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全球最大医院暗藏隐忧
2015/2/11 医学界智库
?
导语:“全世界最大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年度“成绩单”:2014年总收入75.21亿、门诊量426万。
作者:焦巨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
近日,网上一篇关于“全世界最大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年度“成绩单”的文章在医疗圈广为流传,其中郑大一附院2014年总收入75.21亿、门诊量426万等扎眼的数字引起网友热议。下面就让我们八卦一下这艘“医疗航母”的是是非非。
郑大一附院为什么要建一所世界上最大的医院?还是一位学者说得比较实在,“我们虽然天天呼吁大医院不要盲目扩张,但如果我是大医院院长,我也会扩张。”
那么,大医院扩张的动力究竟在哪里呢?
首先,中国的公立医院主要靠自谋生路,在三级医疗体系崩溃的当下,大医院人满为患,只要多一张床就是多挣不少钱。也就是说即使抛开政绩观,从“谋食”的角度,大医院扩张动力已足够。
其次,在不少患者的眼中,“大医院 ”和“好医院”还“傻傻分不清楚”,甚至混为一谈,认为楼高、设备先进、患者趋之若鹜的医院就是好医院。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大医院的扩张将产生巨大的“虹吸效应”,结果就是大者通吃,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
除了对大医院趋之若鹜的患者,比较明显的是,不少医生从职业发展的角度,也喜欢去大医院。
资料显示,河南全省共有1500名拥有博士学位的医生,而郑大一附院一家就占了一半。14年底,郑大一附院又成功引进了一名全职院士。
为啥连医生们对大医院也趋之若鹜?道理很简单,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最先进的设备、最多的科研经费、最全的疑难杂症样本、最高的工资在河南省将非郑大一附院莫属。
其人才引进条件可谓令人咂舌,提供的科研经费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百万岗位津贴、上百平米住房……
有钱拿,科研有保证,对医生来说夫复何求?
当然还有一条,属笔者个人揣测。在国家促进社会资本办医、医疗市场开放成为趋势的大背景下,公立医院建新院、搞医联体,是一种恐慌性地抢占市场的行为,以期通过绝对的规模优势对抗社会资本办医的竞争,并增大公立医院改革的难度。
也就是说,在中国目前的医院发展生态,谁最大谁就赢得先机。因此,很难说是郑大一附院院长当初接手医院时就立志建全世界最大的医院,很可能是在整个公立医院扩张浪潮中,一不小心比别的院长跑快了一步,郑大一附院才意外成了全国乃至世界“最大”。
然而对于期盼着结束“大医院战时状态”的患者们来说,这未必是一个好消息。
对于这些类似大医院的医生们来说就是好消息吗?也未必。
在郑大一附院飞一般的扩张中,医院年收入从5年前的6亿多元亿飙升到了超70亿,床位数也翻了5倍多,近万张,门诊量达426万,住院人数达31万,手术台数达19.6万,但职工人数7000多人,增长幅度仅70%左右。
对比一下美国梅奥诊所2007的数据估计会吓你一跳:
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梅奥诊所,2007年病床仅2400张,挂号量52万,住院患者13.5万,手术7.63万,而总职工人数达数万人,人家梅奥诊所的总收入达73.23亿,而且单位是美元。
郑大一附院医生工作量连续翻翻,但医护人员增长速度却赶不上,也就是说,高工资的背后是更高强度的工作量,值得警惕啊!
本文为“医学界产业报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来源。
微社区想对本文发表看法?欢迎进入微社区交流、讨论。(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
关于我们
《医学界产业报道》是垂直新媒体《医学界》的产经板块,每日新鲜分享医疗产业的政策动向、投资热点、管理智慧、趋势研判。同时联合百位业界翘楚发起医疗投资与管理俱乐部,线下沙龙呼应线上互动,共同关注产业变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