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全科医生眼中的港大深圳医院
2015/4/30 医学界智库
导读:对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各界人士褒贬不一。作者从一名全科医生角度谈了一些对该医院全科门诊特点的认识及感悟。
作者:尹朝霞
来源:《全科医学论坛》
因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港大深圳医院)采取了一些不同于国内其他公立医院的尝试,自2012年7月试运行以来即引起广泛关注,网上评论文章很多,褒贬不一。近期笔者有幸对该医院进行简短参观、交流。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仅从一名全科医生角度浅谈对该医院全科门诊特点的认识及感悟。
港大深圳医院全科门诊的特点
1.目前医院全科仅有门诊,未设立病房;
2.医院开始推行模式是“先全科、后专科”,即所有非急症患者通过预约首先就诊全科门诊,由全科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转诊及转诊科室。但这颇具特色的尝试在我国(指大陆地区,下同)医疗土壤中运转并不理想,从目前数据看,该院全科门诊量为250人次/天左右,仅占全院总门诊量的6-10%(全院约2500-4000人次/天左右,具体数据说法不一),并没有完全体现该模式。在参观时也了解到患者现仍可自由选择挂号科室;3.全科门诊采取打包式收费,费用由开始时130元/次提升至目前的200元/次,涵盖挂号费、诊疗费、最多7天基本药物费用、标准检验(26项,包括X光、B超、心电图)、非严重伤口处理费,医保可以报销14元,大部分由患者自行承担。具体操作方式是:患者花200元挂号,就诊全科医生后,由全科医生根据病情判断是否要做检查及检查项目,在涵盖范围内的免费,超出范围的则需收费,如B超免费,CT需要收费;检查项目的决定权在全科医生,患者无权选择,如果患者不接受这种诊疗模式,可以全额退费;4.全科医生为年薪制,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医院有一套专门的薪酬评估体系,工资高低主要与职称(医院自行聘用的职称)、医疗服务质量、对科室奉献程度、有无投诉、患者满意度、团队合作精神等有关,与开出的药费、检查费用完全无关,考核为360度考评,可上可下,这样迫使全科医生有一定压力并专注于努力提高医疗质量、更好服务于患者,而不用顾虑其它与医疗无关的事情;5.全科门诊采取预约制,患者每次就诊时间约为15分钟,一名全科医生平均每天门诊量为30人左右。预约制保证患者有序就医、避免长时间候诊,同时保证全科医生有充足时间与患者沟通、交流并做出诊断;6.全科医学理念的培养。诊室全科医生来自香港和大陆,香港医生多有国外医学教育背景、培训经历并获得家庭医生行医执照,大陆医生来源多样,有各专科转型而来,也有来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受香港全科医学模式影响及同事间熏陶、切磋,全科医生多以全科理念“关注人而不仅仅是疾病、注重心理、社会、家庭等因素”去诊治就诊者。
我的思考
在当今我国医疗现状下,“香港医疗痕迹”很明显的港大深圳医院能否蓬勃发展仍是一个未知数,但笔者仍然看到港大深圳医院对我国医疗体制、全科医学发展一些好的启示。
(1)通过预约、年薪制“改变患者就医习惯,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及承认医护人员的价值”,充分体现对患者及医护人员尊重。其实无论医改采取何种方式,只有同时考虑到患者和医护人员两方面因素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2)充当健康守门人角色。全科医生有较强的全科理念,除帮助就诊者诊治疾病外,更注重就诊者的“就诊目的与期望”,患者就诊过程中能得到医学背景下的人文关怀,因此,越来越多患者愿意就诊全科门诊,并将全科医生当成自己的健康守门人,甚至有的患者在其他医院就诊、做手术等要征得港大深圳医院全科医生认可后方才执行;
(3)建立全科医学学科地位。全科医学是我国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但多年来一直未真正实现。虽然港大深圳医院并未完全做到真正的全科首诊,全科医生单从专业技术上来说不如专科医生,但全科医生已形成自己独特思维模式,并且越来越得到就诊者认可,比如一些本院做完手术的患者、慢性病患者不去专科复查而选择全科门诊随访,因为在那里能够提供“全方位、人性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加之在门诊主任带领下,全科医生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因此,他们得到了院内相关专科医生的尊敬、认可,已在港大深圳医院成为临床二级学科。
不过,虽然港大深圳医院全科门诊较好秉承了全科医学的理念,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及信任,但全科医学最大的优势是“以社区为基础的、对个人与家庭的连续性管理”,作为医院难以能做到社区全人群覆盖及连续性管理。笔者认为,港大深圳医院更适合做全科医学教学、培训基地,以培养更多具备全科理念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全科医学的大力发展。
想与同行们一起交流医院管理经验、共聊医疗产业投融资心得?欢迎加入微信群“医疗跨界交流-医学界”。
入群方式:微信添加群管理员dcf8wbys为好友,由管理员邀请入群。
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关注医疗产业动态、行业资讯、医院管理及医改政策,为医疗行业管理、决策及研究者提供快速、有价值的医疗产业信息。
关注方法:
按住图中红色指纹3秒钟,
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关注。
如果您觉得本文有价值,欢迎您点下“赞”,并转出去,与朋友们共享;如果您想对本文发表看法,欢迎进入微社区交流、讨论。(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