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中医院如何适应新医改?
2015/5/15 医学界智库

     导读:作者认为,中医院是中医国粹的最佳载体,不但需要它传承发展好中医精华,还要用它的特色服务来救治病人。

     作者:孟庆远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

     层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是今年医改的重点任务,其中就直接关系中医院的健康发展。那么目前基层县级中医院内外环境如何?诸多基层管理人几乎是异口同声说在败退,如果不采取得力措施,甚至恐怕有朝一日中医、中医院会销声匿迹。此言令人深思和担忧。

     有资料显示,山东省现有中医药院校3所,公立中医医疗机构122所,科研机构2所,中医药从业人员6万余人,但其中真正属于专家型的传统中医人才并不多,且中青年骨干人才少,一些名老中医的丰富经验和学术思想得不到很好的传承,一些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和方法得不到有力的推广,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

     豫北一县中医院,中医药专业人员仅占医疗人员总数25%,中草药销售不足西药的四分之一,但大型设备检查收入占总收入的40%。该中医院院长透露,高职称中医专业人员少、中医本科生不来应聘,一是政府担忧人员经费支付而不给医院编制招聘名额,二是工资奖金低,且没保障,应聘人员少,高职称及骨干人员“跳槽”;当笔者问大型医疗设备为何运转率高,院长直言不讳说是为增加纯收入,地方财政补贴仅占工资的10%,加上政府财政困难,难以足额及时补贴到位,因此只好在检查和西医治疗上下功夫,特别是药品零加价后,名为中医诊断住院而是以大型检查和手术来治疗,是无奈之举,顾不得中医的发展提高。

     近年来,虽然政府在政策财政对中医发展给与倾斜和支持,但现实中,许多地方的中医发展并未能达到顶层设计及预期目的,不少地方尤其是基层县级中医院,挂着中医牌子而实际走的西医之路,正如上述,大型高精医疗设备高速运转,西药销售量远大于中草药,中医药专业人员比却低于西医,特别是中高级职称以上中医人员更为稀少。

     事实证明,中医执业人员的质与量直接决定影响中医的发展,但中医精华传承败退,除了职业观念及理念受时下西方医学科学的发展影响而被淡化外,某种程度上讲,也是我国医疗管理体制机制的弊端所致。

     笔者认为,目前医改中,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医保运作,已为中医院和它的中医药服务划定和明确了职业性质,那就是,企业式运营,公益性发展,对医保是买方而对参保患者是卖方,它有“讨价还价”的双重角色,当然就应该有自主定位和市场竞争的权利和义务。

     但政府的编制和对编制的控制及人员经费补贴、加上退离休人员的工资转向不合理不到位,直接制约了中医的人力增加,障碍了中医技术的引进,特别是中医精华技术载体--中医大家、高职称及骨干人员的招录与使用陷入困境,致使专业实力水平低,于是中医院为了“埋单”医保和参保者(当然也是为了自身)就只好在西医上试探发展路子,于是便挂中医牌子开西药处方,看似中西并行,其实是用西医来养家糊口,从而让中医走了下坡路,于是中医精华“辨证施治”“望闻问切”在不知不觉中严重退化。

     另外,中医药市场中的假冒伪劣和坑蒙拐骗现象时有发生,也让中医受众对中医有了反感,恶劣环境,无形之中影响障碍了中医精华传播。

     因此笔者认为,中医院是中医国粹的最佳载体,不但需要它传承发展好中医精华,还要用它的特色服务来救治病人。所以,要想使中医院有充分的职业技能,用传统中医精华服务人群,就要在政策和物质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倾斜,用现实、客观、科学的管理模式去对待中医管理和中医发展,注重人才培养,加大师承力度,打破编制制约,经费充分保障。

     在职业专业思想认识及管理上,不要把中医作为所有疾病治疗的辅助手法,特别是占比大的慢性病治疗,中医专业医院应该将中医治疗作为首选和主要的治疗手段,同时注重中西医结合与发展传统的纯粹中医药相结合。这就需要进一步增加高校中医本科招生,加大中医人才培养力度,提升现有执业人员的诊疗水平。

     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加大对基层县级中医院的财力支持,建立包括人才库、智能库在内的中医药资源库,全方位、立体式、系列化地发掘、保护、传承和发展祖国中医药,探索建立体现中医药特点的评价标准体系、考评办法和执业资格认证制度,推进中医的发展,提高县级中医院的综合实力,并且重视健全法规制度,加强市场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假冒欺诈行为,让更多的人能大胆、主动、积极接受中医服务,为基层县级中医院发展提高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让基层县级中医院彻底摆脱败退局面,逐步健康、快速发展,为基层民众提供民族特色的方便、价廉医疗服务,有力缓解基层的“看病难看病贵”。

     (本文作者为河南省原阳县人民医院院长,本文为“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医学界产业报道
(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关注医疗产业动态、行业资讯、医院管理及医改政策,为医疗行业管理、决策及研究者提供快速、有价值的医疗产业信息。

     如果您觉得本文有价值,欢迎您点下“赞”,并转出去,与朋友们共享;如果您想对本文发表看法,欢迎进入微社区交流、讨论。(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