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薪酬体系四大怪现状
2015/1/29 医学界产业报道

    

     编者按:1月24日,卫生行业薪酬制度改革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是在国家卫计委人事司的指导下,由健康报社和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和行业专家们的共同研讨,揭示出公立医院薪酬体系现存的几大问题。作者:李草凡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

     1月24日,卫生行业薪酬制度改革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是在国家卫计委人事司的指导下,由健康报社和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和行业专家们的共同研讨,揭示出公立医院薪酬体系现存的几大问题。

     医务人员收入上有封顶线

    

     根据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号)和国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文件等,财政部出台的《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公立医院用于分配的部分不得超过业务支出的一定比例。这一比例各地的具体规定不同,一般而言在30%上下。上海在近一两年开展的公立医院薪酬体系改革中,把这一上限放宽到了35%,但国外医疗行业的这一比例达60%-70%。

     医务人员收入与社会平均工资之间的比值以何为准

    

    

     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院管理学教授陈洁在会上发问: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工资总量怎么定?为什么是社会平均工资的3-5倍?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教授干脆表示:仅以2倍于社会平均工资的水平,有多少人愿意从事医生这样高强度的工作?

     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善联提出的现象同样令人深思:在上世纪90年代,德国医生的收入一般6.5倍于社会平均工资,现在这一水平下降到3.5倍左右。

     城乡差异明显

    

     上图以上海为例,显示出在同一地区、同样一套考核体系下,医务人员收入的城乡差距。

     绩效考核仍存争议

    

     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春林指出,绩效考核如果与业务量挂钩就会有问题。医生群体的收入与什么指标挂钩,将直接决定医生的笔怎么使,因此要形成正向的激励机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以低廉的费用把病治好反而得到制度性惩罚。

     本文为“医学界产业报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来源。

     微社区想对本文发表看法?欢迎进入微社区交流、讨论。(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

     关于我们《医学界产业报道》是垂直新媒体《医学界》的产经板块,每日新鲜分享医疗产业的政策动向、投资热点、管理智慧、趋势研判。同时联合百位业界翘楚发起医疗投资与管理俱乐部,线下沙龙呼应线上互动,共同关注产业变迁。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产业报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