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发布
2015/5/17 医学界智库

     导读:对于医药产业界而言,文件显示出两大风向:1、社会资本的机会在城市二级医院,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方可以搞股份制;2、进入临床路径试点的病种所需的药品,可能面临价格被压低的局面。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

     5月17日,《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基本目标是2017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

     改革进程:

     2010年国家在17个城市启动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014年试点城市扩大到34个,2015年增加到100个,2017年所有地级以上城市都将全面推开公立医院改革。

     基本目标

     1、建立一个新机制

     破除公立医院的逐利机制,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2、构建一个新格局

     改变目前公立医院资源分布不均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各自为战的局面,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引导形成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和就医格局。

     七大重点任务

     1、破除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2、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3、强化医保支付和监控作用,支付方式改革覆盖区域内所有公立医院并逐步覆盖所有医疗服务。

     4、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编制和人事制度,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通过薪酬制度改革,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5、构建各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强化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

     6、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完善与分级诊疗相适应的医保支付政策。

     7、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构建完善的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全面实施 “健康医疗信息惠民行动计划”。

     数字化具体目标

     1、基本目标要求达到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总体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

     2、力争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3、到2015年底,试点城市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要达到公立医院出院病例数的30%,同步扩大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和住院患者按病种付费的覆盖面,实行按病种付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

     4、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5、到2015年底,预约转诊占公立医院门诊就诊量的比例提高到20%以上,减少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同时,2015年底前,试点城市对没有按照转诊程序就医的,降低医保支付比例或按规定不予支付。

     6、2015年底前,实现行政区域内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8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区域平台对接。

     7、2015年底前,实现与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对接,积极开展药品电子监管码核注核销;各试点城市基本完成所有二级以上医院信息化标准建设,6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信息系统。

     两大产业风向

     1、社会资本的机会在城市二级医院,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方可以搞股份制;

     2、进入临床路径试点的病种所需的药品,可能面临价格被压低的局面。

     (本文为“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医学界产业报道
(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关注医疗产业动态、行业资讯、医院管理及医改政策,为医疗行业管理、决策及研究者提供快速、有价值的医疗产业信息。

     如果您觉得本文有价值,欢迎您点下“赞”,并转出去,与朋友们共享;如果您想对本文发表看法,欢迎进入微社区交流、讨论。(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