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学”有望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2015/4/29 医学界智库
导读:国家层面通过组织专家论证和讨论,一致认为现在开展精准医疗研究是整个医学界的重大机遇。
来源:中国证券报
据业内人士介绍,“精准医学”得到政府高层重视,批示国家卫计委和科技部组织专家论证,“精准医学”有望写入国家“十三五”科技规划。此外,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3月底公布了首批肿瘤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单位名单。卫计委指出,通过试点做好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验证与评价,逐步完善相关技术规范,提高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和管理水平。
拟入“十三五”科技规划
国家卫计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近日透露,国家卫计委最近会同科技部等部门,联合一批顶尖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中国的精准医学计划。国家层面通过组织专家论证和讨论,一致认为现在开展精准医疗研究是整个医学界的重大机遇。应抓住这个机遇,按照中国的需求,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和计划,搞好顶层设计,并进行系统谋划。
“很多科学家提出,精准医疗可以推动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同时要充分考虑法律法规制度环境。”秦怀金表示,国家卫计委和科技部希望,将精准医学发展计划列为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中的一项。
精准医学系统整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致力于科学认知人体机能和疾病本质,促进疾病防治的策略、路径、方法,实现有限的卫生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群体健康效益。2015年,美国提出开展“精准医疗计划”,让这一名词迅速进入公众视野。
肿瘤检测市场先行
短期来看,个性化医疗相关技术和产品对相关公司的收入贡献有限,但随着市场的不断拓展,未来增量可观。
目前,国家卫计委允许怀孕12周以上的高危产妇利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无创产前筛查。以这一项检查为例,我国每年新生儿数量约1600万,按10%的市场渗透率,3500元/人次计算,市场空间约56亿元/年。随着技术的发展,成本继续下行将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考虑到每年三四百万的癌症发病人数,基因测序的应用空间更加巨大。根据《世界癌症报告》统计,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1/5。
业内人士表示,对这类恶性疾病的治疗,一方面是加大治疗药物的研发突破,另一方面应从精准治疗角度进行治疗技术的突破。当前的肿瘤治疗正逐渐从宏观层面对“症”用药,向更微观的对基因用药转变,实现“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精准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趋势。目前国内多家基因公司进入肿瘤检测市场,争夺这块大蛋糕。
在肿瘤个体化治疗领域,国家卫计委此前仅批准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和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事该业务,三者皆为政府背景,开展进度缓慢。3月底国家卫计委公布首批肿瘤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后,部分公司加快布局,华大基因旗下华大医学的进展最为快速。公司目标客户包括健康人群、高危人群,也可辅助治疗、预后监控。
想与同行们一起交流医院管理经验、共聊医疗产业投融资心得?欢迎加入微信群“医疗跨界交流-医学界”。
入群方式:微信添加群管理员dcf8wbys为好友,由管理员邀请入群。
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关注医疗产业动态、行业资讯、医院管理及医改政策,为医疗行业管理、决策及研究者提供快速、有价值的医疗产业信息。
关注方法:
按住图中红色指纹3秒钟,
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关注。
如果您觉得本文有价值,欢迎您点下“赞”,并转出去,与朋友们共享;如果您想对本文发表看法,欢迎进入微社区交流、讨论。(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