提升人社系统对医保的管理能力,增加其在医保管理并轨之争中的份量;其中所包含的基础数据的积累及其标准的统一,也将为未来医保实现第三方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时监控的优势

     万达信息社会保障事业部副总经理王霏向《医学界》展示,他们开发的这套“医疗服务和费用监控系统” 于今年1月在上海市医保上线,能够细化到每个患者的就诊记录,包括患者姓名、医保信息、就诊医院、挂号科室及医生。

     青岛市最终也选定万达信息,一个首要的考虑就是他们能做到实时监控--智能审核系统与政府基本医保的结算系统相连通,发现不合规处方就不予支付。

     此前也有其它供应商表示,他们的智能审核系统可以做到实时监控,其实那只是在医生处方时给予提醒;如果医生坚持己见,不合规处方还是能够被开出并得到支付,最多在事后审核时被查出来,再接受医生的申诉,这样一套流程的控费效率显然降低了。

     事实上,仅仅嵌入处方医生电脑终端的智能审核系统,所能做的事情相当有限;万达的系统与政府的结算系统相连通,不仅能查出某次诊疗中单张处方的不合规,还能够从患者的连续就诊纪录中发现不合理行为,真正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副总裁薛莉芳介绍,借助万达的智能审核系统,上海医保曾发现一位患者三天之内连续在两家三甲医院看感冒,这是明显的医疗资源滥用,系统立刻冻结了医保卡的结算,阻止其在第二家医院的就诊。不仅如此,万达信息还据此建立患者和医生的诚信纪录,从预警机制开始落实控费的成功实施。

     据介绍,上海市的医保结算系统也是万达信息开发的,在此基础上万达的智能审核当然得心应手。不过,相关技术人士介绍,这并不是实时监控的必要条件。智能审核系统与医保结算系统的对接,只涉及后台的数据交换,在结算系统端设置好接口就行。因此,万达对市场的开拓深具信心。

     监控规则库比拼

     人社部此次力推的基本医保医疗服务监控系统,除了基础信息库,还包括可灵活配置的监控规则库,后者是审核不合理处方的关键依据。

     据了解,人社部整理出的监控规则包括针对频繁就医、超高费用、超量用药、过度诊疗、重复诊疗、不合理用药、不合理入院、冒名就医、虚假就医、分解住院等类别的监控规则241条,分析规则294条。

     但各地在采用智能审核时,会作因地制宜的增删。比如江苏省人社系统就把相关规则精简为64条,又在“其它违规行为”中分别列出空挂号次数过多、本院职工就诊累计次数过多、资质不符的医师提供门诊大病服务等非常细化的监控规则。

     除了项目的增减,人社部设想的这套系统还能实现监控规则的灵活定义,支持监控对象、业务场景、时间周期、阈值、医疗类别、险种类型、医院等级、疾病分类等多项参数设置,以适应各地实际情况。这也是各家智能审核系统体现实力的空间。

     海虹研发的“临床知识库”直接借鉴了美国ESI公司的用药规范,以面广量大而深受青睐。江苏某地级市医保结算中心稽核科负责人表示,医保管理系统的人士一般不具备医学背景,海虹的这套系统对审核很有帮助。

     但也有专业人士认为,海虹的临床规则库是舶来品,虽然经过了本地化,但其中还是有很多药品国内根本没有或者临床不用,因此并不很实用。

     据透露,最初人社部推出参考监控规则时,参与建议的包括承接了部里“金保工程”的东软,以及万达信息。

     没有统一的模式

     虽然建设基本医保医疗服务监控和数据挖掘系统是全国性的任务,但人社部并没有设定全国统一模式,而是在最初选择了杭州等17城市先行试点,此后更扩展到50多家。

     杭州市医保局局长谢道溥曾向《医学界》表示,杭州选择海虹的智能审核系统,主要看中了其搜索引擎和基于此平台的算法。

     2014年12月底,杭州市曾在人社部的视频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挑选了万达信息作为中标单位的浙江省作为省级代表在会上发言。此外,四川银海实施完毕的天津市作为市级代表发了言。在是次会议上,人社部领导表示,鼓励各地积极探索。

     据《医学界》了解,江苏省人社厅曾在2013年召开工作会议,部署人社部的这项任务,会上以卫宁公司的产品为例,演示了这套系统的工作原理。但江苏省内不止一个地级市医保系统的人士表示,他们还是会根据地情自主选择,省内也没有强求统一。

     外界对医保智能审核的看法不尽一致。“就江苏一个省,从北到南的用药习惯都不同”,江苏省医药商业协会的负责人表示,规则利用得不好,要么容易引发纠纷,要么会加大医保中心的人工复核工作量。

     而三甲医院的人士对于这一新的系统更持保留态度。“它最大的威慑力在于,对不合规费用直接拦截不予支付,但医保收入只占我们医院收入的一半还不到”,上海某三甲医院的院方人士说。

     长期研究医保改革的上海社科院研究员胡苏云认为,目前在与公立医院的博弈中,医保并不占优势,这不仅体现在经费来源上,更体现在人力资源匹配的悬殊性上,即使有技术手段监控来及时发现某些问题,但发现后及时处置的方法、手段和力量都是目前人社部门不堪承担的重负。因此支付方式改革要彰显其作用,需要公立医院自身的改革来配合,也需要人社部门走出目前监管执行力量薄弱的困境,其中涉及医保管理事务社会化委托的问题。

     券商分析人士认为,各家争抢医保智能审核系统的市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与之相关的大数据开发,如PBM(药品福利管理)、商业健康险拓展等,关键是看哪家能提供更深的协同数据服务价值。

     本文为“医学界产业报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来源。

     微社区想对本文发表看法?欢迎进入微社区交流、讨论。(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

     关于我们

     《医学界产业报道》是垂直新媒体《医学界》的产经板块,每日新鲜分享医疗产业的政策动向、投资热点、管理智慧、趋势研判。同时联合百位业界翘楚发起医疗投资与管理俱乐部,线下沙龙呼应线上互动,共同关注产业变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