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莺:80%的问题可在门诊解决
2015/4/28 医学界智库
导读:公立医院由于工作量太大,常常看到的就是疾病本身,而患者希望医生看到的是患者整个情况,包括他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所处人生时期。
作者:刘腾
来源:中国经营报
拥有数百万粉丝,被称为“急诊女超人”的网络红人于莺终于确认选择担任美中宜和医院综合门诊中心CEO,这是她从协和医院辞职两年以来第一次公开担任的职务。据美中宜和方面介绍,综合门诊中心是一家单独运营的诊所,和美中宜和医院的运营相互独立。
目前,这家综合门诊中心的股东有美中宜和医疗集团和高瓴资本,后者则是由美国梅奥医疗集团投资。打上了梅奥这枚耀眼标签的这家综合门诊中心今后将如何运作?于莺如何评价自己跳出体制的创业?为此,《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这位活跃在互联网上的知名人士。
三甲医院门诊无力保证充分的医患沟通
《中国经营报》:你在北京协和这样繁忙的医院从事急诊门诊近10年,在你看来,大型三甲医院的综合门诊存在什么问题?
于莺:公立医院由于工作量太大,常常看到的就是疾病本身,而患者希望医生看到的是患者整个情况,包括他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所处人生时期,甚至他整个家庭。
《中国经营报》:两年前你从协和辞职,当时理想是自己开办一个诊所,现在是你离开协和时心目中的理想状态吗?
于莺:我从协和辞职之后发现,原来的想法不接地气。我自己要想开办一个简单的诊所很难,申请很费劲,需要很长时间。再加上很难进入医保,这就造成在中国医生要想单独创业如果不依托有实力的资金和企业很难办成。
医改正在进行,我也在看政策的改变,我相信政策还会继续变化的。
《中国经营报》:综合门诊中心是一家什么医疗机构?它算是一家医院吗?
于莺:其实中国80%的病人,尤其在美国可能更高比例都是在门诊解决的,我们真正住院解决的比例只占10%到20%左右。
我们早期为什么不是说直接建一家综合医院,因为你也知道,像北京有20多家三甲医院,有这么多的二三级大型综合医院,如果我们早期直接进到综合医院,规模、面积这么大,投入这么多,又没有公立三甲医院那么优秀的专科大夫,我们靠什么来取胜?
我们首先要解决基本的门诊服务,我们觉得在中国现有的体制下,患者的门诊服务是最欠缺。
用激励措施来提升服务
《中国经营报》:既然你觉得公立医院的门诊无法周到地为患者服务,在这里你们用什么办法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
于莺:激励措施,团队合作。我把对家庭的关怀,作为考核一个医生的主要指标之一,至于知识面是否能达到,靠团队协作,也靠美国梅奥医院的知识体系支撑。
美国梅奥医疗体系也开始于诊所,现在是世界最著名的医疗体系。梅奥有针对患者的资料库,我们正在和合作方翻译这些资料,对员工进行培训。
《中国经营报》:你以前十多年一直是一名医生,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现在开始做管理者,适应这个角色难不难?
于莺:我辞职后一直在学习企业管理方面的内容,学了两年了,看书,管理的、经济的、绩效考核的,向有经验的人学习。我朋友曾经说过,我有个优点是能听得进去别人的话,判断对错,自己错的敢承认,能纠正,不会死要面子。
《中国经营报》:你在网络上有很高的知名度,你如今新浪微博的粉丝就有307万,互联网对你的职业有帮助吗?
于莺:简单地说,如果没有微博,也许我现在还在协和医院急诊科当医生。在网上看到我的微博后,有患者慕名而来。我是互联网或者微博的受益者,再过10年来看,我是这个时代的试验品。我是自己高兴,自己想做的事一点点做出来了就行,但其实,我不太喜欢出现在风口浪尖。
想与同行们一起交流医院管理经验、共聊医疗产业投融资心得?欢迎加入微信群“医疗跨界交流-医学界”。
入群方式:微信添加群管理员dcf8wbys为好友,由管理员邀请入群。
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关注医疗产业动态、行业资讯、医院管理及医改政策,为医疗行业管理、决策及研究者提供快速、有价值的医疗产业信息。
关注方法:
按住图中红色指纹3秒钟,
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关注。
如果您觉得本文有价值,欢迎您点下“赞”,并转出去,与朋友们共享;如果您想对本文发表看法,欢迎进入微社区交流、讨论。(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