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5年规划说了些什么?
2015/4/1 医学界智库

     导读:未来五年医疗改革将会延续新医改的大方向,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公立医院为主,医疗系统的框架不会变化。所谓的改革将是做些技术性的修补,至少未来5年内不会有大的动作。

     作者:周亚夫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

     3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上公布了由国务院办公厅3月6日下发的文件《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全文(国办发〔2015〕14号,下称“纲要”)。由于该文件如此重要,相信很多关心医改的朋友,和笔者一样,都会认真阅读几遍。看完之后,笔者认为:

     5项原则继续强调“政府主导模式”

     “纲要”的原则部分是核心,尽管在“纲要”中位置比较靠后,但却是文件的灵魂。“纲要”提出了5个原则:

     一、坚持健康需求导向;

     二、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

     三、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四、坚持系统整合;

     五、坚持分级分类管理。

     上述原则中,“坚持健康需求导向”虽然是新提法,但实际上和 “坚持公平和效率统一”一样,是正确的废话;剩下的三项原则,值得特别分析下。

     “纲要”中提出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尽管这是卫计委一贯的立场,但上述原则却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方向相反。

     由于“政府主导”和“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南辕北辙,上述原则的确定,实际上明确了,未来5年内,医疗卫生行业将继续坚持“计划经济”模式,或者换个说法“政府主导模式”--产业和知识界期盼和呼吁的市场化改革,并不会成为未来5年的主题。

     “政府主导”原则的确认,标志着医改计划派,在新医改进展不顺利之后的博弈中,虽然艰难却再次掌握了控制权--对卫计委来说,这是一次重大胜利。所以文件出台后,笔者注意到卫计委网站上罕见地刊登了医改政府主导派学者葛延风等的支持或者解读“纲要”的文章。

     “坚持系统整合”看似和“坚持健康需求导向”、“坚持公平和效率统一”一样,是正确而无用的废话,但实际并非如此。仔细看看条文“加强全行业监管与属地化管理,统筹城乡、区域资源配置,统筹当前与长远,统筹预防、医疗和康复,中西医并重,注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促进均衡发展。”这个原则实际再次确认和肯定“政府主导”的内容,这个原则几乎是在说:只要和医疗卫生有关,全是我们“监管、管理、统筹”的范畴。

     “纲要”原则五提出“坚持分级分类管理”。这有什么意味呢?既然坚持“分级”、“分类”管理,医院等级评审恐怕要继续,“分类”管理,则意味着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院的公平竞争,还要继续等待下去--简单的说,原来的搞法还会继续下去。

     未来5年,医改将限于技术性修补

     新医改自2009年开始推进以来,获得了一定成绩,如医保覆盖率、保障程度提升,但在核心的“医疗市场开放、医生自由执业、公立医院改革、市场平等竞争、医疗价格改革、医药分开改革”等关键环节并无推进。也因为此,过去5年的新医改,进展不如人意,最近被批评很多。

     但正如笔者一直说的那样,对于本届政府,医改并不是最紧要、急迫的任务,在医疗体制虽然弊端越发明显、但仍能运转、短期没有太大危机的情况下,政府并无动力和意愿推进彻底医改。

     维持一个效率不算高、抱怨很多但仍然能够运转的医疗体系,还是去冒着失败风险、推进一个难度很大的改革呢?所有的当权者都是保守派,没有人愿意去碰烫手的山芋。政府更倾向于做“增量”改革,努力去维持现有体系的运转。

     也正因为此,笔者认为“纲要”实际上对于热心于医疗市场化改革的改革派、产业界人士来说,是再次泼了一瓢冷水。

     但笔者还是要鼓励下医疗创业和产业界的朋友们,尽管“纲要”抛出来一个“计划经济”的“旧瓶子”,但就其装入的内容而言,还是有些新意的。比如提出了2020年,把社会资本办医床位数提升到25%;比如在“信息保障”中,响应了当前医疗信息化和移动医疗等的趋势,这在未来将为医疗信息化、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在“卫生人才队伍”“人才培养”中提出目标:“院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毕业后教育得到普及,继续教育实现全覆盖”,也算针对当前医学教育学制混乱等问题开出了药方。

     从乐观的方面看,尽管“纲要”力图维持“计划体制”、维持“政府主导”,但它毕竟在市场潮流、新技术趋势中,不得不做出反应,而且也确实会产生大量的机会。

     未来5年医疗创业怎么搞?

     “纲要”上述原则的确立,意味着,改革将会延续新医改的大方向,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公立医院为主,医疗系统的框架不会变化。所谓的改革将是做些技术性的修补,至少未来5年内不会有大的动作。

     那么对于医疗创业者、投资者、从业者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对于医疗创业者来说,未来5年内,期待的市场开放、医生自由执业是无法过多预期的,但确实因为社会资本办医有明确目标,可以去争取;医生们自由执业不会彻底放开,但会逐步松动--总之,未来的医改将限于技术性修补,5年内的创业者们,恐怕会像1980年代之前下海创业一样,面对很多不确定、确定的“玻璃门、天花板”。在这样的环境中,太激进的做法将会遭受打击,甚至遭受挫折--有些互联网医疗公司,创业多年都难赢利,按照这个改革的节奏,未来5年内,这些公司恐怕仍难看到利润。

     由于我国医疗市场的问题是系统性的。在系统性改革无法推进、无明确时间表的时候,创业者们一定要悠着点--干靠谱的事情,先活下来,默默地积累经验值和实力,等待更适合的环境出现再去发力,可能是更理性的选择。体制内的医生们,也别急着去开诊所,先从门槛低的多点执业干起来,要比直接冲到海里游泳来得稳妥。

     (本文为“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杂志”,

     百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关注方法:

     按住图中红色指纹3秒钟,

     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关注。

     如果您觉得本文有价值,欢迎您点下“赞”,并转出去,与朋友们共享;如果您想对本文发表看法,欢迎进入微社区交流、讨论。(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

     《医学界产业报道》是垂直新媒体《医学界》的产经板块,每日新鲜分享医疗产业的政策动向、投资热点、管理智慧、趋势研判。同时联合百位业界翘楚发起医疗投资与管理俱乐部,线下沙龙呼应线上互动,共同关注产业变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