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和挨着协和开 高端医疗又一试验
2015/3/19 医学界智库

导读:私立医疗人才难得,几大社会资本办医巨头,要么聘请退休专家,要么沿用会诊模式,要么利用多点执业政策——什么时候他们能够不用从公立医院“借光”,而是正大光明地请到人身自由的好医生?
作者:李草凡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
3月19日,北京恒和医院试运营刚满一周。董事总经理迟诚在接受《医学界》采访时表示,医院定位于“真正的特需精品医院”。

从四年多前筹建至今,这家民营高端医院一直备受关注。令人瞩目的看点包括:其一,恒和医院总面积7万平米,如此体量而面向国人的中高端医疗需求的私立医院,在国内可谓凤毛麟角;其二,医院选址于东单闹市区,距离赫赫有名的协和医院仅300米之遥;其三,由于医院定位的变化,其与协和医院的竞合关系亦转微妙,从协和整体版图上的一个角色,更多地变为协和体系的外部合作者。
此轮医改进程中,社会资本办医不断推进,先后出现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北大国际医院、清华长庚医院等几家巨头,但目前都尚在探索之中。恒和医院能否闯出成功之路?
差别化精品服务
虽然北京聚集了全国约70%的顶级医疗资源,但是受制于体制的限制,公立医院的特需服务仍然留下了许多市场空白点。
“比如一位肿瘤患者,应该先做放疗还是先做手术?”迟诚举例说,相关的治疗方案最好是肿瘤、放射、影像等科室的专家一起来商量决定,然而这种国外普遍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 公立医院的特需医疗也不一定能够提供。
又比如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5年内是否复发对于存活期限非常关键,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康复方案就能有效降低复发的概率。恒和医院希望通过类似的专科特色康复管理,帮助患者更快更好地重返工作和家庭。
另外,最长拓展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慢病管理,也将是恒和医院的业务方向之一。所有这些,都将是公立医院现有医疗服务的补充,或者下游业务,正好形成互补。
“我们作为公立医院的补位者,提供高品质、个性化、差异性的医疗服务”,迟诚解释,恒和医院所提供的特需医疗,包括对名医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的特殊医疗服务及产品,以及一直以来私立医疗更为擅长的优质服务。

较之筹建时的设想,上述新的定位或许更为务实。据报道,恒和医院的股东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下属的北京协和医药科技开发总公司当初参与这个项目,目的是引进国际一流医学中心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建设一个亚洲一流的脑健康中心。不过如此体量的脑科医院,市场和运营模式都难以支撑。
迟诚介绍,恒和医院的设计日门诊量为600人次,试运营期间普通门诊挂号费300-600元,名医专家挂号费1500元,其余费用与很多公立医院国际部的水平大体相当。
人才难求探索新路
恒和医院试营业之初,到位的医护人员100名左右,这个数量大约是规划的1/3。中国医学人才网上周发布的招聘信息显示,他们提出了20个科室70人以上的人才需求。院方表示,先开出门诊,“五一”前后正式营业时,将开放住院病房。
据了解,恒和医院的团队中,科室负责人都是协和等知名三甲医院的退休科主任,由他们把握医疗质量和培养队伍。此外医院力推的“特需名家门诊”,聚集了来自北京各三甲医院的200多名各学科专家,其中一部分是退休后被返聘、仍然出诊的老专家,他们至今保持着相当高的学术活跃度;另外恒和医院也会请一些在职的名家不定期地过来会诊,总之合作方式灵活多样。
说到这一点,迟诚表示,恒和医院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周边三甲医院林立,请医生过来会诊等非常便利,这个优势是“不可复制的”。
此外,恒和医院还将与国际一流医疗机构合作。比如哈佛大学医学院及布莱根妇女医院,将成为肿瘤疾病和女性生命周期研究方面的合作伙伴,而英国皇家自由医院将与恒和医院互派护理人员,带来更为主动的、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恒和医院医疗业务负责人张松伦认为,作为一个平台整合国内外的优质医疗资源,的确是恒和医院的一大特色。同时医院也将致力于标准制订、流程管理、乃至与医疗团队绩效挂钩的评价体系等,因为制度建设能够减少对合作医院或专家个体的依赖,也更有利于长远的发展。
张松伦本人一直致力于探索实践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特别希望在慢病管理方面运用创新思维。他介绍,恒和医院将综合预防、治疗、运动、营养乃至心理等手段,打造一条完整的慢病管理、治疗和康复链条,先期会介入糖尿病、难治性高血压,以后逐步向肿瘤疾病等扩展。
这个过程周期长、见效慢但是极具价值。张松伦表示,希望结合专科特色,打造多种方式介入的慢病全流程管理,探索出民营高端医疗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本文为“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如果您觉得本文有价值,欢迎您点下“赞”,并转出去,与朋友们共享;如果您想对本文发表看法,欢迎进入微社区交流、讨论。(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
《医学界产业报道》是垂直新媒体《医学界》的产经板块,每日新鲜分享医疗产业的政策动向、投资热点、管理智慧、趋势研判。同时联合百位业界翘楚发起医疗投资与管理俱乐部,线下沙龙呼应线上互动,共同关注产业变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